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片菜地上原是我小时候住的那座平房,在这座平房里生活了七年。。。上方楼房处曾经是慧芳的家,侧面大树后一些位置曾是丹琼家自盖的“别墅”。。。</h3> <h3> 后余最早的楼房---三层楼,最早的房子只剩下这一栋了。。。<h3><br></h3></h3> <h3> 这厕所和我们一样大的年龄了,想当年,要想溜出家门,最好的借口便是:“上厕所!”</h3> <h3> 曾经通往后余小学的水泥路已经成为羊肠小道了!</h3> <h3> 越往里走,道路也越来越小!</h3> <h3> 远处已看不见那条可以经过茶子林到达局里及柯坑的山道了!<h3><br></h3></h3> <h3> 往里走些,可以隐约看见山脚下有一道凹槽,那是我初一时每天要走的通往局中学的山道!</h3> <h3> 水泥道已完全不复原来之貌了,亲爱的阿军同学勇敢地在前面为我们带路!</h3> <h3> 走到这里,原本应该看见小学的大操场了,但现在看见的只有大片的芦苇!<h3><br></h3></h3> <h3> 后余小学的遗址,操场和教学楼都已不复存在,只留在我们的脑海里!</h3> <h3> 这里看下去原本是操场下面大片的农田,也不复存在了!唯有芦苇、茅草茂盛地在所有的地盘上威武张扬!</h3> <h3> 那条通往茶子林、局中学的山道已被芦苇完全覆盖,阿军同学警告说这季节有蛇出没,咱们不能再往前走了,于是恨恨地咬牙,没有带上俺家汉兰达车上的柴刀和铁锹。</h3> <h3> 不能继续往前走,只有带着些许遗憾原路而返!</h3> <h3> 路旁山莓长势正盛,只可惜现在不是季节,看不到满枝挂满小红灯笼的美景!</h3> <h3> 回望,将镜头拉到最远处,留下京北拐弯处那三角地带。。。</h3> <h3> 这是当年和我家那栋平房成直角的那栋平房,这栋平房里多数是我们班的同学,往这边数过去,依次是吴祖亿、沈勇芳、曾峰、杨铭贤、周遵彬、陈黎忠!在这座平房前的空地上,可曾记得多少个夜晚在路灯下玩捉迷藏、报宫、跳牛皮筋、踢毽子、丢沙包。。。</h3> <h3> 这是从我家原来那排房子的位置拍过去的,原来我家下面那几栋平房也都全部成为菜地了!远处京北也已无人居住,只留下那几栋楼房还痴痴地等着曾经的主人!京北的同学你们又在何方呢!</h3> <h3> 这块平地上原来有一座红砖的平房,我们称之为红砖楼!</h3> <h3> 这棵毛栗子树是应阿咪同学的要求拍的,他家曾经栽种的毛栗子树只剩下这一棵了,目前这棵毛栗子树长势良好,枝头挂满了青青的毛栗子!</h3> <h3> 红砖楼旁的楼梯走下来就是这座大食堂了,它曾经带我们多少的欢乐呀:好吃的食物、大聚餐、游园。。。我记忆最深的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发年货的情景,每个人脸上徜徉的笑容是挥之不去的喜悦与知足!</h3> <h3> 食堂对面的小平房是小卖部,你们可还记得?里面的大块红皮腐乳、满身红辣椒粉的榨菜球、整坛的什锦菜。。。已经在我的眼前消失得太久太久。。。。</h3> <h3> 煤台还在,只是现在后余只是一个采掘区了,剩下一些外包队在挖小煤!</h3> <h3> 物是人非,所有的一切都在岁月的痕迹里淡化,只有将煤从井下输送到地面的小矿车依然不改40年前的容颜。。。。。<h3><br></h3></h3> <h3> 井口!在矿山呆过的你懂得。。。。。这天气站在洞口的那种舒服沁爽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h3> <h3> 还记得这些木头用来做啥用的吗?</h3> <h3> 曾经通往后余机关办公楼的那条宽敞的水泥楼梯已被山坡替代,半坡位置修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望仙亭!站在亭子上可以看见仙亭矿!</h3> <h3> 感谢阿军同学开车带路!城里平坦的道路开习惯了,蜿蜒崎岖的山路让我自己开车上后余,还是心有余悸的!感谢阿军、阿咪、杨子、阿珠同学陪同后余之旅!心里暖暖滴。。。。。。</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原后余矿83届小学同学毕业照!</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谨以此篇献给亲爱的原在后余矿生活,工作,长大的朋友们!记于2012年7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