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传统的经典对白——曾先国山水写生展

沫石画谈

<h3>  中国画历史悠久。</h3><h3> 自魏晋始,山水画逐渐从作为人物及宗教画的背景衬托而脱离,成为后世中国画之集大成者。历经近两千年兴衰,大浪淘沙,能被历史沉淀记忆的如唐之大小李将军,王维;五代宋初之荆关董居巨范宽李成;南宋之李刘马夏;元四家之黄吴倪王;自明代始,山水画渐弱,开山立派之巨孽少矣,然仍有吴门四家沈文唐仇;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家等诸子百家在传承。至民国黄宾虹先生止,历代传世大家虽然有各自不同的家法面貌,然皆有其共同之特点:一为符合中国画之审美,二为具有传承之可复制生发性。</h3><h3> 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自有其传承发展之脉络,以及画家个人对天地宇宙以及人格之禅释。中国的绘画从最初的宗教及教化功能逐渐发展成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精神层面,这其中形成了众多中国画之画论,画理,画要,以及品评中国画之六法六要六长,三品三病十二忌等等众多审美意识的养成。</h3><h3> 当今画坛盛世,传统中式有之,洋为中用有之,不中不洋有之,相较于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蔚为大观,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局面。今人幸甚,曾先国先生是当代画坛的正统山水画传承者与开拓者,他的画符合中国画之审美取向,符合国人对于技进乎道之深切理解,符合自魏晋以来山水画之传承发展的所有素,同时他的画具有传承之可复制生发性,当今有才情的画家很多,多为不可复制传习。作画或为激情性,熊熊烈火一般燃烧于纸绢之上,无程式无章法可言;或一味追求个性,标新立异而误入邪甜俗懒狂乱丑怪之歧途。</h3><div> 如果说画中有佛,那先生就一定是佛,先生的画正和雅静,非魑魅魍魉之辈所能望其项背矣,非文人高士不能怀其胸襟矣!画坛自85以来,群雄逐鹿,但由于时代的断层,同时也造成了群魔乱舞。乱至极则物极必反,过不了多久,中国画必将会迎来正本溯源之宏大潮流,也算是历史给补回那缺失的一课,也必将是审美高度的再次提升,先生也必将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之大家, 而其艺术结晶必将传世且历久弥新,幸甚后人!</div> <h3>曾先国</h3><h3>1956年出生于山东青州,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画院名誉院长,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友联画院特聘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终身津贴的专家。2009年6月被授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哈萨克斯坦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青岛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h3><div>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称号,先后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作品《暮秋山雨》和《江南烟雨》分别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和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并分获佳作奖和优秀奖。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人画展。多次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全国山水画展评委。</div><div>2004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黄宾虹学术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天安门城楼收藏。其作品搭载神州六号、七号、八号飞船成功返回,应邀参加国务院中南海大型中国画的创作,其作品《崂山九水胜景图》悬挂于中南海怀仁堂会议室。出版有《曾先国画集》《曾先国山水精品集》等三十多部专著。</div> <h3>青州阜财门写生场景</h3> <h3>阜财门造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