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花是个仅有400余人的小村子,地处张安北村西北3.8公里的丘陵浅山地带。李氏先祖李秉忠于明朝永乐初年从山西洪洞县随移民大军翻越高山大川,在太行山东麓息脚安身,繁衍生息,因村周围有五座塔,而称五塔村。小村依山傍水,山丘上梅林丛生,深冬时节,寒梅凝雪,迎风怒放,生机勃发,村子位居山坳之中,人们称之为中梅花。清朝同治年间,依据村内主要姓氏又改称李梅花。 李家第六世李士铎,号老一,早年家境贫寒,后因意外挖到金元宝成为土豪。骤然暴富的李老一在口外(张家口以外的蒙古地区)买了大批骡马牛羊,购地建房,雇人佣耕,家境顿时红火起来,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此后,顺德府修建城墙、文庙、书院、义仓等等,李家所捐款项万金有余。 家道如日中天的李家在清朝咸丰年间开始建造李家大院,大院原有房屋124间,车棚、马棚、羊圈50间,至今现存房屋111间。李家大院地势北高南低,大门临街。
生于道光19年即1839年的李文庄是李家迁邢后的第八代子孙,天资聪颖,勤奋攻读,考中了进士,光绪元年即1875年出任广西怀集县知县。他清正勤勉,治理水患,政绩卓著,于光绪18年擢升平南知府。李文庄在任期间因丁内忧回乡,修建了住宅大门和李氏宗祠。因李文庄做过知县、知府,村民称李家大门为衙门。 建于光绪年间的李家大院大门楼高8米左右,宽4米,中为圆券门洞。其基座为三型青条石垒砌而成,总高一米;墙体为大青砖建成,白石灰勾缝;门洞上方有四块砖雕,分别为猴子摘果、柿子、金瓜和青松雄鹰图,砖雕边框上有狮子和蝙蝠图案;砖雕之上是一高0.5米、宽1.5米的矩形青石,阴刻“大夫第”三个颜体大字。门楼为双向斜坡重檐结构,顶脊部扣8个瓦合(其作用在于防止漏雨水),檐上覆盖15个狮子头瓦当,两侧砖垛各蹲坐一只望天吼。 背面景象 从大门北行20米左右是二门楼,只剩下墙体,门和楼都已不复存在。 再往里走30米左右是第三重门楼,现仍可居住。该门楼高5米,矗立在三层青石台阶之上;门头东西两侧墙体分别阳刻石榴、寿桃,象征多子多福、永享康寿。这条主甬路的东侧三进宅院保存完好,西侧的第一进宅院尚存,后两进已经坍塌。 "大夫第"西侧第二套住宅,门开着,正好进去看看 牡丹砖雕影背,真讲究 门道两侧的灯台,真实用 院内二道门,这气势不小啊 二道门上锁了,可透过二道看到里面景象,难道这就是"议事厅"吗 再向西就是这套院子了 一路向西,便寻到这套住宅,由于大门紧闭,难睹里面景色 时间匆忙,找不到向导。在村中转看,还有几栋规制较高老宅,发与大家赏析 这可以称作"高门楼"吧 这应该是个庙吧,现已用作仓库了 李梅花村老宅的门头大多已被拆除或破损,好在还有几个完整的,共赏 门头两侧木雕,刀法细腻 门顿石,各家各有千秋,很有看头。
相同之处,都雕刻着吉祥的纹饰,体现着美好的寓意 村中的小学 李梅花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即可追溯到邢台名人李秉忠,更有邢台难得一见的管家府邸。
历史的长河经久不息,默默延续,这石碾静静地见证着李梅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点击我的名字,敬请关注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