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有个农民作家钟巧云

林丰文艺

<h3>钟巧云是岩前双坊村一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初中学历,个不高,志气却很高,居然接二连三地写出三四部字数五十万字以上小说,小说写得非常现实,接地气,客家方言特色,被称为“客家话活辞典”,内容大多讲述农村生活真实场景,连骂人都骂得畅快淋漓。这种创作方式不是每个作家能做到的。</h3><h3><br></h3><div><br></div> <h3>她有一个弟弟叫钟兆云,是著名作家,全国作协会员,福州市作协主席,《刘亚楼上将》作者。钟巧云的作品就是与弟弟合作而成的。</h3><div>在修美英介绍下,我认识了她,因为同样农民身份,让我们有更一层了解,我亲切称她为巧云姐。</div><div>巧云姐不会电脑,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遗憾,她几十万字上百万字一本书都是用传统纸笔写成,的确让人佩服!巧云姐思维活跃,储备丰富,她写起文章来行云流水一挥而就,但是因为文化底子薄,有时一个字一个词往往成了拦路虎,必须靠工具书才能解决,她长期看书写作,导致严重颈椎病,有时写着写着就感觉无法坚持下去,手肩麻酸,这时她就会起身走出房门,门前刚好有块菜地,种着姹紫嫣红各类蔬菜,她不由自主进园侍弄一番。这也算是劳逸结合吧!</div><div><br></div> <h3>(这就是巧云姐,甲字脸,男装头,紫红上衣预示着她将大红大紫)</h3><h3><br></h3><h3>巧云姐喜欢用方言创作,她写作原型往往从身边的人与事中脱胎出来,能把生活中的人栩栩如生描绘于纸上,她有天生叙述故事的能力。讲得故事活灵活现,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h3><div>巧云姐12月13日一同参加“桃溪之韵”笔会,大会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本来要求她与我代表农民作家发言,但她怕出风头,推辞说“我不会说。”让我这个好出风头的人抢说了两句。</div><div>钟巧云大姐性情温和,纯朴善良,待人热情,每次无论去拜访她还是她出门都带着自己亲手种的花生让人品尝。有一次居然送了大麻袋花生给我,我还以为她是叫我托带给谁的,谁知她一开口吓我一跳:“花生就是送给你吃的呀!”我的妈呀!这么多花生,摘也得老半天,我都不知如何形容她“出手大方”,心情非常激动,连声道谢!岩前花生本来就有名,加上她这名人种的花生价值更高,意义非凡。</div><div><br></div> <h3>巧云姐只要一听到附近有义工活动总是主动报名参加,捐钱捐物,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宁愿自己委屈也要帮助他人。</h3><h3>在义工爱心群里,她捐赠的慈善款总是名列前茅。她说,做什么没有钱可以推辞,唯独做慈善,只要说没有钱,儿子儿媳总会打钱账上,可见与她的耕读传家,乐善好施的优良家风分不开的。</h3><h3>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傅翔先生这样评价过她:“作为同时代的作家,读她的小说是幸运的,幸运的是阅读她写的故事过程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同时也是不幸的,不幸的是自己想写的素材都被她写完了。”其实故事如大海,淼淼茫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见大作家对她是多么看好。</h3><h3>现在她在爱心群一天不发红包就手痒。但愿巧云姐“善有善报,福有福报。”多出佳作,给我们山村农民多多代言。</h3><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