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文化遗产——老西门

山悠悠

<p class="ql-block">六年前的老西门,夜深、灯晕、摇曳,全家人拥挤在不足二十平米的棚屋里,家不像家,何处有家?何时有家!</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老西门,清晨、鸟鸣、轻脆,拉开窗帘,十里画廊,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廊桥与树影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老西门让城市走上回家路,我们终于回家!▼</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街区范围为明、清以来常德市武陵城内大、小西门所在。长期以来破、烂、差是小西门真实写照,这里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实际就是一个贫民窟。曾经明代的城墙遗址及护城河,被破烂的私搭乱建没有产权的棚户区支零破碎地充斥、掩埋着,成为污水暗沟。风雨飘摇的木棚里,住着城市里最无助的老人,买不起新房的无业者,靠打跑胡子消磨时光的底层人群。</p><p class="ql-block">夕日的市井风俗只能从老照片领略一、二。(这是网上收集的1992年11月小西门集市场景)▼</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棚户区改造涉及上千多户原住民,如何在狹窄的地盘里,以人为本把他们安排好,又不影响商业空间的效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生活的宗旨是平静而愉悦地探索、成长、分享和关爱!设计师把横着的东西竖起来,在老西门东端,最先建成三栋外廊式小户型高层回迁楼房,并实现原住民100%非异地回迁。▼</p> <p class="ql-block">这些60---80平米外廊式高层小户型,一梯18户的U形布局,高效解决了用地奇缺的问题。原来住在棚户里人们都住上新房子。老街坊们乐呵呵地回来了,而且下楼就是全城最雅致的老西门花园社区,在破窨屋里刻印章的石老爷子和街口补了十几年鞋子的陈师傅,又能天天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回迁楼之间安排了居民社区活动中心。建筑材料全是从乡下淘来的古旧木材,按照窨子屋天井形式巧妙镶嵌在大楼底层,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怀旧的场景勾起绵长悠远的回忆,体现出设计者对原住民的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尊重、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关键措施,是体现人、自然、文化、建筑相互之间的协调效应。在这三栋高层楼房裙房屋顶,设计师建了三个空中露台式花园,生机勃勃的花园不仅让住户的孩子们有玩耍的地方,老邻居王老五和张老三、陈老六们足不出户,依旧可以找到打跑胡子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旧城改造项目不仅要解决居民回迁,也是历史保护修复项目,将创造力注入老城区,赋予它新的活力和多样性,通过设计的力量推动城市复兴。老西门建在市中心城区狭窄、紧张的土地范围里,设计师充分利用护城河曲线,顺势而为分别布局回迁大楼、文化商业街、饮食文化街、游览休憩广场、古城墙展示等内容。这是老西门东北水街入口。▼</p> <p class="ql-block">水街入口处,是老西门在建设路的主要出入口。临街三角形水池中,老西门博物馆、回迁大楼的倒影,在天色映照下疏影成梦。</p><p class="ql-block">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千遍一律的仿古城镇建设,老西门的设计者们超越建筑设计范畴,完成对小西门历史记忆的复兴。这里是最具德味的常德老西门,在沅江流淌的老城旧事在这里得到重新回味,再现了明清以来到本世纪初的历史脉络,可以遥望百年武陵,也能通向未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沿武陵大道四眼井街向西来到老西门,一座窨子屋出现在眼前。窨子屋是湘西北与吊脚楼齐名的区域性民居代表形式,小西门拆迁前就保留有一处武陵城里最大的窨子屋群落。作为时光载体,窨子屋承载着常德人情感中难以尽述的沧桑、迷失、向往与希望。拆迁后设计师要为这个城市挽留一点印记,试图在时光的索道上系上一个结。端庄方正、青砖外墙、承载历史、连接未来的老西门窨子屋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从深山老林找来老材料,请来最好的木雕工匠,保留住窨子屋四水归一的天井,疏影横斜的庭院,明代的砖墙,一切是那么的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窨子屋不仅仅是复古重建,更是灵魂的栖息之地,是人与自然天地一体的对话与沟通,仿佛一组山歌,在现代与远古的觥盞神往中,有唱有合。▼</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精神干涩的年代,老西门整个项目设计所凸现的力量,是老西门处处凝聚的儒家涵养:不争不抢、礼让当先、为而不争、和谐相处。从住宅楼顶向下看,远处的城市建筑清晰可见,老西门屋顶层层叠叠,连成一片,结群而建,偶有出格,也是曲径通幽,悄然无声。</p><p class="ql-block">这是在高层住宅楼上拍摄的葫芦口景观广场,就在老西门水街向西五十多米处。▼</p> <p class="ql-block">葫芦口广场以舒展的弧形与中心静水一泓的水景相呼应,在如此巷深逼仄的地段里,创造出一个与护城河相汇 ,腹广而阔,形似葫芦的广场实属不易。亲水弧形台阶逐层跌落,与湧动的水幕、花池、树影构成老西门核心景区最聚人气、最富情趣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葫芦口广场一百多米长的弧形中点,一个半岛平台形成葫芦口广场滨水演出舞台,舞台背景是呈立体几何造型、错落有致、八面来风的醉月楼,是老西门的特色餐饮、娱乐场所。滨水演出舞台经常上演常德当地民俗戏剧。▼</p> <p class="ql-block">葫芦口广场夜幕降临时,水面喷出薄薄的雾气,水草、小船时隐时现,暮色中带着诗意的浪漫,留恋中充满温馨从容。▼</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看葫芦口广场,碧水蓝天,树影如画,似一杯陈酿的酒,绵醇醉倒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让汚水充斥、暗无天日的护城河重生成为老西门项目的一大亮点。在设计者心中,500米护城河如同800里浩瀚洞庭,是梦中的水墨江南。护城河成为老西门画廊核心,曲折灵动,把整个老西门项目都盘活了。▼</p> <p class="ql-block">以重见天日的护城河为纽带,建造了老西门滨水景观带,这是丹沙井休闲游览区。丹沙井系典故名,典出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寥氐家宅,居者长寿,据考,系井中含有丹沙缘故,后逐用“丹沙井”誉水质佳美,人杰地灵。今据典原址复建,清泉如汨,丹桂飘香,已成为游人休闲探幽之胜境。▼</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护城河是五线谱,老西门则是跳跃在五线谱上的音符。悠闲的传统老街,处处是浪漫风景。护城河边丹沙井旁,那屹立千年古城墙,见证着风雨的印迹,镌刻着常德的荣耀与坎坷。▼</p> <p class="ql-block">花开花落,廊桥墙影,时空变幻,勾勒往昔。▼</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遗址营造特殊的历史场景,供人休憩的长凳体现温暖,对传统城市文化的延续和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处细节设计之中。▼</p> <p class="ql-block">青色墙砖砌成的明清古城墙是另一种风格,使穿梭其间的人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时空的变迁和城市文化的映射。▼</p> <p class="ql-block">从人民路光明巷进来,可看到一个红色建筑,这就是色彩热情奔放的老西门缽子菜馆。“不愿朝廷招驸马,难舍缽子咕咕嘎”,在常德人看来,没有炖缽子是不成宴席的。老西门特意设计了火红的缽子菜馆来秉承常德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常德地处洞庭湖平原,冬春寒冷潮湿,夏秋湿热,缽子菜应运而生,它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馆内设计了垂直绿化装饰,红绿相配,充满激情。▼</p> <p class="ql-block">炖缽子菜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有“一滚当三鲜”之美誉。原料取自本地水产、禽兽、时蔬等,缽子菜多汤汁、酥软香嫩,色香味俱全,深为常德人喜爱。图为在灯光照耀下,缽子菜馆里如炭火在燃烧的炉膛。▼</p> <p class="ql-block">缽子菜馆里的天井,与天通、与地连,竹子绿绿葱葱,垂直向天,优化了缽子菜馆室内环境景观。▼</p> <p class="ql-block">缽子菜馆北面是丹沙井老神庙广场,这是老西门街区主干道上的三个节点广场之一,成为街区功能转换过渡点,在缓解游人步行与视觉疲劳的同时,也是人们共享空间和社会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30日,武陵区在缽子菜馆前的老神庙广场,组织党员举行庆祝党的生日文艺活动。缽子菜馆的红色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老神庙广场的西边,是梦笔生花LOFT商业叠拼院落群。这是高层办公楼、豪华商业楼以及四合院风格的建筑群落,楼中有宽敞人行通道,中设天井,将商务空间、休闲空间、交通空间与环境景观、视觉趣味中心有机结合,更加优化和舒适了人们的生活、购物环境。▼</p> <p class="ql-block">梦笔生花外型以灰色为基调,搭配原木装饰隔断,灰黄交织,高低错落,干净清爽。夜幕来临,办公室的窗口柔光习习,落地玻璃钢墙的商店里灯火通明,夜幕下天边余辉勾勒出商务LOFT的倩影,好一个“梦笔生花”。▼</p> <p class="ql-block">梦笔生花商务群落沿护城河向西蜿蜒,楼外是文化体验步道,古城墙遗址就在人行步道河边。步道上种植有不同季相花草树木,构成四季演替的绿色景观。造型各异的桌椅穿插其间,供游人休憩。老西门巧妙利用立体绿化功能,在梦笔生花楼顶设置屋顶花园、露台缀植乔木,让建筑成为立体艺术聚焦点。▼</p> <p class="ql-block">屋顶花园高低错落,不仅消除视觉疲劳,也让原本单调压抑的屋顶轻盈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楼内天井设置随处可见,这些楼院中留出的露天空地,藤蔓悬垂,阳光妩媚,不仅解决了因房屋进深过大带来的采光、通风问题,而且留给人一个活动空间,使建筑更具灵动、舒适性。▼</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楼一处天井里,由石雕围栏构成的水上平台,喻意四水归明堂,藏风聚气,广汇财源。▼</p> <p class="ql-block">梦笔生花一楼的一处天井,种植的青色竹子翠色诱人。登上二楼的楼梯设计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整个楼梯由一整块钢板切割折叠而成,简洁大方,舒适时尚。▼</p> <p class="ql-block">古香古色的老西门邮局带给人们无限遐想,虽然当今微信己十分普及方便,但都抵挡不住笔墨纸笺书信往来带给人的念想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梦笔生花一楼东门大厅,以极简的风格和明快的线条,使空间最大化,兼顾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在灯光照射下,展露出别样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暖色调的灯光营造出温馨的营业氛围,三、五好友在这里聚会,听听轻音乐,来一杯清香的茗,茶颜茶语,也是极好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干净明亮,环境优雅,童真无邪,乐不思家,孩子们把老西门当成玩耍的幼稚园。▼</p> <p class="ql-block">滨河景观带的北面,是饮食休闲步道。这条步道上的房屋建筑,将来主要用于特色小吃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餐饮文化街有点岭南骑街味道,不仅楼下店面前有风雨街,连楼上临河也是一条带护栏的街,方便顾客、游人穿行。小吃、酒馆、茶座、擂茶馆应有尽有。倚着栏杆向下看,蜿蜒护城河风光尽收眼底,仿佛梦里水乡。▼</p> <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的美,在于黑白分明的朴素,横平竖直的庄重。护城河边的老西门,你看不到仿古的痕迹,木建瓦盖的楼阁,勾勒出时光的痕记,仿佛还在诉说着人世沧桑。公共空间与商用庭院交织分布,依楼傍水的优雅,错落有致的谦和,每一处都设计精巧,绝不雷同的诗情画意,带给人们惊喜,游人可在各自喜欢的地方,静坐闲谈 ,喝茶品茗。▼</p> <p class="ql-block">作为常德特色旅游产品,童胖子酱板鸭在老西门开了专营店。食之不腥不腻,口感醇、香、辣。回味无穷不仅是童胖子酱板鸭的特色,也是老西门给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凭着乡里人勤劳、质朴、热情的性格,莫姐擂茶在老西门也火了,每天顾客盈门。这种常德地方小吃,酸辣坛子菜、油炸斋菜、糖油粑粑、小鱼小虾等搭菜样样精致,主角擂茶脚子开水冲泡热饮,清香可口,纯粹的老家原生态味道。▼</p> <p class="ql-block">“一碗米粉,让您常常想到壹得壹”,湖南著名餐饮名店壹德壹进驻老西门,正在装修即将开业。每天到壹得壹吃碗米粉,然后在老西门散散步,该是多么惬意。一路走来,全是家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联接建设路的第二条主干道在玉园小区前经过,跨越护城河的桥上铺成柏油路面。桥边修建的由彩色玻璃装饰的三层商业用房,与隔河相望依循古法建造的灰色小楼,显得气派敞亮,洋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水形成经典的江南水乡小街,一样的小桥流水,一样的雪月风花。踏上连接两岸的形式各异的桥,令人抚今追昔,别有风情。</p><p class="ql-block">糊塗桥上,淡然处世,厚道待人,宁静致远。▼</p> <p class="ql-block">莫尼桥不仅跨过护城河,还连通两边的楼。桥上盖有木瓦风雨蓬,蓬顶檩条为对角曲梁,两侧檩条如燕展翅,远看黑色老瓦如片片鱼鳞,像小鱼“莫尼”,故起名“莫尼桥”,成为水街造型最奇特的桥。▼</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水街护城河上有24座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桥,既是景观组合的纽带,也是功能空间的分割与过渡。这是木、藤结合,充满野趣的藤桥。▼</p> <p class="ql-block">建桥材料有木、石、竹、金属等,桥的形式有平桥、亭桥、廊桥、拱桥、汀步桥等多种手法,老西门的桥结合属地文化遗存,形成桥的艺术集聚。这是木制蓝色廊桥。▼</p> <p class="ql-block">这座木制大桥宽阔平坦,桥边还安放有休闲座椅,处处彰 显关爱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穿街而过的竹拱风雨桥气势宏大,竹木树皮盖顶,竹窗斜撑,选材天然,复归自然,造形颇具江南韵味。▼</p> <p class="ql-block">大竹桥内宽敞明亮,两边设置的休息长椅增添桥的立体感,竹制桥面富有弹性,圆凸的竹杆对脚有按摩作用,行走舒适。▼</p> <p class="ql-block">丝弦广场的石拱桥古朴曲折、小家碧玉。不禁让人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啊,那是远古的呼唤!▼</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整个空间设计顺应自然,得心应手,不约束,不指引,像迷宫,需要游人去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景。连移植来的大树,也彰显设计选择者的苦心,只有那些虬枝盘曲,带着岁月的沟壑的树才能来到这里,一起见证老西门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颜色,很多时候是成就空间特色的大功臣。老西门的绿化注重时序景观,把自然花草的不同颜色季相应用到街道布景中。创造出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的街道景观供人欣赏,同一条街在不同时节让人感到不同的色彩场景变化。▼</p> <p class="ql-block">明代青砖墙前悬挂着鲜活的盆景,绿植像是随便吊着,细节的打造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雕细刻,青砖古墙被点缀得更加绿意盎然,这就是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石楼木屋,挑窗阳台,活脱一座百年老城,你看不到一处相同的装饰风格,让人留连忘返,如同天然奇美。▼</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的过道里,原木板墙发着灰暗幽光,乍一看不知是来到那个朝代遗留下的深宅老院,只有顺着墙柱蜿蜒上爬的青藤提醒这是当今的常德老西门。▼</p> <p class="ql-block">时尚总从传统中汲取养料。尽管外墙全部使用的现代彩色玻璃装饰,但采用中式博古架形式作隔断,博古架不规则的参差美,立刻让整面彩玻墙面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矩形一角安放大型彩色石缽绿植,一正一斜,以小盆绿萝环绕点缀,大片留白,小叶青瓦勾矩边,一个充满禅意的枯山水景观呈现在眼前,简约清静,返璞归真。▼</p> <p class="ql-block">大型实木框架既是过道护栏,又是观景露窗,窗外青色老城墙下,棚伞为桌椅遮阳挡雨,好个安静愜意的去处。木框架本可垂直安放,却以菱形示人,更显精心与情趣。▼</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老西门有多古老,没有多少人说得清,还以为存在多少年了,这得益于项目恰到好处的利用、处理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这位邻居的红砖围墙被刷白,浓浓竹叶盖墙头,苍桑老旧的围墙成为缽子菜馆的天然屏风,缽子菜馆立现优雅古老,真是巧夺天工,毫无痕迹。▼</p> <p class="ql-block">橱窗里陈列着阿娜多姿的女装,旁边配放着精致的山水盆景,商店布置与老西门的环境配合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景德镇瓷器慕名来到老西门开店,橱窗里的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风格独特、品种繁多,目不暇接 ,为老西门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对游人来说,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老西门的“形”,更重要的是老西门的“神”,是老西门营造的蕴含传统文化趣味的生活环境,让原住民、新居民、商家、游客等等,能共同享有一片和谐天地,过诗意生活。▼</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让我们相信生活是善意的、温情的、宽容的、日复一日的,在这里我们找到生存的力量。护城河两岸随意安置着桌椅,到处可见休闲场所,服务市民和游客,整个街区充满温馨活力。▼</p> <p class="ql-block">人们带着茶,老人拿着收音机,妇女推着婴儿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家长里短,纳凉闲谈,享受宁静时光。▼</p> <p class="ql-block">也许再过二十年,这个帅小伙会自豪地告诉他的朋友、同学,我的家住在老西门,在老西门的滋润下长大,那里好吃的、好玩的什么都有,小时候老喜欢在那里玩了。▼</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材料的装修形成千变万化的建筑视觉效果,无论是在自然光照射下,还是灯光抚摸的时刻,老西门的建筑都呈现出迷人的光影,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摄影素材。老西门也因此成为中国摄影出版社指定摄影创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摄影就是和光线做游戏。老西门的清晨,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逆光中还留着露水的青石桥板上,树叶影子形成深浅不一的斑斓,弯曲的桥梁拦杆轮廓线把视线引向远方,场景宁静而温馨,就等着您的光临。▼</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西门西边的一个入口卵石路。随着夜晚降临灯光亮起,顶棚架子的阴影把卵石路变成格子路,小路的色彩、影调、空间韵律感在灯光照射下显露出来,是那么妩媚迷人。而这样的场景在老西门随处可见,老西门是摄影爱好者流连忘返的掘宝之地。▼</p> <p class="ql-block">常德著名地方文化单位一一常德丝弦剧团、花鼓戏剧团曾窝居在小西门破败狹窄的街巷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获国家金奖,并走出国门为国争光的常德丝弦,老西门为它建造了建筑形态不拘一格,时代感极强的常德丝弦剧场,以彰显丝弦对常德历史文化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项目西边还有一小段工程正在建设中,建筑师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他们满怀激情,还在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绘属于这个城市的空间故事。</p><p class="ql-block">但是已建好的老西门已被世人瞩目,把老西门从头走到尾,其空间品质和景观布局充满历史的影子 ,一路不算风尘仆仆也是携满历史的行囊,里面装着满满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老西门的横空出世,让人体验一步跨越七干年的时空之美。这个被建筑界誉为“生下来就老了的房子”,获得了2016年第二届文化部中国设计大展奖、窨子屋获第十六届中国建筑设计学会金奖。更难能可贵的是老西门体现出的常德文化自信;一种在浮躁都市难觅的富有人情味的世俗生活;它所展示的一个城市的回家之路,让我们知道了同一块地,同一块天,还可以这样生活!旧城改造原来可以这样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悠悠 华为P10 plus</p><p class="ql-block"> 2017.3.28一7.15拍摄于湖南省常德市</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文化旅游综合体老西门</p><p class="ql-block"> (2017.7.10起编辑一9.8于南宁脱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