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相濡以沫,还是相忘于江湖?

Someonelikeyou

<h3>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原意说:"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h3><h3><br /></h3><h3> </h3><h3> &nbsp;</h3><h3> </h3><h3> &nbsp;</h3><h3><br /></h3> <h3>我曾经想,这是比目鱼么?能让庄子这样发问?在困境中依然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舍不得忘于江湖。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自古被多少人赞美过。可以说,我们父辈的爱情大多是相濡以沫的,这是一种掺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不离不弃,缝缝补补,相互扶持的爱情,无论时间飞转流逝,我们依然恪守着最初的誓言。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生病还是健康,无论成功还是失意。在平淡的生活中吵吵闹闹却依旧牵手。这种相濡以沫的美好,就像清晨一缕阳光照在脸上,我们彼此拥抱着。</h3> <h3>现在的人,更喜欢把这句话理解成与其守着内心的执著,不如放下彼此去迎接一个新的世界。我总觉得,这样理解,便很少有修修补补的爱情了。很多人觉得没了感觉的爱情,没了激情的荷尔蒙,何必纠结在一起。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最终能相濡以沫走到老的有多少,从青葱年少到银发垂绦的感情是不是弥足珍贵了。大家都变得潇洒了,喜欢说着相忘于江湖,寻找更广阔的自由。</h3> <h3>我湿了眼眶,点点头。回忆是沙,时间久了,才能沉淀下来,开出花。</h3> <h3>  一次,一个人去张家界爬山。在山上的旅馆遇上了一对爷爷奶奶,坐在我对面吃饭,我们便聊了起来。这是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妻。看我一个人,我们便结伴同游了。我也乐于听老人讲故事。爷爷今年71,认识奶奶的时候,奶奶才17,两人都是知识青年,下乡到同一地方。爷爷说奶奶年轻时候漂亮,心眼好,就是脾气不太好,急。说着奶奶飘过来一个眼神,"你脾气好,倔老头"。爷爷说我都忍了奶奶52年喽。这一辈子还想多听她骂几年。奶奶说那你就回去好好吃药,要不是你爷爷年初生病,还觉得时间长喽,病好了,才想出来走走。爷爷牵起奶奶的手,"你呀,竟瞎操心"。我说,您二老都要健健康康的。就这样,我们在一起玩了三天。爷爷还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姑娘,要找个牵手想牵你一辈子的人,相濡以沫的走一辈子,这样才踏实,老了才有的回忆和念想"。</h3> <h3>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是流连于爱情游戏的风流人物,可陷入与白流苏的暧昧缠绵中,自己也分不清那想要归于平淡的心。在患难之际,才选择了与白流苏相濡以沫的在一起,彼此不再分开。读的时候,我哭了,是感动。范柳原和白流苏戏水般的爱情也窥得见真心。天时地利人和,让他们没有带着那份真心相忘于江湖。世间没有那么多的患难爱情。可我相信,有相濡以沫的长情。</h3> <h3>我不喜欢悲剧,可我也知道喜剧的结局大多是戏剧的。看《半生缘》的时候,我悲怜顾曼桢,被姐姐和姐夫陷害没了清白。我那时候很气,沈世均千好万好,不该在之前扔掉了她,几句话便没再回头。那时候觉得爱情如沙,吹吹就散了,哪怕后来他发现他依然深爱着她,可故事发生了,再也回不去了。顾曼桢无力改变,认清现实。那时我也哭了,是愤恨。</h3><h3>后来朋友评价顾曼桢,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我问,你是说她放下内心的执着,迎接自己的世界?我不喜欢这句话演变成的现在理解。我想,真要放在这,那该理解为是无奈吧。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和资格和沈世均相濡以沫,哪怕沈世均后来那样帮助她。她依然爱着,只是没办法再回到相濡以沫的起点。只能愿他幸福。可无论是沈世均还是顾曼桢,都没有得到相忘于江湖的幸福自由的境地。只是不再执着。</h3> <h3>我不知道这些华丽的、悲情的结局,哪些更现实。毕竟我经历的太有限,有过悲伤,可我仍希望有人能陪我青春,陪我成长,能够相濡以沫,而不是相忘于江湖。</h3><h3> </h3> <h3>就像鱼儿最初的选择,泉水干了,在困境里,鱼互相 吐着唾液来润湿彼此的身体,而没有去大江大湖寻找另外的自由。相濡以沫,和真正的相忘于江湖,我更青睐前者,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才是爱情的终点吧。即使很多时候这样太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