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些年,在村里看电影</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友直</div><div><br></div><div> 每年的夏忙后,农村都会有文化部门安排的电影放映下乡活动。有好几次回老家,正好赶上放电影,由于现在年轻人都外出务工,银幕下面也只是稀稀拉拉坐着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看着此场景,总能勾起儿时的那些看电影的记忆。</div><div> 那时候,农村人手头拮据,根本不可能花钱到县城的电影院看场电影。唯一能看免费电影的机会,就是村里谁家过红白事放电影。比如,小孩结婚、娃娃满月、老人过寿等喜庆日子,主家一高兴,在大家的煽惑下,咬咬牙,大手一挥:“军娃,你骑车子给咱跑一趟,去叫场电影,记得,要好片子哩!”领受任务的小伙,乐滋滋地骑上主家的飞鸽牌自行车,赶忙叫放电影的去了。</div><div> 看电影,是农村人盛大的节日。晚上喝罢汤,放电影的那街道,自然是热闹非凡,银幕下面早已是人头躜动。</div><div> 老汉们眼睛花,早早就提着凳子,占据有利位置,嘴里噙着烟锅,填上自家地里种的旱烟丝,在“巴嗒、巴嗒”声中,烟丝燃的正旺,美美地过着烟瘾,萦绕出一团团烟雾。大部分村民,不约而同聚在一堆,谝着闲话,议论今年小麦的收成,庄稼长势,说着街坊四邻趣事,什么西街老刘家给娃过事娶媳妇了、北街老宋家母牛下了几个牛犊。</div><div> 小伙子们思想新潮,单独扎在一块,抽着劣质的纸烟,眼睛四处瞄着哪家的漂亮姑娘,有的还留起了刚时兴的新发型,兴奋地说着外面的新奇事情;年轻媳妇们在洗完锅后,也都收拾一番,三五成群,凑到一起,聊着家长里短;中年妇女们手里却不闲着,有的纳着鞋底,有的怀里哄着孙儿。</div><div> 娃娃们,才是看电影的主角,放学后,扔下书包,闻讯赶到放电影地方,迫不及待地向放映员叔叔打听晚上放的电影名字,有的还在旁边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游戏,疯跑着,呼喊着,不小心撞到旁边圪蹴的大人身上,时不时招来几声呵斥。</div> <h3> </h3><h3> 更多的人,则围在放映员的身边,好奇的看着他熟练地支起那台放映机,目光随着他手上的动作,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场面不亚于现在歌星办演唱会的粉丝。这位放映员名叫小挺,是附近黄兴村的一位精干帅气的小伙,初中没毕业,就跟着父亲学会了放电影的手艺,到处赶场子放电影,动作麻利,技术熟练,在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只要在村口看见他那骑着自行车熟悉的身影,大家就知道,村里谁家肯定要放电影了。</h3><div> 按照当时农村传统,喜事放电影,放映员须用麦克风讲几句祝贺的话语,诸如“结婚大喜、早生贵子、福如东海”等,意在讨个彩头,主家也高兴,这也是电影正式放映前的必经程序。在放映员小挺洪亮的贺喜声中,武打功夫电影《南北少林》正式放映了。那些年,继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一炮打响之后,武侠功夫电影在农村一直颇受欢迎。</div><div> 银幕下面,一片叫好声,大家看的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老汉们眯着眼睛,张大嘴巴,看着那些少林弟子精湛的武艺,赞叹不已。大伙的神情随着电影情节的演变,时而紧张,时而放松,时而哈哈大笑,比如,当看到那个肩负一身正义的大侠,被一群凶狠的坏人或者官兵团团围住后,大伙都为之捏了把汗,暗暗着急;但又看到这个大侠武艺超群,赤手空拳,三下五除二,干掉了那些乌合之众后,又高兴的不得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插图为作者)</h3><h3> </h3><h3> 正在大家看的如痴如醉的紧要关头,突然,眼前的大银幕一黑,没人影了!刹那间,银幕下面的人群炸了锅,坐不住了,纷纷喊着放映员的名字:“小挺,咋回事?咋没影了?”</h3><h3> 放映员小挺确认一番后,赶忙大声说到:咱机器没嘛达,是停电了!赶紧找村里的电工,看看是县上停电还是村里变压器坏了?在一番提醒后,主家赶忙安排人去找那位老电工。</h3><div> 果然,是村里的大变压器的保险丝断了,经过老电工的一番修理,足足等了半个多钟头,电才来。此时,经验丰富的小挺,已根据前面影片放映的进度,提前把胶片倒回去,从停电的那个阶段继续给大家放。银幕下,又一片安静,大伙又聚精会神地看起了电影……</div><div> 电影终于放完了,村民们提上板凳,三三两两回家,有的还抱着睡着的孩子。大家一边走,意犹未尽,还一边兴奋地议论电影《南北少林》里面的精彩武打情节,争论着到底是哪一位大侠的武功更胜一筹。</div><div> 放映员小挺收拾停当,稍作休息,在热情的主家吃了碗臊子面,又接过主家封着红的25块钱放映费,匆匆骑上自行车,驮上放映设备和胶片,又踏上了回家的夜路。</div><div> 此时,夜已经深了,一盘圆月悄悄地挂在当空,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