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 一一南京学习随笔(二)

空谷幽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上午的报告是《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一一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精、细、实》,由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中学校长、初中数学教育潘建明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自觉数学教育创史人潘建明主讲。</h3> <h3>  作为名师,他的成长轨迹注定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成为名师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他说:名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不断追求,追求专业的提升;追求共同的发展,追求青春的无悔。</h3><h3> 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工作室和国外多所学校合作研讨的过程。走出国门,视野更开阔。</h3> <h3>  我不是名师,当然不会涉及到他所说的内容。但他报告中有两点对我触动较大:</h3><h3> 一是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不当行为:</h3><h3>1、重方案,轻实施</h3><h3>2、重活动,轻学校</h3><h3>3、重结果,轻过程</h3><h3>4、重自身,轻学校</h3><h3>5、重管理,轻关怀</h3><h3>6、重行政,轻规律</h3><h3> 这六点,讲的虽是名师工作室管理中的不当行,但它引发了我对课堂管理的思考,作为课堂管理者,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我们是否犯了以上的毛病。管理是一门学问,而我们对这门学问的掌握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h3> <h3>  二是构建优效的教学文化生态:</h3><h3>1、让学生喜欢你上的每一节课</h3><h3>2、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你</h3><h3>3、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h3><div>4、让别人赞同你的教育教学主张</div><div>5、让别人喜欢“引用”你的经验</div><div> 对于以上五点,我赞同前三点,“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学生是因为愛上了这个老师才爱上这个学科,并努力学好这科,用你的魅力吸引学生到课堂上来,用你的课堂魅力让学生乐于探究这门学科。</div><div> 但对后两点,我是持不同观点的,为何要让别人喜欢“引用”自已的经验,应该鼓励别人探索,创造,让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特点</div> <h3>  虽然名师工作室离我们很遥远,但潘老师的报告很接地气。报告中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说明,而且还和现场学员互动,调动了听课者的积极性。</h3> <h3>  为了阐明某个理论,他还采用图画的方式来讲解,形象生动。</h3><h3> 他还用讲故事的方式阐释了一些教育道理,深入浅出,关键是他讲得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h3> <h3>  他令人佩服的除了他渊博的知识外,他居然还会讲日语,用日语给我们念了一段文字,并且翻译。一个数学老师,有如此成就,不得不令人佩服。</h3><h3> 很赞成他说的“每个工作室成员都是工作室文化的象征”。我想,作为学校的一员,每个人都应成为本校文化的形象代言人。</h3> <h3>  三个小时的报告,他都是站着讲课;课间休息时间,还和我们的杜建玉主任进行交流沟通。从此细节中,可窥见他性格中谦和的气质。</h3> <h3>  </h3><h3> 在交流中交换思想,促进成长;在思考中自我反思,促进成长。</h3><h3> 深入思考,不懈努力,就是一种成长。</h3><h3> 我们不一定成为名师,但我们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下午的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齐学红老师主讲,齐老师主要从事班主住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h3> <h3>  一开始她就问我们,班主任是不是一种专业?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她说:班主任是三无产品,无专业学习,无上岗证,个人不喜欢,但又要以一种不专业的工作做着非掌专业的工作。</h3><h3> 或许这是班主住的矛盾之处。大学并没有开设班主住课,所有班主任都没有受过系统培训,可以说,中国班主任都是自学成才;凭着一颗对教育热爱执著之心来从事艰苦的班主任工作。</h3> <h3>  所以她引发我们思考:班主任能否成为一个专业?她认为:既然做了这个工作,就应该让它专业化,用班主住的眼光来做事。当然班主任专业化并不等于专职化。</h3><h3> 班主住专业化,是让每一个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人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吧。</h3> <h3>  她以在美国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一成功取向、效率优先、道德冷漠,她认为我们的教育是教会孩子竟争,在残酷的竞争中长大的孩子,即使走出国门,依然带有其烙印,自私冷漠。 在这种环境下,班主任就担任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是良心工作。</h3><h3> 要和整个社会大环境对抗,这对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扭转这种局面,容易么?这也是众多班主任感到身心俱疲的原因,也是许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的原因。</h3> <h3>  因此,获得学校支持,获得其他科任老师支持就变得极为重要。齐老师认为,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跟自身学科联系起来。</h3><h3> 但兹以为,班主任要想工作做得好,一定要有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至少也要获得同班科任老师支持,否则孤掌难鸣。</h3> <h3>  做班主任,是一种成长;走向专业化,更是一种成长。</h3><h3> 报告最后,被齐老师说的那四句话感动。祝福所有班主任,相信明天会更好。也祝愿所有班主住在专业化道路上获得更好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