<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正式进入探源之旅主题。上午参观八五一一农场,下午参观八五八农场。领队要求我们统一着装,队伍显得很精神,瞧!我们队伍中的小“垦荒人”表现特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五一一农场</b></p><p class="ql-block"> 早上,八五一一农场的领导已在场区广场等候我们。就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垦荒人探源之旅团与我们同行,两队人马汇集在一起,聆听农场领导致欢迎词和农场简介。每人还领到一个小礼品(晴雨两用伞)。</p> <h3> “ 欢迎垦荒人回家”好亲切哟!</h3> <p class="ql-block"><b>八五一一场史陈列馆</b></p><p class="ql-block"> 在八五一一社会管理中心大楼里,设有《八五一一场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八五一一农场,从它的前身,1956年3月16日的牡丹江青年集体农庄算起,至今己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完达山下,裴德河畔,第一代垦荒队员、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移民、城市知识青年,在这片亘古荒原上,战天斗地,顽强拚搏,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立下丰功伟绩。新世纪,北大荒的第二代、第三代人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用勤劳、智慧,在垦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书写着新的业绩。</p><p class="ql-block"> 场史陈列馆见记了八五一一农场生命延续的脉络,它是农场发展的缩影,通过历史资料和实物展现农场人奋发进取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荣雄史、勇于开拓的创业史、无私奉献的光英史、追求卓越的现代史。</p> <p class="ql-block">展版上的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时间冲淡记忆,岁月改变山河。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发出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1956年1月,330名牡丹江志愿青年踊跃报名到北大荒垦荒,两个月后,牡丹江市召开了由千余人参加的欢送大会,时任牡丹江市团市委书记的赵树青为垦荒队员们授予了绣有“牡丹江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金丝绒大红旗,面对队旗,垦荒队员们高举右手宣誓:“冲破困难,站住脚跟,棒打不回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誓把北大荠变成北大仓。”</p><p class="ql-block"> 同年3月15日,在家乡人民的欢送下,330名牡丹江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高唱《垦荒队之歌》,乘座火车来到密山县黑台区垦荒,并成立了牡丹江青年集体农庄(后迁到农场五队)。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当年垦荒队共开荒2500亩,全部种植了水稻,亩单产突破了600斤。</p> <p class="ql-block">展版上的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 岁月可以逝去,历史不会忘记。1958年以来,以转业官兵、支边青年、职工、知识青年为骨干组成的40团干部战士,在艰苦岁月中一手拿锄,一手拿枪,这开荒边建设,边学习边军训,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建房子、修水利、开荒种地、营区建设初见雏形,各行各业稳步发展,为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屯垦戍边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年轻化、文化高,加之知青带来的城市文明,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凝聚成团结的群体、奋进的群体、坚強的群体。干部战士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践行和传承北大荒精神,促进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p> <h3>展版上的一段文字:</h3><h3>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百万知青上山下心,点燃了多少年轻的心!时代的潮水来得迅猛,去得也那样干净。</h3><h3> 而今,当“知青”己成为过去,当“上山下乡”己经成为历史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八五一一农场,凭一腔对北大荒炽热心情怀,揣一颗对事业无限的爱心,依然有人在坚守。“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场垦荒建设悲怆与光茱的历史,将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据了解,1965军到1976年间,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宁波、杭州、哈尔滨、齐齐哈尔、双鸭山、牡丹江等地的城市知青汇聚农场,他们披星戴月,艰苦奋战。他们是农场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如今的繁茱与辉煌是与他们用青春、热血、有此乃至用生命在这里奋斗分不开的,知青为农场发展奠定后基础,全场人民永远铭记。</h3> <h3>展版文字介绍《完达山五十年》</h3><h3> 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一座山,曰“完达”,意为太阳和月亮升起的地方。“达”在滿语中系“天梯”的意思,,寓意为“攀登高峰”。1963年,王震将军为完达山食品厂选址于完达山脚下,完达山品牌亦由此而得名。<br></h3><h3> 从1963年北大荒建立了首个奶源基地,八五一一农场奶牛示范场至2013年,完达山乳业己走过个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h3><h3> 70年代,完达山首创大颗粒速溶奶粉制选工艺,从此使我国乳业进入速溶时代;</h3><h3> 80年代,完达山4次蝉联国家食品质量最高奖国家银质奖章;</h3><h3> 90年代,“完达山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施名商标”;</h3><h3> 2003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英状;2006年获得“50强人民信赖品牌”;2007年,完达山乳业无抗奶粉出口量名列全国首位,“完达山牌”豆奶粉的四个品种在美国完成了PDA注册;2008年,完达山乳业品牌价值一路攀升,到2012年,完达山品牌价值达96.87亿元。2012年,完达山再次进入亚洲品牌500強,获“亚洲(行业)十大公信力品牌奖”和“中国品牌冠军奖”。</h3><h3> 完达山乳品问世半个世纪以来,经国家权威部门历年、历次抽检、合格率始终百分之百,不仅经受住了一次次奶粉市场风波的考验,更以其“黑土地,健康牛,诚信人,放心奶”的诸多优势打造出过硬产品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中国乳业的诚信坐标。</h3> <h3>展版上《奶牛业的春天》摘录:</h3><h3> “家有一头牛,吃穿不用愁;家有十头牛,住上小洋楼”这是中国养牛户奔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国奶牛业从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h3><h3>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奶牛业打破了多年徘徊的局面,有了迅速的发展,由1978年的1.16万头增加到1989年的10.8万头,增长8.3倍,年均递增22.5%,占全省奶牛总数的22%。鲜奶产量由2.5万吨增加到20万吨,占全省鲜奶产量的23%。</h3><h3> 1980年,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八五一一农场制定了发展个体养牛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家庭养牛和专业养牛,当年就发展个体养牛户11户,共养奶牛15头,到1985年,农场的个体养牛户己发展到622户,共计存栏奶午1680头。2008年,农场的奶牛存栏达到了13750头,比1978年1489头增长了近10倍。2011年底,完达山良种奶牛场与以色列“阿菲金”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饲养理念和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奶牛单产由过去的7.5吨上升到11吨,跃身国内一流水平。有资料显示,以色列的奶牛单产量世界最高,平均每年单产10吨以上,成母牛年单产接近12吨。</h3> <p class="ql-block"><b>八五一一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b></p><p class="ql-block"> 八五一一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位于完达山南麓山下,北纬45°线,是国际公认的奶牛高产带,有充分的阳只,理想的绿草。</p> <h3> 八五一一农场奶牛业的发展史可追溯到1958年,当年4月,随着大批转业官兵进场,他们从牡丹江、鸡西、密山等地购进黑白花(荷斯坦)奶牛28头,并在兴凯成立了奶牛组,这也是农场早期奶中养殖业的雏形。<br></h3><h3> 1963年6月,王震将军遵照毛主席“让娃娃们长高一寸,让中国人更健康,就要更多地吃牛奶和肉”的指示,亲自部署,并指定八五一一农场作为黑龙江垦区发展奶中的示范基地,以实现在密、虎沿线建立庞大的“奶牛带”的宏伟目标。期间,王震将军亲自与上海年市委联系,从上海首先调入340头育成母牛和5头种公牛支援八五一一农场。此后的两年,王震将军又从北京双桥农场、北京畜牧研究所和大庆市等地调拨给八五一一农场400多头奶牛。到1966年,全场奶牛发展到1668头,建成畜牧队6个,奶牛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h3> <h3> 悠闲自得的黑白花奶牛。</h3> <h3> 完达山下沃野千里。这里种植着优质大麦,为奶牛提供大麦草优质粗料。</h3> <h3> 全程监控各车间。</h3> <h3>改善牛群分群结构</h3><h3> 打破牧场传统泌乳牛单以产量高中低模式分群,采取专家建议,将泌乳牛按泌乳天数及胎次结合体況评分进行分群;后备牛根据月龄及发育情况分群;同时根据各牛群生产需要改善日粮配比,根据泌乳阶段糸统化的日粮配比,使牛只尽快达到泌乳峰的同时,保证牛群良好的泌乳持续力和繁殖能力。</h3><h3>提高粗饲料品质</h3><h3> 改善粗饲料只有玉'米青贮和苜蓿或羊草的单一状况。采用优质大麦草取代羊草,大幅度提高泌乳产量。</h3><h3>完善各项操作规程</h3><h3> 如,对犊牛后备牛饲养有具体的接产操作规程;检测初乳质量,保证新生犊牛喝进的第一口初乳都是合格的;根据后备牛身体发育及营养需求对后备牛分群饲养系统化管理,每月对各后备牛群伴尺测量做分析报告。</h3><h3> 又如,保证挤奶岗位充足的同时完善挤奶操作流程,牧场所有挤奶工人从药浴、擦拭按摩、套杯、下杯等挤奶各项环节达到标准操作。</h3><h3> 今年凑巧,我穿得是黑底白圆的裤子,两条腿有点接近“黑白花”肤色。😂</h3> <p class="ql-block"><b>黑龙江福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福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八五一一境内,有近2万头的优质荷斯坦奶牛。公司从1992年开始研发以优质初乳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是全国首家,经过近20年的研制和发展,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研发、检测设施逐步完善。引入了先进的膜分离,冷冻升华干燥设备,产品内在科技含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p> <h3> 工作人员,讲解产品生产上的工艺流程。</h3> <h3> 该公司生产的牛初乳粉,以健康母牛产犊后48小时以内的纯鲜牛奶乳为原料,由中国科学院上海三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及支持,采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取。原料汲取于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膜除菌,膜率缩,起低温真空冷冻干燥生产加工,保证了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含量,确保了其功能成份的活性。</h3><h3> 多年来,公司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绿色产品证书食品安全认证;通过了黑龙江省卫生厅的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和广东保健食品研究所共同开发的牛胎盘胶囊荣获国家专利证书。提高了产品生产标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现产品生产标准全部执行国际标准,确定了产品的国内领先地位。</h3> <h3> 福康生产的牛初乳、牛胎盘我都食用过,效果很好。这种高级食品绿色环保,最适合于老年人食用,我们这个团队队员绝大多数是购买牛初乳的高级会员,其中有一位87岁的老奶奶也随团出游(无家人陪同),可见身休素质较好。</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五八农场</b></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八五八农场境内用餐,饭后参欢八五八农场的示范田、吉祥牧场、千岛林湿地。</p> <h3> 八五八农场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管理局,1956年4月建场。八五八农场辖区总面积724平方公里,全场土地面积108万亩,有耕地40万亩,境内有自然水面10万亩,牧地草原18.6万亩,材、地占地15.2万亩,沼泽地10余万亩,总人口约1.2人,总年产值4.2亿元,是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大型水稻专业化国有农场。</h3><h3> 八五八农场水草资源十分丰富,沿江地带120平方公里是省级虎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农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现已建成能容纳20万只生态种鸭鵝的养殖场、江河网箱养鱼试验基地、高效节能特种瓜果蔬菜温室基地、奶牛肉牛基地、千亩河蟹养殖基地、木耳生产基地、农场智能化芽种生产中心,兴办了以内陆湿地湖珀、内陆森林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h3><h3> 农场借助口岸地缘优势,己享有进出口经营权和贸易经营权,货物仓储设备齐全,与俄方有多年的贸易往来。</h3> <h3> 八五八农场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个边陲农场,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经济活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农场党委将目光锁定在江河与湿地之间,短短几年时间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速迅成为八五八农场新的亮点。</h3> <h3>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化”的总体目标要求,农场以投入为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确保在改善旅游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上有实质性提升。</h3><h3> 自2009年起,农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为根本,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为核心,实施适度超前跨越发展,着力打造“滨水旅游名城”,推动农场旅游业健康发展。</h3><h3> 2012年,农场着重加大千岛林、乌苏里荷花湾、水上公园景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结构合理、与自然资源互为支撑的旅游产品体系,吃、住、行、游、购、娱有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當民强场的重要支柱产业。</h3> <h3> 农场还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注重区域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各旅游企业的联际与合作,积极打造上至虎口,下至虎头、珍宝岛的边境旅游圈,与局直属的“云顶山”、8510农场的当壁镇、856农场的“稻香湖”、庆丰农场的“大地号”、兴凯湖农场的“泄洪闸”等周边旅游景区,共同建立起高效、畅通的旅游网络,形成统一开放、服务规范、外种旅游设施完善齐备的旅游产业格局。</h3> <h3> 场內现有的三星级宾馆可同时为上百名游客提供优良的餐饮、住宿条件,增强了游客住宿的舒适度。</h3> <h3> 农业场的实验田(全是科研项目)、特殊瓜果蔬菜温室基地、粮仓。</h3> <h3> 1998年农场领导因地制宜,对常年内涝板结无法耕种的大面积旱地,改为水稻种埴,至2010年农场粮食产量实现连年翻番水稻产量30万吨。</h3><h3> 八五八农场以诚信为本,奉献绿色精品为宗旨,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区域内有40万亩水稻田被确认为绿色食品基地,又有万亩有机水稻基地通过欧盟国际组织认证,农场还被列为全垦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h3> <h3> 探索现代农业之路,黑龙江垦区先行,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绿色、优质、安全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实施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三减”行动,引领绿色优质农业发展。</h3><h3> 我们来到八五八千号有机农业大田观景台,只见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田野,长势喜人。清洁鸭舍矗立在稻田边,稻田内养殖鸭子,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鸭子作为治虫、除草、生产有机肥等田间管理的辅手,稻田完全不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鸭稻共育”栽培模式在这里得到推广。</h3><h3> 可惜参观时沒有拍到现在进行时的“鸭耘图”,下了张网图。</h3> <h3> “稻花香”万亩粮田。</h3> <h3> 接下来我们来到八五八的吉祥良种奶牛场参观,受到牛场人员的热情接待。八五八农场吉祥良种奶牛场通过了在养殖业中实施良好的农业规范GAP(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二级认证,通过GAP认证可以提高畜禽产品出口的国阶竟争力和企业形象知名度。 </h3><h3> 因为进场区人员要进行严格消毒,不便游客进入直观,所以我们只是在场外观看各车间的监控视频,听技术人员介绍情况。</h3><h3> 场区内有成牛饲养间、雏牛饲养间、榨乳间、青贮存放地等。养牛场全都是现代化的,一千多头奶牛都与电脑联网进行管理,饲养设备也是国内一流的,榨乳间每天要榨出9吨多的奶。</h3><h3> 吉祥良种奶牛场,实现了从牛、牛奶到乳制品的全程监控,确保产品质量。</h3> <h3> 鸡场丛林边有一排牛栏,这大约是小牛的专属区。每当我走近牛栏,小牛就往我这边来,觉得奇怪,我连着试了几次都这样,咋回事?忽然悟到,原来我脖子上围着条鲜艳的红围巾,哦!中国的牛与西班牙的牛一样,都对红色敏感😀</h3> <h3> 在这里我们每人品尝到一杯不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的新鲜酸奶,味道好极了👍。这种鲜酸奶,是每天限量制作的哦!当天沒买到的只好第二天来买。</h3><h3> 接下来我们前往千岛林游览。</h3> <p class="ql-block"><b>千岛林</b></p><p class="ql-block"> 作为牡丹江管理局重点打造的东部六景之一的“千岛林”风景区,是3A级湿地景区,位于八五八农坏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地处小穆棱河、大穆棱河、松阿察河和乌苏里江的三河一江交汇贯穿的省级虎口120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境内,其生态环境最原始、生物多样性最完整。核心景区为小穆棱河流域,,占地面积800公顷,小穆棱河自西向东流入乌苏里江,全长约64公里。</p><p class="ql-block"> 千岛林景区内以山杨、椴、白桦、柞、榆和芦苇、蒲棒、苔草、地榆等为主要植被的天然“岛屿”星椤棋布,被称为“千岛林”。白鹤、丹顶鹤、大天鵝、红脚鹤、白头鹤等十余种园家重点保护禽类常栖息于此。景区内鱼类资源丰富,鱼种多达数十种。水生植被莲花、香薄、昌薄、睡莲、藻等随处可见,盛夏景区内乌苏里千亩荷花湾,荷花生长繁茂,景观宏大,自然界野生物种的繁衍生息给千岛林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造就了千岛林独具北方湿地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p> <h3> 景区设有码头,大、中、小豪华画舫游船,载着客人俏佯湿地林海,了解千岛林独特的秀美,乌苏里江流域的古老和神奇。</h3> <h3> 晚上入驻八五八三星级宾馆,这是宾馆为我们烹饪的特色江鱼宴。每桌七、八种鱼,烹饪方法各不同。</h3><h3> 饭后散步,街上溜达,很有感触,垦区农场就像一个城市,设施齐全,应有尽有,街道建筑中点缀一些类似俄罗斯风格的雕塑,街区亮化、绿化、美化也很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