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号 学习内容 水仙花倾向

段家二姐

<h3>7月6日 第一部分:幼儿水仙花倾向特点、形成原因及治愈修复办法 每个人都有水仙花倾向,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幼儿群体的水仙花倾向越来越突出,甚至有部分幼儿形成了清晰地水仙花人格,不得不引起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重视。 水仙花倾向具有以下特点: 一、 自恋、自以为是 水仙花倾向者明显的认为“我”是最好的、最漂亮的、最优秀的,我画的画最好看,老师最喜欢我,同学们最喜欢和我玩。我跳的最高,跑的最怕,力气最大,甚至发呆也是最萌的…… 二、 自大 水仙花倾向的孩子总是认为,我一定可以考的比别人好,如果考试成绩下来,实际分数不如别人,一定会找到很多种理由来逃避,比如:这次老师出的题目恰巧都是我不会的,考试时候身体不舒服,忘了检查一遍交卷太早了,某道题粗心,同位抄袭别人的,某位同学会这道题还是我教他的。看到别的同学有特长,取得优异的成绩,总是认为如果我也学,我一定会比他更厉害。或者他虽然会打球,但是他画画实在太糟糕了…… 三、 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对待规则。 规则的意义是相对公平和大家必须遵守,但是对于水仙花倾向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只能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排斥甚至抗拒执行对自己不利的结果。诸如;和妈妈分吃一个苹果,他不会接受一人一半,因为妈妈是大人该让着小孩子,甚至也不能接受他吃大半妈妈吃小半,因为这个苹果我最喜欢吃了,妈妈该让给我吃。如果是两个苹果,他也不会接受一个吃一个,我吃不完可以留着明天再吃。再比如在学校里发放奖学金,成绩相同的同学如果奖学金比自己高,会愤愤不平,觉得教授看扁了自己。若是奖学金一样多,会觉得教授没有眼光,看不出自己的优秀。若是自己奖学金高,觉得教授眼光不错。若是只有自己有奖学金,则认为这个教授是最公正最优秀的! 四、 以利益为核心与人相处 水仙花人格者与身边人相处交往,考虑的不是共同的志趣爱好,不是人品,更不是学识和思想、气质风度。而独独考虑的是这个人对我有什么好处,若是有可利用之处千方百计讨好交往,若是没有任何利用之处,则冷眼相加,不理不睬。交往朋友如此,择偶亦是如此,因此难以交到真心朋友,更难以收获真正的幸福。 水仙花倾向形成的原因: 一、 以孩子为中心建构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的思维,孩子以为一切获得都是理所当然,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付出。教育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餐桌上准备什么食物是家长的事情,孩子选择吃什么食物是自己的权力。可是现实中很多家庭在准备食物时候完全是参照孩子的想法、喜好,而在就餐过程中却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吃家长认为有营养,对身体发育很重要的蔬菜、米饭。 二、 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里,人与人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这不利于孩子走出自我,在家庭环境里承担属于自己的角色,当然也就难以找到归属感和责任感。 水仙花倾向的修复和治愈: 一、 打破以孩子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家长、成人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尊重自己,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是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合作支撑整个家庭体系,而不是谁围绕着谁生活。 二、 对于已经有明显水仙花倾向的孩子,可以根据年龄增加心理暗示引导,比如在参加一些活动之前,让孩子预先考虑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该如何面对和处理,孩子提前思考的图形印象越清晰,越容易克服错误的反应,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但有利于减弱孩子水仙花倾向,同时还有利于孩子增强心理素质,提升自我情绪控制能力。(过小的幼儿因为图形印象不清晰没有作用) 三、 适度的不公平对于减弱水仙花倾向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意识到这世界上有所谓的“不公平”存在,不能一切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这对于孩子走出自我,接纳他人是帮助很大的。因此,当我们的孩子遭遇到不公正对待或者是“侵犯”时候,家长一方面要接纳和“共情”,另一方面真的没必要去“讨回公道”。 四、 忽视是水仙花人格最重要的修复办法,对于孩子水仙花倾向的哭闹,举动,行为,做家长的一定要淡然,不要关注,更不要有情绪波动,让孩子自己去消化(不要被孩子控制了情绪)。忽视不是无视,知道孩子在干什么,但是不表露出来,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说很难做到。比如孩子在玩具摊面前任性的不肯离去,家长若开口说你不愿意走就在这呆着吧,说过之后在一边呆着的家长很少,往往是反复的“哄”,或者是妥协,而这些都只会加重孩子的水仙花倾向。这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该做到的就是等,不怒不喜,等到孩子愿意走为止(教育孩子很难,修复孩子品格更难,这个过程拼的不单是智慧,还有毅力)。 在很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体系里,对于“委屈”的孩子总是“安抚”,表面看很有爱心,不伤害孩子的心灵,实际上孩子水仙花倾向在这种关注下被认可,只会越来越严重,是不可取的。真正的爱是成就,是塑造,不是一时的取悦、满足。 第二部分:实践问题 1、 有些小朋友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幼儿不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大多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包办型的家庭环境,使幼儿角色感、存在感缺失,由此造成不容易获得归属感,自然也就难以融入新的集体。另一个原因是边际交流能力的障碍,这是幼儿缺少沟通(在一个平台上的互动)造成的。帮助孩子建立角色,培养幼儿角色感,多寻找合适的沟通平台与幼儿沟通交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 2、新入园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哭闹,家长要求教师表扬孩子。 家长往往希望通过表扬让孩子知道不哭闹是对的,但是显然忽视了表扬造成的结果,表扬使孩子缺乏进取愿望,停留在所谓的“乖”状态获取认可,不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可以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他(她)在幼儿园取得了哪些进步,怎样做还可以取得什么样的进步,这样具体的肯定和建立小小的目标愿景,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3、一个小朋友带着很多小朋友乱跑。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需要干扰幼儿这类自主行为,主导教学和看护活动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幼儿成长。孩子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角色区别、建立边界,这些不是靠教师教授能做到的。 4、孩子在园里磕碰,如何和家长沟通。 这类问题首先要尊重家长的感受,每个家长的认知不一样,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小时候磕磕碰碰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伤,这些不一定是我们有能力改变的,只有尊重家长的感受,真实的向家长传递信息,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 5、小孩子脾气不好,有暴力倾向,如何面对。 幼儿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这点首先得弄清楚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改变。首先很可能是家庭成长环境不够平静,原生家庭里有粗暴的现象。其次是亲子关系有可能是强烈的管制型。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家庭三角关系里产生了错位,本来幼儿应该是比较弱的底边,却因为母亲强势(也可能是父亲强势,但是绝大多数家庭三角关系错位的都是因为母亲强势),幼儿和母亲一起成为比较强的腰,把父亲挤压成了比较弱的底边,这也会造成幼儿产生情感错位,用粗暴的态度解决问题。 6、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却不肯做,要教师代劳,该如何应对。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一切需求都被满足,一切成长过程都被家长保护起来,孩子很难有尝试精神,从而对长辈形成过度依赖。缺乏陪伴成长的孩子在极度弱小的能力状态下去面对“复杂”、“ 困难”的事情,同样不容易建立自信心,面对困难或者新鲜事物产生抵制、排斥。情感满足不够的孩子希望通过长辈的照顾、帮助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也是一种类型。结合孩子不同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就比较轻松了。</h3> <h3>光彩城东南角 光彩晨曦幼儿园 13965307525</h3><h3>九中体育场对面 欢乐谷晨曦幼儿园 15055378851</h3>

孩子

水仙花

家长

幼儿

倾向

自己

奖学金

小朋友

自我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