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游记(一)---东部(2017)

杨树人

<h3>2017年5月8日,我和夫人从上海飞往美国,途经西雅图中转,于美国东部时间8日夜间到达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儿子开车来接我们。八个多月没见面了,儿子一下子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刹间还有些反应不过来。隔着车窗看到儿子熟练地操作,立刻感觉到他长大了;看到儿子挺拔英俊的身躯,又感到非常亲切;由于身处异域他乡,这种感觉有些异样,但一句话---心里美美的!</h3> <h3>第二天一早,我推门走到阳台上。虽然是第二次来美国了,但外面灿烂的阳光还是很刺眼,让我一时不太适应。天空是蔚蓝色的,物体可视度非常高!儿子住的地方环境优美,一看就让人喜欢。</h3> <h3>驻地名称</h3> <h3>儿子就读的EMORY大学距离他的住处开车二十分钟左右。EMORY是全美十大老牌名校之一,素有"南部哈佛"的美誉。校园里郁郁葱葱,树木有六百多种,参天蔽日,彰显着悠久的历史;所有的建筑都采用大理石砌成,每一栋楼都不一样。漫步其中感受到EMORY优雅的名门气质。看来依靠大财团可口可乐董事会的巨额资本,EMORY不差钱!这是从图书馆顶楼拍的校园的一部分。</h3> <h3>学校大门。白色的大理石垒砌,干净!</h3> <h3>大门旁边的矮墙。矮墙上的文字显示,学校创建于1836年,也就是我们咸丰6年。学生们都喜欢坐在上面拍照,我抓拍了一张,嘿嘿。</h3> <h3>图书馆。</h3> <h3>艺术馆。</h3> <h3>EMORY大学艺术馆的藏品让我吃了一惊!这是我第一次参观美国的一个艺术馆。进馆的第一件藏品是罗马帝国公元一世纪的拼花大理石嵌板,真美。</h3> <h3>古希腊公元前四世纪的铜质提水罐做工精美,品相很好。</h3> <h3>馆内有很多大理石雕刻。还有一具侧卧的木乃伊,夫人不让我拍。</h3> <h3>10日,我们一家三口去亚特兰大旁边的Lake Lanier钓鱼。湖面非常大,水质清澈,在这里钓鱼真是享受。湖里鲈鱼居多,但我钓鲈鱼不太得法,半天时间只钓了一条鲈鱼和一条鲢鱼。儿子用路亚钓了三条鲈鱼。中午一点钟收竿。回去后和儿子的室友好好美餐了一顿。</h3> <h3>11日我们飞到华盛顿。儿子在网上定的Whyhotle酒店适逢开业优惠,一室一厅,有三个储藏室,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包括厨房水池下的粉碎机都是美国GE公司产品。在这里住非常舒服、惬意!</h3> <h3>楼下的WholeFoods是美国比较高档的超市。我们在里面买好东西回宾馆,夫人在美国做大厨!</h3> <h3>12、13日,我们在华盛顿游玩两天。华盛顿市不大,我们出行主要是儿子网约的士,不贵。可惜这两天天公不作美。也许是我们参观的景点阴气太重?虽然白宫照例是封闭的,但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美国总统府在这里,基本没有神秘感。</h3> <h3>外观庄严肃穆、内饰富丽堂皇的国会大厦。由于美国历史不长,它就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将古罗马最伟大的建筑万神庙的穹顶,搁在古希腊最伟大的建筑帕提农神庙的楣梁之上。楼顶上的自由女神高6米,面向东方,右手执剑,左手持盾。南侧大厅为众议院所在地,北侧为参议院。正门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这和我们习惯坐北朝南不一样。非常值得参观的地方,免费哦!</h3> <h3>圆形大厅。大厅一周有八幅反映美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油画,还有杰出总统站像和杰出人物雕像,其中就有里根这个命大的总统。美国给活人立像,这和我们不同,儒家思想讲究"盖棺定论",但我觉得美国人的做法更实事求是。这个红衣服的大个子是专职解说员,语言很幽默。</h3> <h3>众议院大厅位于国会大厦的南侧,一周边的50个立像,是每个州送来的自己州的名人。美元上印刷的人物都在这50个人里面。纽约州的名人是"空调之父"威利斯·凯利。名人很多,能否成为一个州的唯一代表进入众议院大厅,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与他的名头无关。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h3> <h3>最高法院。以大理石为主材料的古希腊风格建筑,与国会大厦一街之隔,遥相呼应,昭示着司法在三权分立政体中的独立与尊严。这次没有进去参观,可惜得很,今生如再有机会,一定不会再错过!</h3> <h3>国会图书馆。美国的四个官方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可惜我们没有进去,留着下次吧,如果有下次的话。</h3> <h3>财政部。位于白宫东边,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大楼的北侧,门前安放的是第四任财政部长艾伯特·加勒廷的铜像。让我纳闷的是,它比白宫气派多了,如果把它作为总统府,"三权"所在的建筑风格就基本一致了,但我说了不算啊!</h3> <h3>五角大楼。这是在我们住的宾馆顶部拍的。儿子网上预约了,但操作有失误,我们没有能进五角大楼里面参观。</h3> <h3>林肯总统纪念堂里面的座像。纪念堂就在小路边,座基也不高,不像中山陵那样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整个建筑朴素不失庄严,游人随便进出,不像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堂那样戒备森严。</h3> <h3>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拒绝做皇帝,坚决要搞民主宪政,战争结束就结清花费回家,个别模糊的账目自掏腰包补齐。他们那一代人开创的事业,为美国今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才是真正的伟人!</h3> <h3>坐落在林肯纪念堂西前方的朝鲜战争纪念塑像。</h3> <h3>塑像旁边刻在大理石板上的牺牲将士头像。只简单几下刀斧,就把人物刻画地如此传神。(仔细看看,中间还印着我的身影呢。)站在我们的立场,他们是敌人,至少在毛泽东邀请尼克松访华之前是。</h3> <h3>坐落在林肯纪念堂东前方的半地下式的越战纪念墙。当年建设方案向全世界招标,中标者是林徽因女士的侄女。她1959年在美国出生,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h3> <h3>刻在大理石碑上的越战牺牲将士名字。从这里可以远眺华盛顿纪念碑。</h3> <h3>马丁路德金雕像。纪念碑高9米,由中国雕塑家雷宜锌雕刻,是美国第四座个人纪念碑。</h3> <h3>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纪念堂。这是一座古罗马风格的建筑,面对着潮汐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开始我感到有些费解,华盛顿、林肯因其历史地位才有纪念碑、纪念堂,怎么会有第三任总统纪念堂呢?上网一看不得了,原来他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还是九个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最有智慧的人!这就不奇怪了。</h3> <h3>14日,我们租车离开华盛顿前往费城。原来我对费城不了解,学习了才知道,美国独立后第一个首都是纽约,第二个首都是费城,更让费城出名的是《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这里是国家宪法中心,为纪念《独立宣言》而建的场馆。馆内陈列着《独立宣言》复印件。这是大厅里悬挂的国旗和每个州的州旗。</h3> <h3>当年参加《独立宣言》签字者的铜像,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就座塑像是华盛顿,看来他身高有1.9米。</h3> <h3>独立大厅被誉为"美国政府的诞生地"。1776年7月4日,来自全国13个州的代表在这里通过了《独立宣言》。从此,7月4日成为美国的独立日。</h3> <h3>这是我们在费城边上的驻地,一个黑人家庭的老式别墅。</h3> <h3>15日,我们在普林斯顿大学玩了大半天。这时间美国大学已经放假了,所以校园里人很少。普林斯顿大学于1746年(我们的清乾隆35年)建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伊丽莎白市,1756年搬迁到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并正式定名为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的艺术馆有名气,可是这一天是周一,艺术馆不开放,可惜了。这是世界第三大的大学教堂。</h3> <h3>普林斯顿大学的建筑有不少是这种褐色的,感觉是到了火焰山!不过,郁郁葱葱的草皮和树木弥补了这一缺憾。这是钟楼。</h3> <h3>拿骚楼(Nassau Hall)是学校的行政中心。建于1756年,是美国殖民地时期最古老的建筑,曾在1783年间短暂地作为国会大厦使用。自 1960 年起成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h3> <h3>亚历山大大楼。为表彰亚历山大家族三代人对学校的捐助而命名。这个建筑很有特点:不多见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墙体巨大而厚实, 用花岗岩、砂岩、彩色玻璃和雕塑等装饰;最具特点的是门洞口用多个圆圈装饰,并且呈褐色,十分浑厚、别致。我一看见,立刻被它吸引住了!许多名人如克林顿夫妇在这里发表过演讲。</h3> <h3>燧石(Firestone)图书馆。馆藏书籍有600万册。为了不使图书馆的高度超过旁边的教堂,图书馆向地下发展,6层结构的建筑有3层在地下。</h3> <h3>John Witherspoon(1723-1794)是普林斯顿大学第六任校长,也是《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h3> <h3>教堂旁边的小广场。</h3> <h3>前景别墅。建成后90年的时间里它一直是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住所。1968年开始,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就不再住在校园内。现在,前景别墅是个教职工的餐厅。 </h3> <h3>浅色建筑是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大楼。大楼西边有十二生肖头像,这里还有中国元素!这幢大楼不在中心区域,是个不多见的现代化建设之一。</h3> <h3>普林斯顿大学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都住在学校里。这是一幢学生宿舍楼。</h3> <h3>16日,我们在耶鲁大学玩了大半天。耶鲁大学创建于1701年(我们的清雍正23年),1716年迁到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New Haven)。为感谢东印度公司高层伊莱休·耶鲁先生的不断捐献,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260座建筑多建于1917-1931年,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哥特式风格建筑为多。车子一进耶鲁大学校园,就像走进一座巨型城堡。巧的很,我们停车的地方离游客中心很近,我们先拿了份校园地图。这是老校园(Old Campus)拐角的建筑。</h3> <h3>这是位于游客中心对面绿地广场(New Haven Green)拐弯口的教堂。</h3> <h3>老校园位于绿地广场西边。这是老校园东部建筑的外墙。红色的砖墙是它的特点。</h3> <h3>沿着老校园东边走再穿过耶鲁大学著名的菲尔普斯拱门(Phelps Gate)之后,就看见老校园的大草坪。这是草坪上矗立着的黑尔站像。他1773年毕业于耶鲁,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后被英军绞杀。他留下了美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遗言之一:"我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h3> <h3>草坪上另一个塑像是著名的Theodore Dwight Woolsey雕像。他曾于1846年至1871年担任耶鲁校长。耶鲁大学在和哈弗大学的划船比赛中总是输多赢少,但只要他出现在比赛现场,耶鲁大学必赢!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耶鲁大学的福星,据说学生们考试之前都要来摸摸他的鞋子。你看他的鞋尖被摸得多亮!这和我们中国人摸佛脚真是异曲同工!</h3><h3><br /></h3> <h3>哈克尼斯塔(Harkness Tower)位于老校园的西边。Harkness为了纪念她的儿子而捐赠。高83米,哥特式建筑,在校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在建造时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全石质结构。该塔在1964年加固,以在其内部安装耶鲁纪念组钟,共计54口。每天中午12点30分和下午5点整由耶鲁大学的一个专门学生团体奏响,选奏的音乐从经典组钟乐到披头士都有。我们去的时候错过了时间点。</h3> <h3>耶鲁大学艺术馆。耶鲁大学艺术馆建于1823年,是美国大学中最早设立的艺术馆之一。现在这个展厅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位于老校园外的西南侧,与镇上的商业街相望。</h3> <h3>美术馆内藏品很丰富。这是中国商朝的青铜鸟形尊,品相之好让人乍舌!当时我就想,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跑到美国来了,但转念一想,它要是还在国内,1949年以后的命运还不知道是怎样的呢。</h3> <h3>像城堡一样的校园。</h3> <h3>建成于1931年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是耶鲁大学最大的图书馆。它位于十字校园(Cross Campus)的西部。拥有藏书四百多万册。校友Sterling向耶鲁捐献了他毕生的大部分财富2900万美元,此馆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它和哈克尼斯塔都是由耶鲁校友James Gamble Rogers设计。这两个都属于哥特风格的建筑,经历了86年风雨,还显得那么气势雄伟!耶鲁大学图书馆共拥有藏书一千一百万册,分布在二十二个建筑里,是世界上规模第二的大学图书馆。</h3> <h3>位于十字校园的底下图书馆(Bass Library)入口。据说里面有单人阅览室,可惜没下去瞅瞅。不大的建筑设计地很精致。</h3> <h3>斯特林法学院大楼(Sterling Law Building)。它位于十字校园外西北侧,也是一个以斯特林命名的哥特式的建筑。</h3> <h3>耶鲁大学里有许多各式风格的门,美轮美奂。这是其中之一,很适合拍照。</h3> <h3>纽黑文免费公共图书馆(New Haven Free Public Library)。它位于游客中心的正东部,是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建筑。</h3> <h3>16日晚我们从耶鲁大学赶到纽约的布鲁克林还车。从17日到21日,我们在纽约待了5天。纽约的地铁线路很多,在纽约坐地铁出行最便捷了。纽约的第一条地铁是1904年投入营运的,所以现在的地铁看起来陈旧。这是路边的一个出入口。</h3> <h3>地铁里的木质座椅,显得简陋了。</h3> <h3>地下完全是钢质承重结构。可能当年是开放式施工。</h3> <h3>纽约唐人街上的"金丰大酒楼",香港老板开的,生意红火!我粗略数了一下,大厅可以摆放60桌!广式早茶非常的地道!连服务方式都和广州的一样。</h3> <h3>在纽约唐人街就像是在国内,脏乱差。小商贩随便站道经营,没有城管。</h3> <h3>疯狂的时代广场(照片左侧有"TIMES SQUARE"字样)。在这里看到中文广告感到非常亲切!</h3> <h3>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h3> <h3>远眺克莱斯勒大厦。</h3> <h3>著名的第五大街。美国东西向的街道叫Street,南北向叫Avenue。</h3> <h3>洛克菲勒中心。中心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1939年完成全部建筑。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建筑群。</h3> <h3>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共69层。</h3> <h3>奇异电器大楼前的广场。中间是下沉式的咖啡馆。</h3> <h3>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它是纽约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天主教教堂,历史超过130年。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教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h3> <h3>教堂内景之一。我们走进教堂里面,瞬间就被教堂内部空间感所震撼,用气势恢宏来形容毫不夸张,纵深往里有100余米,果然是纽约最大的一个教堂。不仅如此,整个教堂内部高约十多层楼,顶部是看似线条繁复的穹顶,极其漂亮。</h3> <h3>教堂内景之二。</h3> <h3>这个大家都认识。</h3> <h3>第五大街街景。右边反光的黑色玻璃建筑就是"TRUMP TOWER"。</h3> <h3>纽约公共图书馆。它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三大公共图书馆。可惜我们没有进去参观。</h3> <h3>帝国大厦于1931年竣工,是纽约的地标建筑物之一。楼高381米、总103层,1951年增添了高62米的天线后,总高度为443.7米。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楼(1931-1972共41年)。1955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帝国大厦评价为现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大量游客每天在该处排队等候电梯登顶观景,这其中就包含我们三个人。到了顶楼,视野好开阔!真是应了那句诗"会当临绝顶,一览众楼小"。想想我们三十年代的建筑才几层,不得不服美国人的制造能力!</h3> <h3>在帝国大厦看到的曼哈顿夜景。最前方是自由女神像,当然这时候是看不到的。</h3> <h3>曼哈顿夜景。</h3> <h3>我们在布鲁克林的驻地。</h3> <h3>华尔街上的三一教堂。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曾到访该教堂。</h3> <h3>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1788年到1790年,纽约曾是美国第一个首都。联邦大厅成为独立后美国的第一个国会大楼。1789年华盛顿在铜像的位置宣誓就职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0年美国首都迁至费城后这里即变成纽约市政府,1812年又改为美国海关大楼,后被拆毁。现在的建筑是建于1842年的海关大楼,是一座古希腊风格的大理石建筑。</h3> <h3>举世闻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再一次看到中国文字出现在这样重要的地方,真是倍感亲切!</h3><h3><br /></h3> <h3>华尔街上艺人。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你把钱丢在他的罐子里,他就模仿机器人的动作感谢你。很有趣!</h3> <h3>华尔街上的铜牛,太有名了!</h3> <h3>铜牛后面不远就是印第安人博物馆。</h3> <h3>在世贸中心南北塔遗址上修建的两个大型瀑布水池。水池四周的铜板上刻着"9.11"恐怖袭击中罹难者的名字。铜板设计的非常巧妙,炎热的阳光下一点都不热,手摸上去甚至感觉冷,寓意很深刻。水从四面流入池底,再流入中间的小水池,寓意着巨塔的坍塌、2996个生命的陨落。伫立在水池边,手搭在铜板上,心里特别沉重…</h3> <h3>从西边的水池向北看的街景。那个白色建筑是地下购物广场。</h3> <h3>现代化的X型地下购物广场。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建筑。</h3> <h3>世贸中心第四号大楼。</h3> <h3>联合国总部。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进去,可惜了。</h3> <h3>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的电影《博物馆之夜》就是在这里拍的。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这里,所以就外观一下。</h3> <h3>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两个下午和晚上。第一天直到晚上七点半我走不动为止;第二天我一个人在里面直到晚九点闭馆。数万件藏品让人目不暇接。</h3> <h3>馆内收藏很多欧洲的油画。</h3> <h3>品相这么完美的雕塑。所用的石料巨大,雕刻也要非常小心才行。</h3> <h3>馆内有一个盔甲展览馆,非常值得看看。这是一件欧洲中世纪贵族的盔甲,做工精细,色彩搭配完美,一个盔甲做成了艺术品!</h3> <h3>第二天晚上九点闭馆后我在大门口等儿子。忽然听到台阶下有人一会儿大声说中国话、唱中国歌曲,一会儿吹奏中国歌曲,远远望去是个黑人。我走过去和他攀谈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和美国人用中文交流。他的中文很流利,原来他在美国学过一年中文,在上海、南京共待过半年,在台湾待过一年。听说我来自南京,他更高兴,好像见到家乡人似的,随口说出南京好些地方。他自称是个音乐家,下周要去欧洲演出。我提出要给他照相,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随手拿起放在架子上的中国国旗,摆出Pose任由我拍照。一个很可爱的小伙子!</h3> <h3>下东区的最南端是炮台公园。公园里的"东岸纪念碑"纪念二次大战期间在大西洋罹难的四千多名士兵,墙上刻有死者的姓名、军阶、州别等。中间的那座青铜老鹰雕像,爪上紧抓着桂冠。</h3> <h3>炮台公园里有座老兵纪念碑。纪念碑很高,中间切割出一个士兵扛着枪的身形。创作这座纪念碑的艺术家将纪念碑设计成日晷,每年7月27日上午10时,战争结束的时刻,日光会直接射穿士兵的头顶。旁边是个很特别的球体。原来在"9.11"现场被烧毁,后来搬到这里来的。</h3> <h3>我们参观完自由女神像上岸后,在港口旁边的美国人开的餐馆吃饭。这是我们点的烤猪排,好吃!</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