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唱撒尼经典 弘扬彝族文化——石林“非遗”传承班小记

竹叶常青

<h3><br></h3><div><br></div><div>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金尽裘敝、囊匣如洗的那个年代,石林彝族撒尼音乐人金云、金显创作了《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撒尼剧在圭山一带巡回演出,轰动了整个圭山撒尼山寨。。。。。。斗转星移,白驹过隙,五十多年来,虽然《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彝族撒尼剧都已经列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但只是少数传承人知晓。不用说是石林各族人民,就说彝族撒尼人,对《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经典撒尼剧,了解的不多、熟悉的更少,会听的不多、听得懂的更少,会唱的不多、唱得完的更少。</div><div>为传唱彝族撒尼经典,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9月,经石林老年大学决定创办“非遗” 传承班,学习传唱石林撒尼经典剧目《圭山彩虹》《竹叶长青》等音乐剧。近一年来,“传承班”在老年大学的领导下,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经过学员们的刻苦学习,基本完成了2016——2017年度的教学任务。</div><div>——推选班干部,邀请授课教师。成立之初,老年大学先后召开了几次会议,推选曾担任过领导干部、有组织协调能力、热心民族文化事业的五名学员为班委,从班委中推选出班长。邀请《圭山彩虹》、《竹叶长青》原创金云 金显的后人--出生于彝族聚居区、成长于音乐世家、从事于民族文化工作和研究的彝族文化专家、石林民族图书馆馆长金路为授课老师。</div><div>——制定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年初,“传承班”制定了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内容上,上学期重点学唱《圭山彩虹》,下学期重点学唱《竹叶长青》;时间上,每周星期四晚19:30——21:30。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讲授,为上好每一节课,老师要走访民间传承人、准备录音教学带、翻译歌词内容;认真授课,不论是从创作的背景到歌词的内容,还是从乐理知识到每一句的唱法,老师都进行认真讲授。学员按时到校、认真学唱,每到星期四晚,学员们放弃其他工作和休息,按时到校,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跟老师学唱。班干部热心服务,课前配合老师作授课做准备,印发授课教材,发送授课文档;课中坚持每天签到,做好教学组织;课后做好服务,完成学校交办的工作任务。教学中,主要采取了集中教唱与分散学唱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带、歌词通过微信发至每位学员,学员在工作生活之余,自行学唱,集中教唱时,老师针对学唱时的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div><div>——完成计划,收到良好效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完成了年度教学计划,学完了《圭山彩虹》、《竹叶长青》两个剧目的35个唱段,大多数学员基本能唱完每个剧目的各个唱段。“传承班”举办不到一年,收到了良好效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同。一方面,学员队伍壮大了,学员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85人, 他们中有领导干部、有公务员、有专业技术人员、有私营企业主等,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男学员34名、女学员51名,有姐弟、姐妹相约来学的12名,也有夫妻双双结伴学唱的17对。另一方面,学员认识提高了,开班初期,多数学员都是本着跟着唱唱而已,通过学唱以后,学员们深深感受到彝族撒尼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彝族撒尼歌曲如此经典,进一步提高了传承民族文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使命感。10多名学员写出了学习心得,大赞开设传承班的重要意义,大扬石林彝族撒尼传统文化的深邃,大感参加《非遗传承班》的收获。大家在学习培训时都表示金显、金云老师在五十多年前就创作出这么好的经典作品,作为彝族撒尼的后人,我们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传承、传唱、歌颂、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大家还表示不仅要在各自工作岗位做楷模、做精英,还要做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继续传承、传播民族文化,让彝族撒尼子孙代代熟知彝族撒尼文化,让彝族撒尼文化代代相传。</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