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养蜂经验浅谈!</h1><div>一、养蜂员的工作</div><div> 养蜂员的工作细如牛毛粗如大缸。养蜂员必须细致勤劳,对全场每箱蜂的蜂数、饲料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根据季节群势正确排列巢脾的位置,群与群之间对虫卵脾、蜜脾、封盖脾互相调配,实现全场互补有无,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资源,调动蜜蜂的积极性,总之养蜂员就是调度员、管理员。<br></div><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春季排泄</h1><div> 我县山区多丘陵少,小气候全省适中。要定地养蜂,周围没有蜂场。蜜蜂经过 四个多月的越冬期,注意听天气预报,及时排泄,排泄后的蜜蜂适应性会更强。<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春季保温</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早些年认为春季保温是必要的,蜂箱用塑料布包严,结果保温越好,蜜蜂越少。因为早春气温变化大,蜂箱温度高,蜜蜂飞出不能归巢,冻死在外。早春不能过于保温,在外界气温稳定、有零星蜜粉源时再紧脾开繁,做好箱内保温工作。早春要保存实力等待时机,应当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欲速则不达。我地在清明后 5天才能开繁,蜂箱内巢脾排列应从东向西,巢门向南留在箱的东侧,有蜂的一侧便于蜜蜂出入与防盗,蜂箱巢门的大小要根据气温和蜂数而定,低温或晚间要关闭巢门。</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蜂群管理</h1><div> 春季排泄后首先清扫消毒每个蜂箱,在排泄中因风向温度不同,蜜蜂尚未认巢,有时会发生偏集,必须及时调整,对弱小群必须及时合并,淘汰劣王。合并方法:将要合并的蜂群,蜂王在上午处死,下午把 3 群以上的蜂互相混淆分别组合到各个箱中。第二天把弱群的连蜂带王提到合并群的蜂箱右侧,中间放 1 张蜜脾,留一定距离,1 天后合到一起均能成功。<br></div><div>春季应蜂多于脾,不要搞平均,应当注重发展优王强群。强群满箱后,先补中等优王群,不要补弱群,等中等群满箱后,集中补弱群。可采用快速补群法:具体是从各群中将封盖快出房的脾不把蜂抖掉,带蜂一起集中到一个空箱内,傍晚再从集中箱中分别补到各个群,放到箱的右边一侧,一天后并到一起。因为老蜂已飞回原巢,幼蜂能很快被蜂群接受,再加气味混淆,根本不发生咬斗现象,蜂群很快成为强群。<br></div><div> 检查蜂群主要靠箱外观察,开箱检查时间要短,不要无目的长时间开箱。箱外观察基本能了解箱内情况。割雄蜂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我的做法是在雄蜂未封盖前,用钢丝刷刺破雄蜂幼虫,虫体会被蜜蜂很快清除掉,这样节省饲料,减少蜜蜂劳动量。修脾要修好脾,不用强群有分蜂热的群修脾,我的做法是弱群造基强群完成,这样造出的脾雄蜂房极少。巢础框加在蜂箱两侧第二位置。<br></div><div> 春季蜂箱的温度前部高于后部,一般蜂王靠前部产卵,前部产完卵封盖后要及时前后调换位置。箱内蜜粉脾放在蜂箱两边,卵虫脾放中间其外是封盖子脾。等到中间都成为子脾,可在子脾右侧加 1 张产过卵的空脾,也就是在蜜粉脾的内侧,到气温够用蜜粉源充足蜂王产卵高峰期,可用两个空脾夹蜂王。春季无论是补喂或奖励饲喂都要用巢脾不能用饲喂槽,这样能让蜜蜂清理巢房促进蜂王产卵,每次加空脾都要喷上蜜水,蜜蜂接受快。<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强群高产</h1><div> 强群夺高产使我走入了误区,认为只有强群才能高产,实际上我损失惨重,只求全场达到强群,结果正值蜜源期,全场易产生分蜂热,都是自然分蜂。外勤蜂在门前挂成团,不去采集,造成严重减产。改进方法,实行早分群,多分群,使蜂群总处在发展期,调动每群的积极性。可采用 12 框大脾蜂箱,每当采蜜季节蜂数达到 11 框,在箱内留 1 框的空间,因流蜜期气温高,这样便于箱内空气流通。把箱内的子脾提到弱群,插入空脾增加储蜜空间,并且流蜜期前换掉老劣蜂王,用刚产卵的新王,为强群采秋蜜打下基础,这样管理蜂群不会发生分蜂,采蜜量高。</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自然分群</h1><div> 改变以往人工育王方法,人工育王没有自然育王好,人工育王介绍王台很麻烦,有时蜜蜂不接受,损坏王台。可把全场采蜜量高、越冬好、发展快的蜂王作为育王群,通过补蜂补饲料,使其及早成为强群产生分蜂情绪,待蜂王在箱内所筑造的王台产上卵,把蜂王提走,使蜂群处在无王状态,这样育出的蜂王质量好。<br></div><div> 也可以一群分成多群,在蜂王快出房时分到各个育王箱内,育王箱保证有 3 张脾,2 框蜂和 1 张蜜脾。提前育王是蜂场发展的保障,只有蜂多才能丰产。我采用 12框大脾箱,凤冈越冬期效长,繁蜂期短,抓紧时间是关键,处女王在 4月 20 日前必须产卵,在椴树蜜期必须达到采蜜群势。<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病虫害防治</h1><div> 对蜂螨的防治要常抓不懈,在春季,为防止秋季治螨不彻底,开繁前用喷雾法治一次螨,在发展期可以用药粉或挂片的方法治螨。用每种药都要掌握用药量,药量少效果不好,超量容易伤害蜜蜂,每使用一种药都要先用一两箱蜂试验,然后全场普遍使用。在流蜜期结束要抓住子脾少的有利时机,连续治 3 次,5 天 1 次。秋蜜晚期留足蜂饲料,为发展越冬蜂打下基础。避免盗蜂,越冬前要彻底治螨才能保证越冬安全。<br></div><div> 凤冈是山区蜜源种类多,各种野花所含的成分有一定营养和抗病能力,蜜蜂很少得病,所以不要随便喂药。在病害方面要对症施治,主要靠观察诊断。有一年柞树开花期花粉引起蜜蜂腹胀,排泄困难引起死蜂,我用大黄麦芽糖浆喂蜂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年黎芦花中毒,外勤蜂在箱门前死亡很多,我用甘草防风糖浆每天饲喂收效显著。有一年正值椴树流蜜期,高温潮湿,爬蜂很严重,我用米醋糖浆控制住病情。特别注意,在流蜜期不能用抗生素,一定要按国家标准生产合格蜂产品,这样才能保证信誉赢得市场。<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巧治盗蜂</h1><div> 发生盗蜂是每个养蜂员很头痛,很麻烦的事。在外界蜜源缺少的情况下,发生盗蜂是常有的事。盗蜂要以预防为主,在容易发生盗蜂的季节应少开箱,缩短开箱时间,弱群不要饲喂;从强群提出蜜脾补入弱群,补喂要在晚间进行,蜜脾不能在蜂场长时间暴露,滴洒在蜂场的蜜糖要清除干净。如果发生盗蜂,可以把作盗群搬走,放一个空箱放入卵虫脾、蜜脾、空脾带蜂,盗蜂回巢后因失去原来的家园不会作盗,本群可以成为新分群也可以与弱群合并,要根据情况而定,盗蜂很快平息。被盗群可以喂干糖粉,稳定后再补入蜜脾,如壮年蜂损失严重,可以把子脾提到其他箱哺育。盗蜂很容易发现,早晚没有外勤蜂活动时,被盗蜂和作盗群箱门前仍然很忙碌,盗群蜜蜂回巢腹部膨大明亮,有的落到箱门前歇息。</div><div> 蜂场互盗很严重,蜂群互盗,咬死很多蜂。在实在没有什么办法的情况下,尽量把全场的蜂箱大变动,重新排列,晚间喂进干糖粉,使每群蜂都失去了家园,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这样很快平息了互盗局面。<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晚秋抓繁殖备越冬</h1><div>在晚秋培育适龄越冬蜂之前,必须彻底治螨,有充足的饲料才能繁殖出健康的幼蜂。在秋季蜜源快结束时,必须留足饲料,不要竭泽而渔,有一年我为了多采蜜将最后一次蜜也取出来,结果在取蜜和补喂时,发生严重盗蜂,损失惨重,后悔莫及。因担心秋季花粉较多占据产卵空间,将满脾粉提出放到弱群或存放于储藏箱以备春繁之用,箱内加入产卵脾。<br></div><div> 在越冬前达不到越冬蜂数的要并群并淘汰老劣王,彻底治螨。选择临近越冬期的好天气促进蜜蜂排泄飞翔,有利于越冬安全。入室时强群排在底层,弱群放在上层。越冬蜂群的蜂路要加宽达到采蜜期的蜂路,一横指为宜,这样蜜蜂结团密实,提高抗寒能力。<br></div><div> 冬季,在越冬室内主要以箱外观察,用听诊器听声音。一般是冷“唰唰”,说明蜜蜂相互磨擦生热的声音。热“呼呼”是蜜蜂排热的声音。不冷不热发出均匀的“嗡嗡”声。如果发现残缺的蜂尸是发生了鼠害。入冬后越冬蜂入室宁晚勿早,以免蜜蜂伤热,我地是在小雪节气才入室。饲喂越冬饲料要适时,过早影响产卵,过晚饲料糖加工不充分,不利于越冬。越冬饲料中,白糖煮沸后,每百斤糖加入 10 片苏打片,40 克食盐,防止白糖结晶,利于消化,不添加任何药物,等出室后根据病情适当用药,对症施治,无病不要乱用药。</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养蜂交流(二)</h1><div>1调适温度<br></div><div> 蜜蜂(卵、幼虫和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4~35 ° , 主要通过蜜蜂在子脾上的覆盖密度来实现, 温度低时紧密聚集, 温度高时适当疏散。为了减少蜂群在调节巢温方面的消耗, 寒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温, 炎热时要注意防暑降温。一般来讲, 无论越冬期或春繁期, 箱内保温只适用于弱群, 对较强蜂群只进行箱外包装, 越冬期要以宁冷勿热为原则, 适当放大巢门, 宽度掌握在50~ 90毫米,高度控制在6 ~ 7 毫米; 春繁期则要适当缩小巢门, 其分寸以蜜蜂出入不拥挤为度。<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 调整蜂巢</h1><div> 调整蜂巢, 就是调整巢脾的数量、种类和位置。春繁期, 适时扩大蜂巢是加快蜂群繁殖速度的关键。由于开始时巢内用脾少, 工蜂较密集, 只要巢内原有巢脾上的子圈面积扩大到脾的下沿(约占脾面的60% ~ 70% )即可开始加脾。<br></div><div><br></div><div>此后,每当所加巢脾上的子圈达到其下沿时则可继续加脾, 使每张脾上的平均蜂量维持在5~ 6成即可。当巢内达到9张脾时就暂停加脾, 使蜂逐渐密集,为养王分蜂, 加添继箱和扩大生产奠定基础。头两次加脾要选择用过1~ 2 年的优质褐色巢脾, 以后随着新蜂陆续出房和气温逐日升高,则可采用新脾。</div><div><br></div><div>加脾时, 对巢房过深的巢脾要用快刀将巢房适当割浅( 10~ 12 毫米为宜)。秋季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即将结束时, 要逐步抽出巢内多余空脾, 使脾上蜜蜂数量保持在8成以上或使蜂、脾相称。秋季调整蜂巢时, 应把新脾和不适于越冬用的巢脾放到产卵区外, 以便将来提出。</div><div><br></div><div>越冬蜂群内宜脾多于蜂, 如6框蜂用7~ 8 张脾, 7框蜂以上的蜂群则可加添继箱越冬, 巢箱和继箱各放8~ 9张脾。加继箱越冬的蜂群, 要把饲料的三分之二放在继箱内。长江以南地区, 夏季酷热、干旱、蜜粉源贫乏, 为使蜂群安全渡夏, 临近越夏时应从蜂群内抽出多余巢脾, 保持蜂脾相称, 并适当放大蜂路。</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3、更换老王</h1><div>蜂群活动季节, 换王工作应随时进行。春末夏初换王, 有利于控制自然分蜂、保持强群和提高蜂产品产量; 秋季换王, 有利于大量培育越冬适龄蜂和蜂群安全越冬, 能加速春季蜂群繁殖。<br></div><div> 在实际生产中, 蜂王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年, 少数优质蜂王可用2年。实际生产中不应等到某只蜂王产卵力明显下降时才更换, 而是要有计划地每年更换蜂场三分之二以上蜂王。对于新蜂王, 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产卵, 待其腹部膨大、行动稳健时才能诱入生产群, 产卵不整齐、子圈面积小的新蜂王应及时淘汰更换。<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4、双王饲养</h1><div> 试验表明, 早春繁殖用5框蜂起步的双王群,补喂花粉, 经过60天左右群势可达14框蜂以上,全年蜂蜜、王浆总产量可分别提高4616% 和3 6% 。双王群饲养技术的关键在于: 第一, 根据蜜蜂个体发育特点, 每隔10 天检查调整一次蜂群。第二, 流蜜期前7~ 10天对蜂王产卵加以控制, 流蜜期短(约10 天) 要控制到流蜜后期; 流蜜期长(约20天), 应在取蜜1~ 2次后才能酌情让蜂王适当产卵。第三, 流蜜期生产王浆可用抽屉式采浆框代替传统巢框式采浆框, 保证流蜜期多箱体蜂群照常生产王浆。第四, 越冬可用继箱双王群越冬。<br></div><div> 方法是将饲料放置在继箱内, 将两只蜂王同囚在贮王笼内, 用铅丝吊放在继箱中部的蜜脾两侧。生产实践表明, 只要饲料充足, 蜂群就能安全越冬。<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5、病虫防治</h1><div> 蜜蜂病害主要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病等。寄生虫有大小寄生螨、枇杷虱、寄生蝇等。饲养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及时抽出多余巢脾, 常年保持群势密集。二是选用抗病害品种。三是每年更换巢脾、蜂王, 做到脾新、王新, 确保蜂群强健。四是勤清巢, 保持巢内相对干燥与洁净, 每年至少换箱大清扫2 次, 并用开水冲洗消毒。<br></div><div><br></div><div> 五是如果发现个别蜂群有囊状幼虫病时, 可抽出病脾更换新王。此外, 在非生产期可用少量中草药调糖浆喂饲治疗: 半枝莲、杠板归各30克, 加水煮沸过滤。取滤液, 按1:1 比例加入白糖, 配成药液糖浆(可喂10框蜂), 每天一次, 连喂3次。</div><div><br></div><div>(以上养蜂仅供参考交流)</div> <h3>县直属工委书记王金玉亲临现场做养蜂技术指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桶换新桶进行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蜂岩镇中枢村养蜂培训学员合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