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的市井美食一一白切狗

峥嵘

<h3>  说到雷州半岛上的美食,不得不说白切狗。白切狗虽登不了大雅之堂,大的酒楼食肆也难觅其踪,但不论是在湛江、雷州、廉江等市热闹街区的小店,乡镇集市大街小巷的大排档,还是在市郊大路旁的露天食摊,每当夕阳西下、炊烟枭枭的时昏,都飘逸和流淌着市井美食一一白切狗的清香。</h3><h3> 据考究欧美人基本不吃狗肉,狗肉在韩国最风行,每年消耗200万只狗,近年由于受西方的影响,吃狗趋势正在减弱。在我国古时候狗己是六畜之一,秦汉时期,食狗之风极盛,狗肉的品位高于猪肉。因受佛教传入的影响,加上北宋年间皇帝宋徽宗属狗,严令禁止杀狗。自些之后,在中原吃狗肉日渐式微,即使吃也是遮遮掩掩,如将狗肉叫地羊肉、香肉等,随后形成了“狗肉不上正席”的习俗。然而,在远离朝庭的闽、粤、桂、黔等地,则受影响较小,吃狗肉习惯沿袭至今,尤其在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一直视狗肉为美味佳肴,市井美食一一白切狗很受喜爱。</h3><h3>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狗肉为何有如此魅力?因为狗肉含的蛋白质远高于其它肉类,且质量佳,特别是含球蛋白比例大,使其本身有着特殊香味。狗肉还含有多种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十七种氨基酸,常吃狗肉,能提高人的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增强免疫力。</h3><div> 狗肉的烹饪方法风味百样。白切狗属于原汁原味,大味必淡粤菜系的烹调风格,用最清淡的烹调方式还原食物源本的鲜美。</div><div> 烹制白切狗从选择食材开始。首先,必须选用乡下家养、健康、肉用的土狗:其次,选择生长期一年左右的狗为最隹,如果太嫩肉质过于糯软,香味不足,太老则过于韧硬,不易咀嚼。</div><div> 食材选好后,烹制白切狗的工艺略为简单,放血去毛开膛后,放到大锅中焖煮。美食的关键在于汤的用料和火候及时间的掌握。汤的用料有:白芷、小茴、橘皮、八角、当归、生姜、绍酒等。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熬,嫩狗则熬时间短些,老狗则须多煮些时间,煮到狗肉放进嘴里不烂不韧且有嚼头才算是恰到好处。</div><div> 白切狗的蘸料调制是很关键的环节,蘸料对白切狗最后的味道起着半壁江山的、决定性的作用。一百个白切狗档,就有一百种蘸料的味道。食客往往是根据蘸料味道的优劣选择白切狗档,蘸料味道好的白切狗档食客盈门,每晚早早就买完打烊。蘸料味道是靠熬煮出来的,在锅内先倒入豆瓣酱,然后放入十三香、多味酱及香料等,烧开后调文火熬煮,边煮边搅拌。约一小时后,浓郁的香味溢出,酱液浓稠,蘸料便调制好了。</div><div> 白切狗煮好后用铁勾勾起上架,任由食客挑选,且根据需要斩而食之。经过焖煮的白切狗,肌肉纤维被软化,饱含水分,肉质的口感弹嫩爽滑、劲道十足。狗肉蘸上蘸料后,狗肉的独特纯香本味加上蘸料多重复合香味,诸味融汇,醇厚馥郁,美味可口,香纯不腻,使人饱食不厌,齿颊留香,回味无穷。</div><div> 我刚到湛江时对白切狗是不屑一顾的,在好友的带动下才渐渐接受,然后再到喜欢,现在却成了至爱,且有点"小瘾"了。如果有些时候没吃或离开湛江一段时间,就会想念白切狗。本人算是吃白切狗的资深食货,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从白切狗皮色上看,首选黑色的,黑色的味道好、营养价值高,选择顺序依次是"一黑,二黃,三花,四白";白切狗表皮起皱褶不选,太嫩,味淡,口感过于软糯没嚼头;白切狗刚出锅不久,肉中还有余温时口感和味道都好,是最佳食用时间,变冷后就差远了;白切狗的狗腩靠近腋下的部位是我最爱吃的,此部位滑嫩爽脆,鲜香可口。</div><div> 高档酒楼食肆有高雅格调,市井小店排档有别样乐趣。2014年第20届足球世界杯期间,我和几个球友隔三差五约聚在湖光快线傍的白切狗露天摊档,这里四周都是田野,凭风临水,稻香阵阵,凉风习习,觥筹交错之间大婉饮土泡米酒、大口啖美味白切狗肉,边看边谈论足球,气氛踊跃、热烈而快乐,现在回想起来真愜意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