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团对越轮战的往事

光辉岁月

<h3>&nbsp;&nbsp;&nbsp;&nbsp;那是1980年至1981年的一段往事,隶属海南军区的131师392团奉命从海南文昌驻地调防到中越边境广西方向执行对越作战任务。全团兵力分别部署在板兰,爱店,龙川,寺浪和友谊关一带边境线上。</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长达近一年的对越轮战中,392团共参加大小战斗&nbsp;13&nbsp;&nbsp;&nbsp;次,歼敌&nbsp;50 &nbsp;人,俘敌&nbsp;&nbsp;1 &nbsp;&nbsp;人,我部伤亡&nbsp;&nbsp;2 &nbsp;人。全团在广西轮战中有&nbsp; 250&nbsp;&nbsp;&nbsp;人荣立二等、三等功,团直100炮连荣立集体三等功。</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桐棉,是广西宁明县一个公社小镇,距中越边界约20多公里。整个圩镇的建筑在通往边境板兰方向的公路两旁,依山而建。这里看不到政府机关,镇上有卫生院,松香厂,百货商店,日杂铺,旅店,还有一间饭店。镇最南端的公路旁有一座烈士陵园,安放着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初到桐棉,我们只宿营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开赴板兰前线了。所以,这个地方没有多大印象。</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几次从板兰后撤到桐棉休整,而且一住就是十头半个月的。这样我对这个小镇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有了粗略的认识,同时也领略了边睡小镇群众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对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数民族青年男女,选择配偶,表达爱意的一种传统方式。电影《刘三姐》大家应该都看过的,也对影片中小数民族的风俗有所了解。而我有机会亲临其境目睹了现场版的《刘三姐》,真是大开眼界。</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不记得是什么日子,应该是当地一个农历的节日吧。一大请早,青年男女穿着传统的小数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来到桐棉圩,会集在大桥头两岸(桥长大约10多米,而且就在我们营地山脚下不到20米的地方),只见南岸的女青年唱一句,北岸的男青年和一句,你来我往,遇上心仪的便双双离开,另寻找地方开始谈情说爱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 二、我们每一次撤到桐棉休整,都驻扎在松香厂上方的半山腰上,与松香厂厂房相连在一起,连队的饮用水都是借用他们的水井。由于我们天天和松香厂工人接触,彼此都很熟悉,记得我们连队炊事班没有配备副班长的,而松香厂做饭的那个姑娘,常常过来看炊事班的战友煮饭,炒菜的,其至双方因忘记买了油盐酱醋的,都会向对方要一点。所以,连队的战友们都叫松香厂煮饭的姑娘做“副班长”。</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松香厂虽然说是一个工厂,其实只有10多人,而且大都是20岁左右的姑娘。她们个个长得水灵灵的,身材也很标致,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真是令我们这班当兵的羡慕不已。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是处在青春时期的热血青年,一样渴望爱情,追求美好生活。但作为军人,特别是中国军人,铁的纪律不允许我们在驻地恋爱结婚的。说句实在话,平时我们因受到纪律的约束,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和老百姓接触少之又少,讲到和大姑娘来往,那样的机率更是微乎其微。现在来到广西,驻扎在这里,而且又遇上这群既美丽温柔,又热情可爱的广西姑娘,大家都会找些机会和她们说上几句话。</div><div>&nbsp;&nbsp;&nbsp;&nbsp; 三、板兰,是桐棉公社的一个大队,因其地处中越边境进出口岸,这里比桐棉会繁荣些。板兰驻扎着边防师的一个连队,有一幢三层楼房的营房。这里设有边防检查站,派出所,还有几间商铺。</div><div>&nbsp;&nbsp;&nbsp;&nbsp; 中越关系破裂,两军对峙,边防一线兵力增多,无形中给边境小镇带来了特定“繁荣”,也给边民创造了不少商机。</div><div>&nbsp;&nbsp;&nbsp;&nbsp; 当年这里最有名气的算是“板兰豆腐”了,其实板兰豆腐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当时一线部队兵力较多,需求量很大,经常会出现断货现象,供不应求。但我觉得那些因素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豆腐的主人,那个卖豆腐的姑娘,当兵的都称她为“豆腐皇后”。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高桃的身材,洁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凤凰”。她不但会做生意,嘴巴也很甜,来买她豆腐的人都会被她赞过不停。难怪我们连队天天都是吃豆腐,原来连队上士总喜欢上她的档口买豆腐的。</div><div>&nbsp;&nbsp;&nbsp; 四、9月7曰炮击越军不久的一天,我们炮兵指挥所奉命转移到板兰左边某一高地。淌过一条小河,步行约20分钟我们到达了该高地。高地坑道住了很多人,都是9~7炮击越军的协同分队。他们是负责炮兵指挥所警戒的步兵分队,还有担负传达命令保障任务的通信分队。</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情报显示,越军因遭到我部炮击伤亡惨重后,会采取报复行动,近期内可能会派出特工人员,越境潜入我前沿阵地进行骚扰,破坏。团首长指示,为确保一线各阵地指战员的生命安全,命令各部要加强警戒,注意隐蔽,晚上尽量留在坑道内,并随时做好歼灭来犯之敌。</div><div>&nbsp;&nbsp;&nbsp; 一天晚上9点多钟,阵地与上级联系电话中断,估计是通讯线路出了问题,为保证阵地和上级能保持联系,通信连陈怀成副指导员和有线班陈献芬班长要外出检查线路,临行前交待坑道口站岗的哨兵,10分钟准时回来,不必问口令了。大敌当前,前沿阵地问口令是没有作用的。假如哨兵发现有动静,你大声问“口令”,一会暴露自己的哨位位置。二会暴露口令的内容。话又讲回来,当陈副指导员和陈班长回来时,高度紧张的哨兵仍大声问“口令”,没有回答。还好,哨兵没有连贯动作。当哨兵定过神来人发现是指导员他们时,似乎松了一口气。指导员行到他身旁,轻轻地骂了一声“笨蛋”。而仍懵懵懂懂的哨兵跟着指导员后面问“指导员,今晚口令是笨蛋吗?”。</div><div>&nbsp;&nbsp;&nbsp; 五、544高地右边的山坡出现火警,熊熊大火由山脚往山上漫延。团首长命令驻守高地的战士一律投入救火。我们没有救火工具,只是拿着一些树枝进扑救,无奈火势较猛,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火势,况且被大火燃烧的区域不时传来地雷的爆炸声。之后不久,边防2连的一个副班长,被离他不远的爆炸的地雷炸伤了右腿,之后被紧急送到边防医院救治。为此,团部首长指示,停止救火,所有人员回到各自战斗岗位。</div><div>&nbsp;&nbsp;&nbsp;&nbsp; 这场大火原来是边境农民烧田埂草引发的。</div><div>&nbsp;&nbsp;&nbsp; 经过大火燃烧过的山头,到处光秃秃的,阵地表面的绊发雷拉线也明显可见。有时边民的耕牛都会往高地山坡上走动,一次,一头耕牛在高地被地雷炸死,当然老百姓是不敢给牛收尸的。而边防2连的一位战士,竟然跨越一道道绊发雷拉线,割了一大块牛肉回来加莱。说句实在话,这样做是非常非常之危险的事情,况且我们一线部队的食品是由地方政府供给的,是绝对有保障的。按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讲,我们前线部队生活是相当不错的,说得上丰衣足食了。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情,我们这些当兵的战士,大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青春活泼,好奇,敢作敢为,甚至勇于去冒险,做出这一样事情也是可以理解。但不管怎样,我们是军人,是要严格执行部队的纪律和制度的,绝不能做出一些无谓牺牲的事情,那样会让部队难做,让战友难过,让父母亲悲痛欲绝。我们只有珍惜生命,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才能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这样才能对得起部队,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亲。</div><div>&nbsp;&nbsp;&nbsp;&nbsp; 六、广州战士歌舞团慰问演出在桐棉举行。每一个精彩的节目都深深打动着前线将士的心,激发起这些中国军人捍卫国家主权,保家卫国,杀做立功的爱国热情。演员的表演赢得战友们的热烈掌声。我有幸观看了这样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印象深刻,难以忘怀。</div><div>&nbsp;&nbsp;&nbsp; 现在回忆起我能争取到观看那次慰问演出一事,也挺有意思的,记得当时边境线上,敌我对峙,你骚我扰,战事不断。我边防部队主要采取积极的防御战略,应对越南军队的武装挑衅和越境渗透破坏。为打击敌人狂妄的嚣张气焰,我军一方面组织侦察分队潜入敌方阵地进行骚扰,捕俘,一方面组织炮兵分队对敌人军事目标进行炮火打击,每一次军事行动都l捷报频传。</div><div>&nbsp;&nbsp;&nbsp;&nbsp; 军委首长指示,为进一步提高一线作战部队指战员的士气,要求全军各大文艺团体,要经常性深入边防一线慰问部队。</div><div>&nbsp;&nbsp;&nbsp;&nbsp; 80年10月的一天,团部通知各前沿阵地分队,在接到通知的第二天上午9时前,派人到桐棉参加观看广州战士歌舞团的慰问演出。我们炮兵指挥所有2个名额,为争取能观看这场演出,我向唐成旺连长说明想去观看演出的意思,想不到唐连长一口就答应了了的要求,并对我说“指挥所的2个名额让给最年轻的战士吧”。也许唐连长是考虑到我平时在连队性格活泼,喜欢音乐和唱歌原因吧。就这样我如愿以偿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天天还未亮,我问杜洪林排长要了他的手枪,和有线班龙国山战友悄悄地沿着高地的小路下山,来到边防2连集合乘车到桐棉观看演出。</div><div>&nbsp;&nbsp;&nbsp;七、392团胜利完成了在中越边境的轮战任务,全团各部分别从一线阵地撤出,到达指定位置待命。我连也从板兰地区撤回到桐棉待命。</div><div>&nbsp;&nbsp;&nbsp;&nbsp; 按团部指令,我连在桐棉宿营一个晚上,第二天8时开始撤离。在将离天桐棉的那一个晚上,我连住在桐棉松香厂厂房内,由于第二天一早要开拔,随行的武器装备都仍留在汽车上。</div><div>&nbsp;&nbsp;&nbsp; 今晚连队当值是黄参谋(黄参谋是团炮兵股参谋,因到广西轮战抽调到一00炮连),他今晚负责安排连队的站岗警戒人员,吹熄灯哨。将近到了休息吹哨时候,只见黄参谋交待一班班长陈吉雄,叫他到钟时帮吹熄灯哨,而黄参谋便和我一起到了只隔一条公路的松香厂宿舍。宿舍里住的几个姑娘对我们的到来,都很热情地接待,她们泡上一壶好茶,买了一些糖果饼干,似是有所准备的。大家一边饮茶吃东西,一边从天南到海北地谈了起来。也许是因为我和黄参谋都是广东人,同她们一样讲粤语,我们没有语言障碍,所以我们谈得很投机。当黄参谋介绍到海南的风土人情,瓜果四季飘香,宽广浩瀚大海,椰林美景时,姑娘们都听得很认真,很开心。我们也讲到在前线打仗的故事,她们非常之佩服和感激人民子弟兵。我们在交谈中也十分感谢边防群众对部队的大力支持。我们同样感慨有缘认识了她们这些美丽的广西姑娘。</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我看得出,她们当中一位姓李的姑娘,是喜欢黄参谋的。我们每次撤到桐棉休整,都驻扎在松香厂附近,而姓李的姑娘也常常找些借口到连队来找黄参谋,从她的语言,眼神来断定,她就是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而我们的黄参谋便是“副班长”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 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我们在不知不觉的交谈中度过了愉快的一个晚上。眼看天色渐渐亮了,这时黄参谋说要回去吹起床哨了,我们告别了这群美丽的广西姑娘,向她们说了一声“再见”。一个难忘的晚上深深地留在我们人生的记忆中。</div><div>&nbsp;&nbsp;&nbsp;&nbsp; 当我们收拾行装,上车将要离去的时候,站在公路旁边的松香厂姑娘挥手与我们道别。 &nbsp;</div><div> “再见了,美丽的广西姑娘”。 我们衷心祝福你们明天会更好。</div><div>&nbsp; 此文献给参加过中越自卫还击的老兵们。</div><div>&nbsp;&nbsp;&nbsp; </div><div> 黄玉光</div><div> 2017年7月1日</div><div>&nbsp;&nbsp;&nbsp;&nbsp; </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 </div><div><br></div><div>&nbsp;&nbsp;&nbsp; </div><div>:</div>

我们

松香

桐棉

连队

参谋

板兰

姑娘

轮战

高地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