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在情思中的徜徉

张弛

<h3>雨,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的神圣的使者。它不仅晶莹剔透般地落入我们的周围世界,还空灵般地流淌到我们的灵魂深处,或汩汩地带来清新气爽,或水乳交融地流入恻隐缠绵,或意犹未尽地吐进伤逝惋惜……所以成为了历代诗人涵咏不尽的经典意象,留下了浩如烟海且千古流传的诗情画意佳作。</h3> <h3>春雨贵如油,祖居北方的庄户人家是多么期盼上天赐予土地的春雨呀!小时候,母亲常常望着天上的阴云,像是对着天空凝望祈祷,又像是自言自语:“下吧,老天爷!合住眼下吧……”尽管还小,我是知道母亲的心思的。她多次给我们说过,想吃到麦子,必需要八、十、三场透雨。八月下场透雨麦子就可种上了,十月透雨麦苗分蘖扎根就能越冬了,来年三月的春雨下透麦子就能吃上了。长大以后,我每当读到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儿时母亲的细语就会呢喃在耳边,母亲期盼雨神到来的那种饥渴的目光就会湿润我的双眼。尤其是“好雨”之际,我还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首诗,心中荡起一股欣慰之情。同时一种稀奇百怪的想法也会生出来,那就是一字不识的母亲肯定是不知道杜甫和这诗的,而杜甫是知道千百年来和母亲一样的农人们的心境的。谁让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呢!</h3> <h3>春雨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漫步踏青的时候,清明节到来了。雨是最能体味人们此时的心绪的,它轻步蒙蒙,沥沥凄凄,丝丝绵绵。正赶上在这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里,人们或出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祭祖,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那些感情丰富的诗人,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独身孤旅,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他的心事,偏偏又遇上细雨纷纷,衣衫淋湿,这给行人又增添了一层愁绪。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流露的正是这种心绪。为了排遣这些不快,只好“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又使得他眼前一亮,那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沉闷情绪顿时一止,就靠二两小酒排愁解忧吧!</h3> <h3>雨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还真是理不清是人的情感在雨里徜徉,还是雨在人的情感中流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雨启迪或说加重了人的缠绵情绪。你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妻啊,巴山的夜雨勾起了我对你的思念,你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眼下还说不准啊。什么时候到家了,再和你同窗共语这里的一切吧!夫妻相互的深情厚谊用两个“巴山夜雨”表达的真真切切,跃然纸上。</h3> <h3>秋风萧瑟中,秋雨更像一个幽怨多情的女子,使得那些才女仕女寢身其中互为一体,自顾自怜难以自拔。从林黛玉《秋窗风雨夕》中,“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倞破秋窗秋梦绿。”“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这些充满忧伤、撕心裂肺的控诉中,我们看到了肝肠寸断、泣不成声的林黛玉。同样,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憔悴无比的面容……</h3><h3>雨啊,无论是抚慰之感还是凄美之境,徜徉在你的怀抱里我是难能止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