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 从那以后</h3><h3>图片 百度工艺</h3><h3>编辑 从那以后</h3> <h3> 父亲寡言少语,不苟言笑,除了偶尔和我逗逗闷子。他不喜欢和我们聊一些家长里短,对子女的怜爱也总放心里。母亲总和我们说,父亲子女心特别重,愿割身上肉的那种。合作社时期,我们还小。父亲坚持让母亲全职在家带我们,就怕我们在家不受用,他一人出工。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也许认为这不值一提。可在那个年代,多一人出工就多挣一份活命钱,没有哪家为了照顾小孩,不出工的。他总是想承担这个家庭所有的苦难,就想让自己的孩子舒服一点。一直到今天,都没变。</h3> <h3> 记忆最深刻的,是我高中生病那次。那时,父母都在北京做点生意,家里相对较富裕。只是,父母远在外地,对我的监管就少了点。为了使我过得好,父亲总是给我一大笔钱,让我生活上别省,照顾好身体。在九十年代,作为农村班的学生,我是仅有的口袋里总有钱的。是父亲给我优越的生活,所以,我总以父亲为傲。也因为不差钱,有天下午,尽然一口气吃光了十五个红柿子。<br></h3> <h3> 第二天肚内翻江倒海。事后知道,那是柿子没消化,变成结石了。开始没有告诉父亲,一直到疼痛难忍,县医院又处理不了的时候,才打电话告诉他了。父亲在电话里没有一点责备,只是不断安慰、一再给我鼓励,说了好几次,“他今晚就动身,让我别怕……”</h3><h3> 那天,似乎是一种感应,我在马路边,一眼看见车上的父亲。父亲窜下车,用力搂住路边的我,相拥而泣……</h3><h3> 记忆中,这是四十多年来,父亲第一次失措流泪。他攥紧我的手,按在他的嘴唇、脸颊上,错乱地摩擦,听我断断续断续地倾诉生病的委屈,潸然泪下……</h3> <h3> 一位顶天立地的男人,乡邻眼中的领路人,此刻,在路边,只是一位伤心欲绝的父亲……</h3><h3> 他无限爱怜地抚摸我发黄的脸颊,看着我消瘦的身形,不断重复那句话“儿子,你受苦了”。“爸爸挣钱就是为了你,要是你受苦了,爸爸还挣钱干什么……”</h3><h3> 每每想到这里,总能使我热泪盈眶,这是我一辈子的温暖。父爱如山,应该就是这样的场景吧!</h3> <h3> 后来,在第二年的春节,因为姐姐的婚事,我与父亲争锋相对,大闹一场。父亲第二次泪流满面,口中伤心地呢喃:算了,不管了…说我刚开过刀,他不能这样和我吵…</h3><h3> 一直到今天,父亲再不和我这个最小的儿子逗闷子了。我以为,这是动了父亲的权威,伤了他的心。后来知道,父亲寒心的是,他最宠爱的儿子,会利用他的怜爱,利用自己生病的身体,和他抗争……一直以来,我为自己的年少无知,懊悔不已……也因为此,我们之间再没有了往日可以玩笑的自在。如今,父亲年龄也大了,早已忘记了这些往事,可不苟言笑的习惯已经养成,再也回不到那个逗闷子的时代了……</h3> <h3> 父亲性格非常刚强,我想这也许是他苦难的童年练就的品格。他少时就没有父母双亲。在那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纯靠亲戚的接济,到县城上学。靠着学校每天发的一点点粮食,得以幸存下来。再往后,接济的亲戚也去逝了,父亲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好养活自己。在那个惨绝人寰的年代,一个身边没有父母,没有亲戚朋友的少年,活下来,并且要活成模样,那需要经历多少的磨难,需要流下多少的血汗,又会做出多少生死存亡的决定!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父亲都挺过来了!</h3> <h3> 后来,由于他的睿智和勤勉,成了带人脱贫致富的生产队长,成了十里八村贤德之士。谁家有个难题,哪家有个仇怨,都希望父亲出面指点一二,消除隔阂。小的时候,每当别人介绍我是某某家的儿子时,我总能察觉到别人羡慕的眼神。父亲的威信,是自己从坎坷中建立起来的,却使我享用至今。一直到后来,他陆续带领村里村外,亲戚朋友到北京经商,成了乡亲们的带头大哥。</h3><h3> 曾经很担心,父亲火爆的脾气,很难与舅舅姨夫们相处。可一直很诧异,各形各色、性格迥异的亲戚朋友们,对父亲却尊敬有加、言听计从。现在明白了,父亲的权威,来源与他的睿智、他的刚强,更来源于他对亲朋好友们无私的奉献。他给乡邻找好摊位,还要帮其装修,采购原材料,教其加工……不仅借给乡邻本钱,还会帮他们私下垫钱…面对爱你的长者,谁不敬重?这也许就是大爱无敌吧!<br></h3> <h3> 父亲对乡邻做过最大的一次捐助,一直到今天,仍会令我惊诧。1995年,内地还不发达,那时候,钱很值钱。父亲没和母亲商量,偷偷拿出七万元,在村外帮乡邻挖水塘,说是解决这一片田地缺水灌溉的难题,造福子孙后代。母亲知道后,悲愤欲绝,几天都没有下床。令她不能理解的是,在那块池塘周边,没有一块田地是自家的。那个七万元,是全家拼死拼活累下的,竟都让父亲扔在这水里了……父亲总是劝母亲,说自己有手有脚,勤快能干,钱很快会赚回来。七万元买套房子,也只是套房子。可是挖了池塘,大家种田都会得到方便,饮水思源,子孙后代都会记得塘是谁挖的……</h3> <h3> 尽管如此,为了乡邻耗费这么大一笔钱,我也一直有些怨气。直到前几年回家,带孩子路过这里。看那满塘碧水,鱼翔浅底;微风拂过,杨柳依依。突然感觉,这是一方净土,是父亲无私的恩赐。过往所有的不解,所有的委屈,都随风逝……</h3> <h3> 父亲虽是个普通百姓,但他总有异与常人的见解。在北京做生意时,因为见识独到,还有几个大处长朋友呢!在那个钱还很值钱的年代,他就已经意识到房子会涨价,钱会贬值。所以,力排众议,要我在芜湖买一套房子。还说留下这些钱以后贬值,到时什么都给不了我。买一套房子的话,无论怎么贬值,房子还是房子。1999年,在芜湖,商品房才刚建起的年代,父亲给了我十一万,让我在市区全资买了个三居室。从此,给了我一世的吃住无忧……</h3> <h3> 父亲一生崇尚生命在于劳动。他很奇怪,现在的人为了锻炼身体,天天跑步折腾,为何不用劳动创造价值,还能健康身体。他的勤劳,闻名于野,是我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h3><h3><br></h3> <h3> 他干活没有节日之分,没有冬夏之别。炎炎夏日,蚊叮虫咬,酷暑难当。像他这样年龄的老人,不是在家开着空调,品着香茶,就是三五一聚,闲话家常,打着麻将。可他总是和我们说,打麻将、赌钱是堕落无望的行为,做这些,对人生、对家庭、对子女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即使三伏酷暑天也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侍弄瓜果田苗,将事事打理的错落有致。实在没活干了,他就清理附近的草地坟茔。戴个草帽,任凭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衣背,渗入到每一块土地,依旧劳作。清理完野草杂树,又从其他荒野挖来清一色巴梗草,铺满坟地。恁是将蛮荒之地,打理成碧绿一片、芳草连天……</h3> <h3> 每每看到父亲这样的劳累,我心疼不已。就劝父亲爱惜身体,“天天劳动是好事,可是总这样高强度劳动,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怎么受得起!年龄不饶人,一旦累趴下,可能再难起来,到时后悔晚矣。”父亲听后似有收敛,可是活一旦做起来,非要一口气做完、做到极致,早把身体忘在一边。母亲深知他这脾性,所以只是在关键时刻提醒提醒。在他饿时渴时,送饭倒水。亲戚朋友们,也是摇摇头,说他就是累的命,一天不下地,浑身不对劲。其实我能理解父亲,他费尽心血打理的碧绿草坪,既可以让先祖尊严的躺着,又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愉悦身心……</h3> <h3> 父亲做事立求完美,追求的是可靠安全。老祖宗留下的许多物件,的确没有现在的东西花哨,可他觉得实用、安全,所以格外推崇。那些东西已经渗入到骨子里。当初建房时,我们兄妹几个要建楼房,他非要建瓦房,他说瓦房舒服,抬起脚就是蓝天大地,白天看云,夜晚观星!他建的瓦房标准要一百年不倒,抗震十级。所以他花的银子比人家建楼房还多。<br></h3> <h3> 父亲总是想着要把最好的留给子女,希望子女少操一些心,别遭罪。</h3><h3> 为了留给我们这些爱干净的子女菜园果园,他花了一周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没日没夜,挖土添砖,将一下雨就泥泞满地的菜园,恁是建成可供散步赏玩的城市花园。秋风萧瑟,秋雨催寒,可父亲的菜园,清脆欲滴,清新扑面,恰似世外桃源。这样的菜园果园,等我老时,怎会不爱打理?打理就是闲情逸致!</h3> <h3> 他一锹一锹挖成的自家鱼塘,担心多年以后会塌陷荒废,于是买来水泥岩石,铸成一个游泳池。没有淤泥没有水草的池塘,是很难养活家鱼的。于是就在塘边开辟一块草地,种瓜种菜养鱼。他养的鱼,绝不会喂饲料,他总觉得饲料里都是激素,都是化学品。用了这些,最后都是毒害子孙。花了这么多精力,流了那么多汗水,只喂给鱼儿自己种的绿色食品,所以那些鱼儿长的很快,倍有灵劲!然而,我们全家都不爱吃鱼,过年起鱼后,那些鱼儿基本都是送给亲戚乡邻。他想要的是,清晨起来,鱼儿在水面嬉戏;傍晚归来,鱼儿在结队吐水…</h3> <h3> 他更陶醉的是,每年水干起鱼时,满塘鱼儿跳跃,那种丰收的场景!父亲这些反差的性格,让我总搞不清他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古板和超脱,哪个才是父亲?</h3> <h3>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物产丰富。也使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化学品、毒品包围着。父亲种的蔬菜瓜果,从不打农药化肥,只用天然有机肥。由于农业环境的破坏,每到秋天,种的水稻都会生虫。周围人家,哪怕是种给自己吃的,都会适当打些农药治虫。可父亲绝不会打药。别人劝他,他就说农药有毒。就让虫子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给家人孩子吃就够了。父亲从北京回来生活后,每个月我都会带上妻女回家,吃父亲种的有机菜,母亲做的大锅饭。回芜后,还会带上大米、蔬菜、家禽……装满车箱。我想我这一大家,身体都很好,除了遗传父母的基因,每天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应该也是关键。<br></h3> <h3> 父亲的身材并不高大,却有巨大的能量。他骨子里透出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可以震慑猖狂的匪徒。记得九十年代,他还在北京带领乡邻做熟食生意时,一些安徽籍匪徒经常持刀上门勒索在京打拼的安徽人。有一天,匪徒们窜到父亲租住的大院,父亲刚好不在。匪徒留下狠话给舅舅阿姨们,准备好十万元,三天后来取,否则来取人命。第二天,匪徒更是猖狂地出现在父亲的摊位边,再次索要十万元。</h3> <h3> 父亲愤言相拒:"我带的都是穷人,我们没有钱。就是有钱,也都是血汗钱,为什么要给你?你能招呼一群打手,我也能召集一帮亲邻!"当晚回家,父亲就和大院的亲戚商量应对之策。有胆小一点的亲戚,也提出先给他们三万,买个平安。可父亲认为,他们游手好闲,贪得无厌,绝不能妥协。大院都是亲戚,他敢带刀上门勒索,咱们就关门打狗,为民除害。那天晚上之后,大院的每个人床前都藏着刀自卫。年纪大一点的,睡眠不好的,被安排在院门口房间睡觉。叮嘱一发现匪徒进入,立即报警。那些天白天出门时,父亲身上都带着刀。几天后,匪徒也是四处打探摸底,最终因忌惮父亲再没有出现。</h3> <h3> 父亲是毛主席最忠实的粉丝,家里到处都是毛主席的画像。他有一大柜子主席的杰作及关于主席的文献,母亲说那是他最钟爱的宝贝。父亲不爱旅游,唯一的一次,也是去主席的故乡-韶山。回来后,给我带的礼物也是主席雕像饰件……我想,他对毛主席的顶礼膜拜,不仅因主席的丰功伟迹、雄韬伟略,更多的是主席一心为公、普济苍生的磊落胸怀。他总说毛主席是千古一帝,值得万世景仰。于是他以微薄之力,在烟雨江南一个僻静乡野,身体力行,效仿圣贤,恩泽亲邻……<br></h3> <h3> 可他不是圣人,他也做过错事。那是2013年春天,父亲借资七十万,非要帮忖母亲的一个远房表弟,在芜湖开一家门窗工厂。他自己没有那么多积蓄,就担保从乡邻手中拿利息钱。母亲知道后极力反对,但他坚持己见。我和大哥都劝他,年龄这么大了,把自己的积蓄借给人也就行了,没必要帮人担保再借别人的钱。图什么?万一生意不行,怎么还担保的钱…他根本听不进去,说这个生意赚钱是板上钉钉;自己一辈子走过来,没有做错过任何事,看什么都准。他枪不会倒着背,打自家人!他借乡邻的钱,就是帮忖乡邻,让他们赚钱……</h3> <h3> 厂开张后,门窗销量确实不错,只要送货,工地老板都欣然接受。可是,大家都知道,工程款是很难收到的。后来,工厂资金链断掉了,工厂很快倒闭,留下一屁股烂账。父亲知道后,数日不眠。一个刚强的汉子,精神上一下子跨了。他辛苦挣下的养老钱全部化为乌影,还要偿还自己担保的几十万借贷!看到父亲精神的大山倒了,母亲和我们心碎不已。我不断地劝解父亲,就当是别人家的父亲好赌,赌输了!債我们还。但是,父亲为了惩罚自己,非要出外打工,帮人家管理库房。两年后,父亲依靠打工的薪水和我们几个子女的帮忖,还清了他担保的所有债务。</h3> <h3> 这之后,在父母面前,我们再不提借贷往事。老婆曾经和我抱怨过,说父亲为什么不把钱借给我们,省的我们贷款买房……“父亲已经把最好的给了我们,从小到大,都使我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条件。供我上学,给我买房。他的养老钱,他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花的开心,花光了,我们供作花!我是那没出息的男人,连自己小家也养不活吗?还要父亲的积蓄?”这样说过老婆后,她再也不提父亲担保这茬了。两年后,父亲渐渐地从阴影中走出来,变得开朗起来。他也能听的进我们对一些事物不同的判断。只是毕竟七十多岁的人,身体大不如前了!</h3> <h3> 前几天,老婆在我耳边嘀咕。说父亲又在老家翻新老屋。我没曾多想,说搞就搞吧,只要他开心就好。可接下来老婆的一番话,给我轰然一击:“爸说要抓紧时间加固好,他担心以后搞不动了!”我鼻子一酸,莫名的伤感袭过全身。他从没说过他会干不动,我那刚强的父亲,现在真的是老了。有一天,他真的会离开我们,要我们独自撑起一片天。父亲,你才七十四岁,我还要和你再做几十年的父子,你要继续当我身后的大山。你建起一座又一座房子,要给子女晚年归乡居住。可你是否知道,没有父母的房子,只是一个房子,哪有家的温馨?孩子怎能孤单地居住在你的房子,岂不触景生情,悲伤欲绝?父亲,你要好好生活,别再累着了。让我们多依靠你几十年,儿子还要享你一辈子福……</h3> <h3> 那晚我不断地和老婆说,要常回去看看父亲。父亲最需要的就是常看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常回家就是子女最大的孝顺。真的希望哥哥姐姐也常回家看看,那样他会更开心。我们要明白,念亲常回来,莫待亲不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