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村庄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临肥沃的西庄坝子、泸江河、个碧石铁路、鸡石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村前,交通十分便利,并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2002年全村227户,854人,张姓占608人。</h3> <h3>宅邸</h3> <h3>窗棂</h3> <h3>回廊</h3> <h3>雀替</h3> <h3>这六扇门是整个团山民居中至今保存最好最贵的门</h3> <h3>第一道门马到成功</h3> <h3>第二道门龙凤呈祥</h3> <h3>第三道门鱼跃龙门</h3> <h3>第四道门鹿望高钟</h3> <h3>第五道门龙头鱼尾</h3> <h3>第六道门西牛望月</h3> <h3>民安桥</h3> <h3>乡会桥,位于建水城西约6公里、西庄镇新房村的泸江上。不远处是个碧石铁路的乡会桥站。个碧石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h3> <h3>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为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h3> <h3>乡会桥</h3> <h3>乡会桥车站是有近一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目前弃用,看到它你会有一种特殊的历史沧桑感。</h3><div>--车站两头有两个很古朴的扳道工值班的扳道房,由青砖砌成,下雨的时候是当地村民很好的避风港。 </div> <h3>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 <h3>康巴汉子摄</h3> <h3>朱同学摄</h3> <h3>桥很罕见地不是对称的,一边九孔,一边七孔,桥上有三座风雨楼,都非常漂亮!桥旁有一条米轨铁路,就是著名的个碧石铁路!</h3> <h3>老两口相依赏景</h3> <h3>碗窑村</h3> <h3>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h3> <h3>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又经过书画装饰、阴刻阳填、入窑焙烧、无釉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h3> <h3>建水紫陶品种繁多,在以前以实用器居多,如汽锅、炖锅,花盆等。现在以茶具,工艺品居多,如茶壶、茶罐、花瓶、香炉等,各种造型精致,古朴典雅。</h3> <h3>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h3> <h3>建水的陶制品一般有两种——白陶、紫陶,统称为建水紫陶。</h3> <h3>诚谢友友拍的美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