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6月初,我公司承接了太原市娄烦县一热水工程,在上街购买材料间无意发现一人像雕塑,位于娄烦县中学大门河的彼岸。出于对文物古迹的偏爱,我驱车绕了过去,走近一看是一带着眼镜的青年雕塑,雕塑下面刻着醒目的三个大字"高君宇"雕塑的左边是人物介绍。</h3> <h3>首先看见的是气壮山河的一首词,落款为高君宇。</h3> <h3>塑像正前方是隔河相望的娄烦中学,</h3> <h3>晚上回到我们住的温馨宾馆,久久不能入睡,是曾相识的诗句,是曾相知的名字,上百度一查高君宇,深感振撼,他是中共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参加过五四运动,中共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孙中山的秘书等等。而他病逝时只有29岁。</h3><h3><br></h3> <h3>6月28日一早,我相约我们小白师傅,怀着迫切的心情直奔20公里外的高君宇故居,去探访这位年青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历程。</h3> <h3>路边的醒目指示牌</h3> <h3>村口的石牌坊上书一君宇故里</h3> <h3>到了纪念馆停好车,首先看见的是高君宇的塑像,背后是宏伟的纪念馆,右边是由中共中央直接拔款修饰一新的部分高君宇故居。</h3> <h3>在故居的大门左侧放置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所设立的保护标志</h3> <h3>大门上有彭真题"高君宇故居纪念馆"</h3> <h3>广场的正前方有石刻,记录着工农红军在途经娄烦时,在高家发现大量马列主义的著作,并进行妥善保护的经过。</h3> <h3>:这是故居纪念馆参观卷</h3> <h3>由于来的早,纪念馆还没有开门,正当我们一愁莫展的时候,有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是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非常热情地为我们开锁并打开大门,让我俩简单登记后即进去参观。我俩怀着崇敬的心情慢慢地走进j庄严的纪念馆大门,左侧是高君宇生平简介。</h3> <h3>右侧是高君宇的著名诗句:</h3> <h3>大厅的正前方是高君宇的半身铜像,置身于鲜花丛中,背景是祖国的大好山河,上方是黄色的党徽斧头镰刀,在红色的映衬下庄严肃目。</h3> <h3>这是彭真委员长对他一生的评价,</h3> <h3>纪念馆分六个部分,这是前言,</h3> <h3>这是高君宇住过的窑洞</h3> <h3>第一部分,</h3> <h3>高君宇的父亲</h3> <h3>第二部分</h3> <h3>大学时期与父亲合影</h3> <h3>在北大上学期间,所结识的当时著名人物。</h3> <h3>在北大图书馆他也认识了毛主席</h3> <h3>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园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h3> <h3>他是山西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创始人,</h3> <h3>这群雕塑再现了山西共产党建立时的场景,</h3> <h3>彭真</h3> <h3>贺昌</h3> <h3>李毓堂</h3> <h3>这些都是经高君宇介绍入党的人员,</h3> <h3>周恩来总理也是他的挚友,在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恋爱期间他曾给邓颖超捎过情书,促成二人结合。</h3> <h3>这是石评梅,山西平定人,当时的女才子,在北师大上学,也是高君宇老师的女儿,他们从相识到相知演义了一场现代版的梁山泊与祝英台。</h3> <h3>高君宇因劳累过度身体极度虚弱,在患兰尾炎住院后不幸医治无效去世,年仅29岁。图为伤心欲绝中的石评梅</h3> <h3>很遗憾的是高君宇生前向石评梅表达爱意,被刚刚经过一场恋爱的石评梅拒绝。虽然没有答应求婚,但她们是很好的朋友,而高君宇则从心里认定石评梅就是他的至爱,这是他写给石评悔信中的节选,可见他对石评梅的爱有多深。</h3> <h3>石评梅所写的文稿整理出版,邓颖超大姐亲自为它作序。</h3> <h3>这是石评梅在高君宇不幸去世后,在墓前守灵。三年后伤心欲绝的她因患脑膜炎也离开了人世,朋友们把她也葬到陶然亭公园中高君宇的墓旁。</h3> <h3>这是在北京陶然亭公园里他二人的墓碑,至今保存完好。</h3> <h3>北大当时追悼大会会址</h3> <h3>各大报纸刊物关于高君宇不幸去世的消息及悼念文章</h3> <h3>伤心欲绝的石评梅把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上的诗句刻在了高君宇的墓碑上。后悔生前没能答应他。我们现在看墓碑上的这段话,也会为他们的爱情而振撼和感动。</h3> <h3>高君宇像片自题诗,</h3> <h3>高君宇短短29个春秋大事记</h3> <h3>北大日刊连续发表的纪念高君宇不幸去世的挽联和文章。</h3> <h3>高家院模型</h3> <h3>高君宇的故事被改编成连环画出版</h3> <h3>参观纪念馆结束后,我们同样29岁的小白师傅在高君宇铜像前留影,</h3> <h3>纪念馆和故居全景</h3> <h3>走出纪念馆我们又来到相邻的故居参观,</h3> <h3>高家的水井在走进故居的前院</h3> <h3>故居平面示意图</h3> <h3>高家原先有70多间房,有药铺,油坊,贸易公司等产业,现在看到的只是修复原来二院的一部分,</h3> <h3>高家兄妹</h3> <h3>高宇手稿</h3> <h3>高家二院内的塑像</h3> <h3>高宇居室内勾塑像</h3> <h3>高家的油坊</h3> <h3>中药铺</h3> <h3>这是高君宇最后一次见到母亲,当时快端午节了,他受党的委托回山西发展党组织,顺便回家看望父母,到家时母亲正在包棕子,这是他上北大后在家住的最多的日子,一共十几天。</h3> <h3>高君宇小时候就是这样坐在院子里听长工讲故事</h3> <h3>今天我认识了高君宇,也被他那忽如慧星的生命所感动,如有机会我到了北京,我会在第一时间内去陶然亭公园,去看看这位年青的革命先驱,去看看石评梅女士这位杰出的女性,愿她们在天堂幸福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