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里有四枚紫色的蛋

张小桥

<h3>  门前的梅花树上,不知何时筑起了一只小小的碗形鸟巢。</h3><h3> 奇怪的是,一连几天,鸟巢安安静静地一点动静也没有。</h3> <h3>  鸟巢建在离地面约三米多高的树杈上,前后左右都有树叶的遮挡,十分隐蔽。</h3><h3> 6月12日上午,搭起梯子上去一看,外观看上去粗糙的鸟巢,里面的制作却丝毫不马虎,让人感觉精致,温馨。</h3><h3> 更令人惊喜的是,鸟巢里静卧四枚紫色的蛋。</h3><h3> 远远听到白头翁夫妇怪怪的鸣叫,我们赶紧离开鸟巢,生怕惊扰了它们。</h3> <h3>  上百度得知,紫色的蛋产自白头鹎。</h3><h3> 百度上说:白头鹎,又名白头翁,属农林益鸟之一。对比百度上白头鹎的图片,才知道经常站在枝头引吭高歌,且歌声婉转悦耳的那种鸟,原来就是白头翁。</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弄清了紫色鸟蛋的来龙去脉,我们开始了对鸟巢的关注。每天出门进门,抬头观看鸟巢成了必备的功课。仔细观察发现,白头翁孵化期间,并不是时时都有成鸟伏在巢中。如果看到白头翁伏在巢中翘起的尾巴,便放心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倘若鸟巢上不见白头翁的身影,便会忋人忧天地操心巢中鸟蛋的冷暖,仿佛是个监工一般。</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小鸟很有趣。孵化期间,夫妇俩分工明确:除了偶尔外出觅食,雌鸟不分昼夜地伏在鸟巢上费尽心血;而雄鸟依然逍遥自在。但雄鸟也时常会来"探班",或是站在枝头,或是立在晾衣绳上,热情洋溢地面对鸟巢,嘴里嘀嘀咕咕,喋喋不休,振振有词,不知是在慰问还是在对雌鸟表达爱意?热闹得很。</span></h3> <h3>  6月24日午后,满心期待的我们又踏上了梯子:哇,雏鸟破壳而出了!</h3> <h3>  雏鸟的变化惊人地快。仅仅只有一天的功夫,昨天还是光溜溜的身上,已经开始长出了一些细细的绒毛。也许只是一种本能,眼睛尚未睁开,但一有响动,雏鸟们就齐齐地向上伸长脖子,张开大嘴,等待鸟爸鸟妈的哺喂。</h3><h3> 好可爱!</h3> <h3>  雏鸟破壳后,鸟爸鸟妈更忙碌了,巢中四只嗷嗷待哺的孩子时刻牵动着它们的心。</h3><h3> 每天清晨,鸟爸鸟妈就开始飞来飞去地四处觅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鸟爸,一改此前逍遥自在,只说不做的作派,尽心尽力。除了觅食,还时刻严防外来入侵者的破坏,确保妻儿的安全。</h3><h3> 6月26日,雏鸟已经能发出细小的"叽叽"声啦。</h3> <h3>  雏鸟们总也吃不饱似的,时时向上张着大嘴等待哺喂。鸟爸鸟妈整天忙碌得少有停歇的时候。</h3><h3> 雏鸟们一天一个样子,第四天,它们就开始长羽毛了。</h3> <h3>  雏鸟们终于睁开了双眼,除了翅膀外,其他地方也开始长出了细毛,还是翻卷式的。只是更难看了,名符其实的丑小鸟!</h3> <h3>  感觉雏鸟越长越难看。鸟爸鸟妈却很有成就感。</h3> <h3>  经历了一夜风雨。天刚亮,趁着鸟爸鸟妈外出觅食,我们搭着梯子上去探望,雏鸟们猛然间彻底改变了昨日的容颜,丒依然是丑,但看上去已经像模像样了。</h3> <h3>  除了没有长尾巴,雏鸟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小小鸟。可它们还是只能呆在巢中等待鸟爸鸟妈的归来。</h3><h3> 鸟爸鸟妈喂食时配合默契。双双外出觅食归来时,先会站在高处打探,确定没有不安全因素,才会交替喂食,总有一只停在附近站岗放哨。因此,我们始终没有拍到鸟爸鸟妈喂食的画面。</h3> <h3>  又是一夜大雨。</h3><h3> 7月2日上午8点30分,不等鸟爸鸟妈觅食归来,一只雏鸟勇敢地离巢而去。但它还没有足够的能耐,只会在树枝上跳动。</h3><h3> 雏鸟的离巢,让鸟爸鸟妈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小小鸟很快就从树上摔下来了,鸟爸鸟妈紧张得叽叽喳喳地叫喚。既要哺喂巢中的雏鸟,又要保护离巢的小鸟不受伤害,小院里一整天都热闹非凡⋯⋯</h3><h3> 天黑之前,四只雏鸟跌跌撞撞终于全部离开了乌巢。</h3> <h3>  鸟去巢空。热闹了二十多天的小院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h3><h3> 祝愿白头翁一家平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