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同学情 (二) 🌷 🌷 🌷

玉兔

<h1>  因为同窗过,此生我们有了难以忘怀的称呼叫做:同学</h1> <h1>这张图片,能联想到我们班李国华同学,当年上课时热烈发言的常态。</h1> <h1>  我们是从惠山小学到初中同窗九年的好友,留个影。</h1> <h1>  我们也是从粮食子弟小学到初中,同窗九年的同学。</h1> <h1>  给你们感染了,我们四人是丁绛(同音)里小学的同学,中学还是同窗,也来一张。</h1> <h1>  我们也来张按原位排列的今昔对比合影,岁月不饶人,友谊永长存。</h1> <h1>  同桌的你,久违的你我,英俊不减当年。</h1> <h1>  我们仨,可是五十年从末间断过联络的老闺蜜了,值得珍惜!</h1> <h1>  美翠你好幸运,初一时的同桌,初二的同桌,都要与你合影,你偷着乐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远道而来的好友,再留影一张。</h1> <h1>  犹如姚明与潘长江的合影。</h1> <h1>  马上要分手了,抓紧时间快来,知青组的姐妹们要求,再给我们来一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个好友留个影。</h1> <h1>  同桌的你,也来个合影。肖海生同学还给女生,以迟来的道歉,说少时不懂事,曾欺负过女生。肖同学,为你的勇气鼓掌。</h1> <h1>  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还有另一个称谓一一知青。</h1><h1>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人情世故,身体还没发育成熟的时候,当起了"楞头青"。</h1><h1> 那是一段人生难得的、无悔青春的宝贵历练,知青必定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上浓重的一笔。</h1> <h1>  当年插队时,在知青住宿的茅草屋前留影。(具有历史意义,值得珍藏。)</h1> <h1>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h1><h1>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纵使年华青涩,悄然逝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念那回不去的曾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九年二月,肖海生同学应征入伍前,邀部份同学合影留念,珍藏版!</h1> <h1>  李国华(评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代表同学,作回忆母校讲话,母校教育让我们终身受益,回忆同学时期最纯最真的友情,发言不时勾起我们对中学时代的无尽回忆,各位任课老师的音容笑貌,浮现脑海,校园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h1> <p class="ql-block">在惠山初中六七届(2)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会上的发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国华</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同学:上午好!</p><p class="ql-block">这次庆祝活动的组织者邀请我作个发言,盛情难却,我只能勉为其难。</p><p class="ql-block">我们初中毕业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像一条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五十年更像一坛陈酿的老酒,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回味畅饮。</p><p class="ql-block">毕业五十年了,常常会想起校园和校园生活。校园里有好多庙宇式的建筑,据说校园是祠堂。一进门就是一个天井,里面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摆满了乒乓桌,记得好像是八张,母校是乒乓特色学校,我班的尤永丽还曾参加过全国性的乒乓比赛。校园里有一个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洌可鉴,池塘边是参差错落的太湖石,池塘上有座曲折的石桥,有一次写关于校园的作文,许多学生写到这座桥时称之为三曲桥,支人杰老师评讲作文时说,即使桥是三曲,也要称之为九曲桥。当时似懂非懂,直到大学里学了现代汉语,才知道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不是它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就好比“白菜”不是白的菜,“黑板”不是黑的板,九曲桥也不是一定要曲九曲的。</p><p class="ql-block">除了正常的上课,母校有许多课外兴趣小组,我曾经参加过由数学老师朱玉书带领的数学兴趣小组,有一次讲了一个题目,一张纸对折一百次,厚度是多少,这实际上是一个等比数列问题,当时算出来的厚度好像比惠山还高。我还参加过总务主任王健带领的电工小组,学做小电动机,当自己做的小电动机转起来时,心里的快乐简直无法用文字形容。还有些兴趣小组我没有参加,例如由教导主任吴珏初带领的无线电小组,由化学老师周业华带领的火箭小组,都办得有声有色。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兴趣。现在常常喊要加强素质教育,还有研究性学习之类的名目,可事实上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们那时的教育倒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兴趣小组的活动,那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母校也曾举办过一些讲座,记得有一次是图书馆的陆敬源老师作的关于批判《三家巷》《苦斗》的讲座,我到现在也没有看过这两部书,只知道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是欧阳山。</p><p class="ql-block">每天放学后往东要走过一片菜地,再从五里街经五里新村回家,偶尔也走锡惠路。常常和尤荣良还有别的几个同学在菜地的水沟里捉鱼,将水沟两头各筑一条坝,用每天带饭的饭盒将沟里的水舀干,每每能捉到好几条小猫鱼,从来没有将这些鱼烧了吃,但是这捉鱼的壮举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现在的学生哪有我们那时快乐啊!</p><p class="ql-block">毕业五十年了,常常想起当年的老师。初一年级时: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支人杰老师,同学中偶尔有人说过他的绰号是公鸡——他讲课时头常常昂起,像个公鸡。我当了教师后讲课也会不由自主地昂头向上,不知是不是得了他的真传。支老师后来到了六中,退休后曾在育才中学工作过一段时间,我和他都是市逻辑学会的会员,以前开年会就会相遇,有五年多没见到他了。数学老师是一位女老师朱玉书老师,上海口音,讲课不紧不慢,很清晰。英语老师孔务家老师,要求我们学习英语要多读多背,这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政治老师邢家瑜老师,好像是学校的人事秘书。历史老师郑敏芝老师,常熟口音,一次讲到神农氏,说他是玻璃肚皮,能看到吃下去的草药在肚子里发生什么变化。地理老师计量石老师,第一次上课作自我介绍:“我是地理老师,专门量石头的,所以叫计量石。”生物老师荣汉成,我很喜欢听他的课,每次考试也考得好。音乐老师史静芬老师。体育老师葛志文老师,喜欢打乒乓球,校长邓保铭也喜欢打乒乓球,学校成为乒乓特色学校,不知道是否与他们两位有关。美术好像没有专职教师,是班主任支老师兼任的。</p><p class="ql-block">初二年级时:语文是班主任钱根清老师,当时他家离我家不远,回城后买菜我偶尔还会碰到他,后来都拆迁了,回迁到五爱北路李巷后他和我在同一幢楼里,可我基本不住在那里,只见到过他儿子,等到2010年我住到李巷去时他故去了。数学老师王雨根老师,我是数学课代表,和他接触比较多,后来我参加高考,虽然数学成绩不好,但只要是用初中数学知识可以解的题目我都答对了,这不得不归功于初中的两位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孙林文老师,教我们时好像刚从江苏师院毕业,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曾经是铁饼运动员。物理老师张湘琴老师,用今天的话说是个美女老师,同学任震中曾拉我参加了张老师的工作室,制作了一架电动的塔式起重机模型。政治老师是蓝雁老师,到现在还记得她讲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恢复高考后我报名参加高考,靠的就是初中两年打下的知识基础,衷心感谢母校和母校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毕业五十年了,常常想起同学特别是一起插队务农的同学。上学时,殷虎亮经常来我家一起做作业;成冠翔请我去他家听新买的太湖牌电子管收音机;还曾去过陈允明家,在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教工宿舍,好像他父亲是校长,家里的摆设很普通;那时,蔡林法的笛子吹得真好,以至于后来听到笛子声就会与蔡林法的笛子作比较。文革期间,和王坤荣一起学装收音机;和陈平一起去逛锡惠公园,去陈平家里听昆曲和《岳阳楼记》的朗读唱片。</p><p class="ql-block">下乡期间,我们组的四个人顾仁德、高永庚、王元才和我曾经去援越大队成冠翔、朱宁、任震中、钱伟昌组里吃羊肉。那时也曾听说陆卫国在队里养猪,他养的猪都听他的指挥。最难忘的是下乡插队到东台公社长青大队后我们组四个人一起吃饭一起下地劳动,那不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是实打实的起早摸黑的艰苦劳作。中午回来烧中饭,先烧点白菜或青菜,再烧饭,实在太饿了,饭还没烧好,菜已经吃光了。记得有一年,高永庚去盐城黄沙港挑河,一个多月吧,回到知青组,足足睡了三天三夜,累得这样,挑河有多么艰苦,可以想见了。即便这样,很多知青一年忙到头,只能分回自己的口粮,有的连口粮都分不回来,只能靠家中接济。</p><p class="ql-block">与苦和穷比起来,更要命的是我们失去了大好的学习时光,我们下乡时,十六七岁,这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能力、接受能力最最好的时光啊,我敢说,如果没有“文革”,我们这些同学考取大学的决不是几个人。应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文革”是短暂的,但它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来说却是漫长和沉重的。好在我们这些同学回城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我们被耽误了青春,而最终赢得了人生。如今我们欣逢盛世,恰如一句无锡的歇后语所说,六月里穿棉鞋——好热脚(日脚),大家也都是奔七的人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幸福的日子里,好好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愿我们老师快乐幸福,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愿我们忘记年龄,将往后的日子过得更从容、更优雅、更健康。</p><p class="ql-block">愿我们的后代不再经历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种种艰辛。</p><p class="ql-block">衷心感谢所有为这次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聚会作出奉献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7年6月28日</p> <h1> 有音乐天赋的同学献歌助兴。</h1> <h1>  舞姿优美的黄同学,忍不住跳段舞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她)或许不经常见面,但一定在你心里。</span></h1> <h1>  我们老年人对生活的要求真的不高,吃块西瓜,就乐成这样。</h1> <h1>  同学们互祝安康,夕阳无限好,天天快乐不能少。</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学是一个难解的情结。</h1> <h1>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不久才相见,匆匆又别离。 </h1> <h1>同学情,难舍难分,似藕断丝仍连。</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几十年虽断音讯,今又续缘。</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在,人已老,同学情正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互道珍重,又将分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所拍照片有徐炳文同学共同提供支持,万分感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