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湘妃竹(云妃)

袁公子

<h3>  湘妃竹是斑竹,又叫泪竹、湘竹,传说产于湖南九嶷山中。斑如花,色红褐,朵朵有晕,中央点紫,与芦叶上斑点相似。中国文人迷恋湘妃竹迷的是古老的浪漫神话,说是尧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长住九座岩洞,常到湘江戏水,引发洪水泛滥,百姓受苦。舜帝爱民心切,赶去除害,劳累病死,葬在苍梧。舜帝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女儿,她们长途跋涉找到了舜帝坟墓,相拥伤心痛哭九天九夜,终于哭死了,血泪沾竹,泪痕成斑,化为斑竹,她们从此成了湘水之神,云纹紫斑的竹子从此叫做湘妃竹。</h3> <h3>刚砍回来,表皮生长着绿色的青苔斑。</h3> <h3>洗开晒干后</h3> <h3>洗开后</h3> <h3>  湘妃竹历来名贵,文人雅士喜欢,帝王贵胄追捧,称得上是文玩里的老牌旧贵族,从古至今湘妃竹就不是寻常百姓之家可以受用的。有位时尚圈的朋友问我湘妃竹是什么,我解释是竹子染了真菌形成了花斑,这位朋友理解为竹子生了皮肤病,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竹子的表皮因为受了真菌长出了斑点,紫色的螺纹连成一片,幻若烟云,古人形容湘妃竹是云纹紫斑(亦称指斑,如指纹环绕)、蜡底紫花。底色如密蜡,花色绛紫,指纹斑清晰是上等湘妃竹的必要条件,竹子在自然环境下生长,具备这一切条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湘妃竹身价名贵至极。</h3> <h3>  伶人与名流受文人的熏陶钟情湘妃竹,文人间对湘妃的情愫丝毫不差,庄严先生从来喜欢逛旧书摊古玩铺,故宫文物南迁到南京,有一天庄先生偶然寻到一小块湘妃竹片旧臂搁,欣喜莫名。朱家济先生和郦衡叔先生都看中那件臂搁,都想逼庄先生割爱,多年后朱先生在送给庄严的扇子上写下这样一段韵语:</h3><h3>短才一把余,宽不容三指。不可打手心,不可当镇纸。强呼作臂搁,看来了不似。风涛万里外,何为竟买此。吁嗟有人不开眼,欲抢欲夺事端起。前有朱余清,后有郦衡叔。恳之哀,商之孰。重金甘言几往复,赤筋生脸光生目。主人怀以走,客人起相逐。三绕朝天宫下屋,所争半片湘妃竹!书奉墨林兄博笑。余清。</h3><h3>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文人竹事,至今传说</h3> <h3>对于云妃的见解 一、大臂隔(禅板)和扇料应该不分前后;</h3><h3>二、花色以不黑不灰,艳丽为上;</h3><h3>三、花的大小以适中为宜,个人喜欢人的手指纹大小为宜(比较适合做扇料);</h3><h3>三、花圆的基础上,没齿轮为贵;</h3><h3>四、花纹灼腐的凹陷越深越好(往往这样的料密度也是最好的)。</h3> <h3>可能云妃在地摊上才100圆一节。但,要找一对无伤,配对好,净底子,花色艳,布局均匀的料子需要淘汰多少个100圆?</h3> <h3>竹子在土里生上霉菌。然后,竹子在生长到旺年时遇到竹农(早了竹子太嫩,晚了被霉菌腐死)。然后,竹农以100一节批给竹商。竹商把好一点挑出来以500一节卖给大扇商。把差的烧柴或者50一节卖给普品扇厂。大扇商把精品以1000到20000一节卖给制扇师。制扇师把底子密度好,无瑕疵,花色花型指纹清晰圆度好的扇料以2000到几万一付料子加工成扇子。</h3> <h3>云妃主产地就是越战原址</h3> <h3>地雷 手雷</h3> <h3>来之不易 请珍惜您手中的湘妃竹制品</h3> <h3>湘妃竹,一个美丽动听而又富有神奇色彩的名字,湘妃竹扇骨更显大气 高雅富有文化气息。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云妃产地1984自卫反击战越战原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观赏,喝茶品竹。联系方式:袁德帅14769604457 ,小袁欢迎您的到来[愉快][愉快][愉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