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这是第二次到长垣县第一初级中学。</b></h3><h3><b> 第一次来是今年3月,教育时报社在这里进行第八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是鲜花,五颜六色,但以粉红的桃花和金黄的油菜花为主,走在街上,人仿佛置身在花的海洋,校园也不例外。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对这个学校好好地转一转、看一看。恰逢这次7天的培训,我们有幸成为了“住校生”,尽管学习紧张,但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早上起来可以到校园散散步,用手机从容地记录下她的角角落落……</b></h3> <h3>校园春色</h3><h5><b>来张3月的照片,看看当时校园美景。</b></h5> <h3><font color="#39b54a"><b> 长垣一中初中部是县政府投资1.2亿兴建的高标准窗口学校,全封闭寄宿式管理。长垣一中初中部成立于2000年9月,原址为长垣县城西大街长垣一中老校区,2012年9月18日搬入现在的新城区修德路中段,学校占地156亩,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是一所县办公立高标准寄宿制示范性窗口学校。翔宇楼、行知楼呈打开或叠放的书卷,造型美观,充满书香气息。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一流,教学、实验、运动、餐饮、就寝等功能区域科学分布,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6个,综合实验楼一座,容纳千人的多功能报告厅一座,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3座,分年级各自独立成院教学楼3座,教室、实验室、书画室、音乐室全部装配65寸电脑电视电子白板多媒体一体机,宿舍楼6座,综合办公楼一座,餐厅一座。现有教学班78个,学生近4500人,教职工296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中原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名师1人,长垣名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58人,中学一级教师6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36人。</b></font></h3> <h3>学校大门</h3> <h3>学校校牌</h3> <h3>大门内侧</h3> <h3>校园简图</h3><h5><b>从图上可以看出,学校道路三纵两横,这三纵两横把学校分成了四个部分,主要是教学区、教师办公区、体育锻炼区和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其实,在学校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域,那就是学术交流中心,这里是每年来着全国、省专家学者和教师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我们这次就在这里吃住和学习。</b></h5> <h3>圣贤广场</h3> <h3>蘧孔塑像</h3><h5> <font color="#39b54a"><b>人物背景:为古竹简造型,刻大篆字体,记录《论语》等典籍中有关蘧公与孔子的事迹、名言。古书简高2.9米,宽4.5米,重13.2吨,彰显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br></b><b>基座:高1.8米,长5.7米,宽3.7米,重量120吨。前浮雕长4.5米,高1.3米,为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 名言及场景浮雕,寓意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教师要学会团结协作;长垣一中初中部将敞开胸怀,喜迎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共育栋梁之才的美好意愿。</b></font></h5> <h3>蘧孔之交</h3><h5><font color="#39b54a"><b> 人</b></font><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物背景:为古竹简造型,刻大篆字体,记录《论语》等典籍中有关蘧公与孔子的事迹、名言。古书简高2.9米,宽4.5米,重13.2吨,彰显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厚重。</b></span></h5><h5><font color="#39b54a"><b> 基座:高1.8米,长5.7米,宽3.7米,重量120吨。前浮雕长4.5米,高1.3米,为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 名言及场景浮雕,寓意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教师要学会团结协作;长垣一中初中部将敞开胸怀,喜迎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共育栋梁之才的美好意愿。</b></font></h5> <h3>雕塑左侧</h3><h5><b><font color="#39b54a"> 基座左浮雕长2.5米,高1.3米,为“孔子杏坛讲学”场景,相传孔子在长垣县学堂岗设教,至今传为美谈。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昭示着教师学习孔子教育思想,精心育英才;学子潜心追求,德才兼备,努力成栋梁。</font></b></h5> <h3>背面介绍</h3><h5><font color="#39b54a"><b> 蘧伯玉与孔子分别生活在卫国和鲁国,伯玉比孔子大三十岁。在春秋后期,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每次经过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里,在卫国住了十年,其中在蘧伯玉家就住了九年。孔子还在这里整理了《诗经•风》。由此可见蘧伯玉和孔子的交情有多深厚!他们成了忘年交。孔子曾多次对弟子说,“蘧伯玉对别人宽厚,对自己严格,从不勉强苛求别人”;“他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蘧伯玉以仁德管理卫国,天下没有危险啊。”蘧伯玉以德治国的思想,对孔子懦家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b></font></h5> <h3>立塑说明</h3><h5><b>在雕塑和报告厅之间</b></h5> <h3>报告大厅</h3> <h3>雕塑右侧</h3><h5><font color="#39b54a"><b> 基座右浮雕长2.5米,高1.3米为“宫门蘧车”场景。蘧伯玉是位品德高尚、极重礼法的人。“宫门蘧车”的典故,就是因他而来。</b></font></h5> <h3>入门之路</h3><h5><font color="#39b54a"><b>厚德路,是进入校门的一条东西路,它有希望同学们具有“厚德载物”的美德之意。正如上面所写“厚德载物,立德树人”!</b></font></h5> <h3>训练场地</h3><h5><b>在报告厅的东面(右侧),和报告厅有一路之隔</b></h5> <h3>学生宿舍</h3><h5><b>顺着报告厅和训练场的路(南北路)到北端的地方。</b></h5> <h3>学生留念</h3><h5><b>宿舍前面东西路向东,通往学术交流中心大楼路口草坪一角。</b></h5> <h3>学术大楼</h3><h5><b>学校东北角,和学生宿舍在一条线上。</b></h5> <h3>训练之角</h3><h5><b>学术交流中心对面。</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