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别称鹤城、卜奎,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齐齐哈尔始建于1691年,具有三百三十二年的历史,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既有昂昂溪文明,也有工业文明;既有民族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也有数百年的流人故居、站人故居等流人边塞文化;既有黑龙江将军府、将军衙门、督军署等有效控制边疆的官署遗址,也有百年中东铁路车站等历史文化遗存。 2016年,齐齐哈尔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本篇编入了作者用几年时间拍摄的齐齐哈尔市现存的大部分历史性建筑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齐齐哈尔火车站(1936年6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解放门</p> <p class="ql-block">齐哈尔解放门(迎恩门)是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卜奎北大街上的一座城门,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解放初期,“迎恩门”改名为“解放门”以纪念齐齐哈尔市解放。</p> <p class="ql-block">卜奎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卜奎清真寺,原称清真东寺和清真西寺,坐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繁华商业区。两寺并立,仅一墙之隔,且有门廊相通,既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又可彼此单独成立,合称 卜奎清真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卜奎清真寺。始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早于卜奎建城七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之说。卜奎清真寺是300余年前的旧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是黑龙江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伊斯兰宗教建筑,同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卜奎清真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齐齐哈尔义和团红灯照坛址</p><p><br></p><p>红灯照坛址,建于清末,位于建华区东一道街。1900年,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其间,在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设立三处拳坛,分为壮年、少年、女子拳坛,此为女子拳坛遗址。该遗址是黑龙江人民抗击沙俄入侵的历史见证。</p> <h3>吕氏宗祠</h3><h3><br></h3><h3>吕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际江南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吕留良的后人于嘉庆年间所建,至道光年间扩建完成。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今建华区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回民小区西侧),坐北朝南,青砖灰瓦,是典型的清代建筑。</h3><h3><br></h3><h3><br></h3> <h3><br></h3><h3>于驷兴故居</h3><h3><br></h3><div>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北极委,该故居始建于民国,前后二个院落,各有正房二栋,厢房二栋。[1] 于驷兴,字振甫,安徽寿县人,清光绪初年副贡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吉林将军恩泽任黑龙江将军来齐齐哈尔。于驷兴善理内务,谙熟典章,曾任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黑龙江省内务司司长,绥兰道尹,黑龙江省政务厅长,教育厅厅长,黑龙江省代理省长等职。后辞去公职,家居闭门读书,民国三十二年(1943)病逝,享年八十二岁。</div><h3>于驷兴善文撰诗,更爱读书,多年藏书存放在五间房内,书架全是用樟木特制的,许多木版书也都请人重新装订,是卜奎著名的藏书家。民国三十五年(1946),于驷兴的嗣孙于尔同将家中剩余的书籍全部献给国家,现收藏在图书馆古籍部。</h3>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督军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督军署原为三进式建筑,现存仅一幢主体楼房和三栋平房组成的四合院,建筑面积约为1214平方米。督军署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占地412平方米。督军署曾有宋小廉、万福麟、马占山等十二位黑龙江首脑在这里履行公务。1999年1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黑龙江督军署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景区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大街和中华路交叉口东北角</p> <h3>寄想亭</h3> <h3>黑龙江将军府</h3><h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 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h3><h3>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相传乾隆年间,皇帝西巡,将军府作为备用行宫,进行了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的典雅宏敞、功能齐备的建筑群。 将军府作为古代黑龙江的第一官邸,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康熙时的萨布素在卜奎古城开衙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王朝,被清庭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只有少数几位将军不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年)后,将军府被侵华的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20世纪末,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书楼亦称小姐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小姐楼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大街东侧的小姐楼胡同,为一座二层建筑,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在周围后建的拥挤的红砖房丛中,这栋有着百年历史的小楼,愈发显得造型精致,格调典雅。小楼二层砖木结构,青砖,黑色铁皮屋顶,一眼便可看出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瓦屋盖上留有两个天窗,当年精雕细刻的木楼梯不但破烂不堪,而且摇摇欲坠,雕花的廊板已经不知哪里去了,更不用说当年所有煞费苦心设计的建筑装饰。</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小姐楼原是黑龙江巡抚周树模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奏建的黑龙江图书馆中的藏书楼。</p> <h3><br></h3><h3>龙沙公园望江楼</h3><h3><br></h3><div>望江楼(River-watching Pavilion)始建于1908年,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div><h3>1950年和1979年进行了两次修缮,增修了石阶、石墙、石梯、屏风等。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邓小平等先后光临齐齐哈尔市,到望江楼观光赏景。1964年7月21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刘伯承副委员长来齐齐哈尔市视察,游览了龙沙公园。登楼远眺,神清气爽,嫩江水碧波荡漾,齐齐哈尔风光尽收眼底,朱老总即兴挥毫题写了“望江楼”三个大字,后将其制成黑底金字的长匾悬挂于飞檐之下,故改称为“望江楼”。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龙沙公园象鼻亭</h3> <h3>沙俄领事馆(座落龙沙公园)</h3> <h3>龙沙公园俄罗斯古亭</h3> <h3>龙沙公园格言亭</h3> <h3>藏书楼(万卷阁座落龙沙公园)</h3> <h3>龙沙公园澄江阁</h3> <p class="ql-block">寿公祠(座落龙沙公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清代8个王朝、坐镇齐齐哈尔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寿山将军的名字尤为响亮,关于他抗俄御侮、誓死报国的故事广为流传。寿山(1860~1900年),字眉峰,黑龙江爱珲人,父富明阿为明尚书袁崇焕七世孙。寿山自幼好学,欲以功业报效国家。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寿山主动请缨,奉旨赴奉天(今辽宁)参加对日作战。在每次战役中,寿山都身先士卒,英勇杀敌。有一次,寿山率部增援辽阳,途中与日军遭遇,在激战中寿山身负重伤,仍带伤拼杀,最后将日军击退。还有一次,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一颗子弹从寿山右腹穿入左臀,他仍指挥作战。击退敌军后,骑马30里回营,血溅衣裤,各将领都惊叹不已。由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功劳卓著,寿山受到朝廷嘉奖,并委以重任。1897年,寿山调任镇边军左路统领,驻黑龙江。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奉命署理黑龙江将军。</p><p class="ql-block">寿山上任伊始,就赶上八国联军疯狂侵华。此时,沙俄觊觎中国东北已久,他们集结20万大军,向寿山提出借路从爱珲南下,经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保护东清铁路”的无礼要求。寿山对沙俄的侵略野心洞若观火,断然拒绝。同时调兵遣将,严令各地将士悉心守御。沙俄借路未遂,竟于6月19日进攻爱珲,清军被迫迎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清军英勇作战,但受议和派干扰,协同不力,伤亡惨重,黑龙江边防告急。正在这时,清廷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八国议和,并电令寿山停战议和。寿山愤于丧师失地,誓守“军覆则死”之义,从容安排后事。他对副将说:“我辜负国恩,不能战,不能守,只是担心城中百姓受战火之苦。如果能够以我一死换取全城平安,我死而无憾。”俄军逼近城,向城内发炮,城中大乱。寿山耻于落入敌手,有辱国威,自己穿好朝衣朝冠,仰卧棺中,先是吞金,没能立即死去;令他的儿子开枪射击,儿子“手战不忍发,误中右臂不死,呼声愈厉,家将颜日见如此,宜令速死免受痛苦,乃再开一枪,洞胸而亡”。一代爱国将领就这样壮烈殉国,年仅40岁。后来,卜奎人民在龙沙公园修建了寿公祠,永远缅怀这位黑龙江历史上的著名将军。</p> <h3>关帝庙(座落龙沙公园)</h3> <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大乘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大乘寺,又称大佛寺,位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木海街与民航路交叉口、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南侧。建于1943年,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大乘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座大殿。寺内外古木参天,环境优雅,虽近代所建,因采用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格,是黑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琉璃瓦建筑之一,为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h3>中东铁路昂昂溪火车站建于1903年</h3> <h3>昂昂溪罗西亚大街东段</h3> <h3>昂昂溪铁路俱乐部</h3> <h3>原齐齐哈尔电报大楼</h3> <h3>齐齐哈尔老飞机场机库</h3> <h3>马识途烈士牺牲地</h3> <h3>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园</h3><h3><br></h3><h3>齐齐哈尔西满革命烈士陵国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火车站南侧南山公园风景区内。是我国东北解放区的第一座烈士陵园,l陵园占地总面积4.2万平方米,安葬着608位英灵,有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有9位,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有419位,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牺牲的有180位,还有跟随毛主席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位老红军,都安葬在这里。1996年6月,西满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h3> <h3>1947年7月,中共中央西满分局、西满军区、黑嫩省政府及省参议会、齐齐哈尔市各界联合会、市政府、市参议会、市工商会及各界人民开始筹建东北解放区第一座陵园,组成了"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委员会",并择定齐齐哈尔近郊大乘寺附近为陵园基地。8月16日,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黑嫩省政府主席于毅夫为陵园破土奠基,陵园面积为2.4万平方米。陵园正门于11月2日竣工。</h3><h3>陵园正门高悬着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亲题“西满革命烈士陵园”的门额,国家主席毛泽东为陵园题词“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总司令朱德题词“浩气长存”。</h3> <h3>昂昂溪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h3> <p class="ql-block">万善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善寺原名钟灵古院,在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北7公里明月岛上,1926年始建,有玉皇阁、白阳阁、三星阁和三清阁,是呈菱形布局的仿古建筑群,所有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十几个尊雕像,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寺院坐落在草木丛中,景色宜人,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初建万善寺时江套子称为钟灵古院,万善寺建成后因康青山出土地和巨资,道长们为了表达对康青山的敬意,取康青山的字号康万山的 “万”字和康善东的“善”字,定名新建成的寺庙为“万善寺”。万善寺</p> <p class="ql-block">万善寺玉皇殿</p> <h3>万善寺拂云亭</h3> <p class="ql-block">万善寺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万善寺六角亭</p> <h3>万善寺四角亭</h3> <p class="ql-block">寿山后裔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寿山后裔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袁家胡同。</p><p class="ql-block">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时任黑龙江将军的寿山,面对俄军压境情况下,监危不惧,陈兵布防,指挥官兵、义和团英勇抗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寡不敌众,在沙俄围城之时,誓死不降,英勇救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寿山长子袁庆恩,字少峰,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寿山将军去世后,袁庆恩携家眷搬迁到建华区光华街袁家胡同。清末,袁庆恩为荒芜局总办,到郑家屯垦荒,民国后,袁庆恩在省城齐齐哈尔任过统领、旅长之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病逝,终年六十二岁。寿山后裔故居原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房两间,后灶房五间,现历经百年变迁,仅存三间正房,早已破败不堪。2013年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引资对该遗址进行重建,2015年引资1000余万元开始重建工作?,目前除院内两座正房因故未完工外,其它建筑均已完工。工程全部完成后寿山后裔故居将成为齐齐哈尔市又一处新旅游景点,必将促进齐齐哈尔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小庆主事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庆主事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北关北极委,始建于清末民初。小庆为清末将军衙内的一名主事,官职正六品。故居为二进式,采用传统歇山式单檐庑殿式,与民国时期比较盛行的院落格局相结合,灰色青砖砌筑。故居院落呈长方形,南北轴向,由门房、正房、东西厢房组成。门房面阔三间,中间为甬门,两侧国耳房,尖顶硬山式,正脊两侧向上翘,垂脊中间向下悬有花篮状砖雕,表面磨光处理,制作精良。厢房东西相对共有四栋。正房为院落中的主体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积较大,宽敞明亮。对研究齐齐哈尔历史人物及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清大草房</p><p class="ql-block">小庆主事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北关北极委,始建于清末民初。小庆为清末将军衙内的一名主事,官职正六品。故居为二进式,采用传统歇山式单檐庑殿式,与民国时期比较盛行的院落格局相结合,灰色青砖砌筑。故居院落呈长方形,南北轴向,由门房、正房、东西厢房组成。门房面阔三间,中间为甬门,两侧国耳房,尖顶硬山式,正脊两侧向上翘,垂脊中间向下悬有花篮状砖雕,表面磨光处理,制作精良。厢房东西相对共有四栋。正房为院落中的主体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积较大,宽敞明亮。对研究齐齐哈尔历史人物及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价值。</p> <h3>五教道德院</h3><h3><br></h3><h3>五教道德院,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四道街西侧。1923年4月,省城中心慈会会长陈福龄等人以“近日人心不古,道德沧落”为由,提倡儒、释、道三家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归一”,以“专以教救灾恤难,讲演道德,异民众之大同”为宗旨,发起成立黑龙江省城五教道德院。</h3> <h3>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h3><h3><br></h3><h3>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北大街双华路一号,该旧址平面呈“凸”字形,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h3><h3> 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旧址于民国17年(1928年)10月由黑龙江陆军军官养成所改编而成,是奉军归附国民政府后,设在黑龙江培养初级军官的军事院校,隶属于东北讲武堂辽宁本部。</h3><h3> 民国17年(1928年)10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整顿陆海空军事学堂的体制,将陆海空各教育机关统归讲武堂监督管理,陆军讲武堂取消“陆军”二字,称东北讲武堂,增设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黑龙江分校在原黑龙江陆军官养成所的基础上,在省城齐齐哈尔改编而成。招生对象是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现职初级军官和各兵科军官候补生。</h3><h3> 民国17年(1928年)冬,分校招收首批学员200人,分别编成步兵队,120人;炮兵队,10人;骑兵队,70人。民国19年(1930年)8月,分校首批199名学员毕业,为了与辽宁本部一致,毕业生统称第九期。同年又招收了第十期200名学员,开学后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分校被迫停办。</h3><h3><br></h3> <h3>齐齐哈尔天主堂</h3><h3><br></h3><h3>民国17年(1928年)7月,省城齐齐哈尔贤善胡同天主教堂瑞士籍神甫英贺福,为发展教徒,用2.98万元大洋购得冷百芝房产45间,以筹建新的教堂。</h3><h3>民国19年(1930年),英贺福将购得的房屋拆除,在其址(今海山胡同)建"圣弥勒尔大教堂"。</h3><h3>民国20年(1931年)底建成,并开始进行天主教宗教活动。圣弥勒尔教堂也是齐齐哈尔最大的天主教堂,占地面积6625平方米,建筑面积4524平方米。</h3> <h3>玛布岱塑像</h3><h3><br></h3><h3>玛布岱(1650-1698) 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人。约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到齐齐哈尔。</h3><h3>玛布岱到齐齐哈尔时,正值雅克萨战争结束不久,黑龙江地方政权的建设还不完善,玛布岱力主修建齐齐哈尔城。同年8月,玛布岱呈文理藩院,要求将原来一个佐分设为两个佐的建制,获准。喀尔喀和厄鲁特战争(康熙二十三年)、葛尔丹叛乱(康熙二十八年)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和玛布岱再次就修建齐齐哈尔城一事呈文理藩院,获准,地点就定在嫩江东岸卜魁驿站地方作为筑城处所,并以达斡尔族人为主修筑。工程自康熙三十年动工,由玛布岱组织和监视。达斡尔族人不仅筑城,还获准披甲,玛布岱本人也被授副都统衔</h3> <h3>玛布岱广场</h3> <h3>薩布素塑像</h3><h3><br></h3><div>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朝康熙年间抗俄名将。1629年生于宁古塔南马场(今宁安市卧龙乡英山村)。</div><div>1664,为宁古塔骁骑校时,曾带兵抗击沙俄入侵者。后来累迁至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div><div>1685年,奉命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国。1686年,托尔布津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盘踞,萨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沙皇政府闻讯急忙派遣使臣来华,要求停战,并声明已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国谈判。萨布素奉命撤围。</div><div>1689年,清廷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二十八年,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div><h3>萨布素历任数十年“忠直无隐”、“家无余财”。降职后仍率卜魁(齐齐哈尔)民众治理水患。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卒于黑龙江将军衙门。</h3><h3><br></h3> <p class="ql-block">寿山将军塑像</p> <p class="ql-block">程德全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