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都已湮灭在时光里......

逍遥自在

<h3> 那些年……</h3><div> 文:晓阳</div><div><br></div><div> 花开了又谢,燕子飞来又飞走。时光不缓,故人已散,多少人已记不起容颜,记不得名字。那些年,都已湮灭在时光里。</div><div><br></div><div> 一、老屋</div><div><br></div><div> 老屋的墙上,挂着一幅曾祖母的照片,照片泛黄,轮廓清晰。曾祖母一如既往地平静注视着生活的旧居,面带笑意。</div><div> 照片是我的父亲画的铅笔素描。简单的线条,传神地勾勒,又让我记起曾祖母的样子。</div><div> 老屋的炕和火炉是连着的,砖垒的火炉烧的是煤,山西省是产煤大省,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我家也是烧不起煤的。为了做饭和取暖,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点。煤和烧土调成煤膏,配烧土多了煤点不着,烧土少了又太浪费煤。</div><div> 曾祖母年已八十有余,佝偻着身子坐在火边的小板凳上,眼睛眯萋,两手叉在袖口里,享受着炉火片刻的温暖。</div><div> 老屋的墙是土墙,窗棂上糊了一层麻头纸,冬日寒风凛冽,透过麻头纸的小洞,让你觉得彻骨地寒。曾祖母把我揽着怀中搂得更紧一点,至今仍能感觉到她的温暖。煤是呛人的,由于屋子四处透风,那个年代,也没发生煤气中毒事件。</div><div> 曾祖母平时吃饭已吃不了多少,亲朋小辈来看望她,拿着一条长条饼干,这在当时,是最好的美食。火炉边的炕头上、枕头边总放着这样的美食,曾祖母也舍不得吃,在我们哭闹时,就派上了用场。那时我只有五、六岁,弟弟更小,各种纷乱搅扰了曾祖母的清静,她高声地喊我爷爷:“快来看看你这俩孙子,太捣乱了……”。她只是喜欢静静地坐着或躺着。</div><div> 当时家里人口是最多的,曾祖母、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姑姑、我、弟弟、妹妹,一共九个人,家境虽然贫穷,四世同堂的日子一样欢乐。</div><div><br></div><div> 二、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div><div><br></div><div> 爷爷喜欢唱戏,剧种是上党落子。</div><div> 爷爷年轻时就是村里干部,从大队革委会主任、畜牧主任、林业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到大队保管,一干就是五十多年。工作之余,工作之中,总是喜欢唱上几段。</div><div> 村里经常是这样的场景,大喇叭在广播完通知,或者是谁家卖东西的广告后,就播出爷爷铿锵的上党落子的吟唱,给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山村带来难忘而又短暂的快乐。</div><div> 当时当村干部养不住人,赚的工分少的可怜,队里还是农业合作社,全体社员集体劳作,统一分配秋收成果。分的玉米老是不够吃,地里野菜从春天、夏天挖到秋天,冬天还要再腌成酸菜,变着法子地把野菜当作口粮,凑合着一年就过去了。衣服常常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摞在补丁上。为了谋生,爷爷又同他人组建西池先锋上党落子剧团,剧团也曾风生水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div><div> 白面平时是吃不到的,到了过年,白面还要配上淀粉、豆面做成三样面。奶奶教我把面在面盆里和来和去,和到三光(面光滑、手光滑、面盆光滑),软硬适中,用擀面杖在案板上擀成细细的薄片,洒上玉米面防粘,层层叠叠堆起,奶奶娴熟地用刀飞快地切出一条条的面条,煮好后配上肥肉、海带炒的臊子,香味扑鼻,那时的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人间美味。</div><div> 过年总要像个过年的样子,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忙开了,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总还要置办些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团子、白玉米面馍是过年期间必备的,团子是用黄玉米面、白馍是用白玉米面做的,小麦面粉几乎没有。团子象征团团圆圆,包了红豆甜在心里,白玉米面馍是走亲戚带的礼品。这些都要在腊月廿三以后赶紧地把玉米碾成玉米面,蒸成团子和馍,准备好好地、轻闲地过一个新年。既使是冬天,这些工作也不能早了,东西放一正月,太早了会坏掉,每家人都精打细算过日子。</div><div> 把玉米磨成玉米面,可以用电磨,也可用石碾子碾。那时村里刚有了电磨,可用电磨要用钱,为省钱只能用石碾子了。</div><div> 腊月廿三以后,街坊邻居都要用石碾子,村里石碾子有数的几个,根本忙不过来,大家都得排队等着,不论白天黑夜,常常是排了两三天还排不上。爷爷跟奶奶说:“先让大家用,我们最后晚上用吧。”</div><div> 晚上推石碾子时黑灯瞎火,奶奶拿条帚扫玉米时根本看不见,让爷爷点着了草把,看看碾到什么程度了,推碾子时就把草把熄了,草上的火星随着寒风吹拂闪闪发亮。</div><div> 深夜的乡村寂静得让人害怕,家家户户都还没接上电灯,地里庄稼收光了,又让口粮不够的乡亲筛查了一遍又一遍,把漏下没收的玉米都收尽了,地里跑的野兔、狼等动物根本没有吃的东西,你推石碾子时,冷不丁地就会发现,不远处的路口,闪着两点绿光,狼闻着气味找东西吃来了。</div><div> “哎呀,有狼!”奶奶喊起来,爷爷慌忙把闪动火星的草把随风挥舞起来……</div><div> 火着了,狼跑了……</div><div><br></div><h3> 三、写春联 过大年</h3><div><br></div><div> 爷爷多才多艺,父亲从小耳濡目染。</div><div> 说快板、唱戏、二胡、唢呐表演父亲样样拿手,再加上一笔好字,十六、七岁就在村里当了老师。</div><div> 当时学校是九年制学校,父亲除了教文化课,专门还成立了一个文艺班,学生有学二胡的,学唢呐的,学提琴的,说快板的等等,常常举办演出,学生都学有所成,在当时的公社,影响颇大。</div><div> 每逢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写字是我最乐意的事情,我拿起毛笔在纸上胡乱地画,给正写字的父亲添乱。</div><div> 父亲把一张大红纸从中间裁开,把一幅对联的纸,叠了几叠,轻轻放开,铺在桌子上,拿笔在砚台里蘸一下,在砚台边抹一抹,开始提笔写字。每写一行字,我拽着对联头,一下一下往上挪,不让墨汁流开。一副对联写完,整整齐齐地放在地下晾干。</div><div> 腊月底,爷爷、奶奶、母亲三个人忙得不可开交。我家除了要忙自己的,如打扫卫生、蒸过年的食物、缝制新衣、清洗衣服拆洗被褥外,一连好几天,父亲都要给乡邻写春联,对联内容还要自己现编,根本帮不上家里的忙。地下放不下对联,箱子上、床上、床下、桌上、桌下,不大的屋子里,到处都是对联,让人无处下脚。</div><div> 父亲就是这么热心,自己的事总往后放一放,凡别人有求于他的事,总是来者不拒,尽力而为。</div><div> 父亲对我期望很大,当时他是老师,让我看的书很多,小学期间,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我全看过,我是很努力的。全家竭其所有,送我一步一步走出去,都希望我能学有所成,自食其力。</div><div> 多年以来,我还是你的骄傲吗?</div><div> 想起父亲对我的三个期望: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心痛不已。</div><div> 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如今再没人问起。</div><div><br></div><div> 四、你是平安的,我就是幸福的</div><div><br></div><div> 正好的年纪,正好遇见你。</div><div> 那时我正彷徨,工作虽然顺利,却看不到未来。痛定思痛,有了你的支持,我义无反顾走出来。</div><div> 爷爷和父亲的才艺我没有承继下来,我只能做我专业擅长的事情,谈不上风生水起,却足够一家人生活。</div><div> 儿子顺其自然地来到了我的生命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长大成人。一年又一年,看见花朵从发芽长成花蕾、到逐渐盛放,我倾听花开的声音,就看见你成长的过程。</div><div> 从小你就是懂事的:</div><div> 懂得坚强。不到二岁,大人一时疏忽,你从床上摔下来,锁骨摔裂,眼泪在你眼眶里打转,怕我和你妈难过,你却没有哭。医生打针,你看见针头躲了一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又迎上前去,也没有哭。对我们说:“医生打了针,我就好得快了,就能出去玩了。”</div><div> 懂得分享。那时刚刚上了幼儿园小班,我们工作忙,幼儿园是日托,下午接你回家,你从口袋里拿出一颗鸡蛋,让我和你妈妈吃。怕别的小朋友看见嘲笑,又怕弄破了,从放学,我就看见你小手一直放在口袋里。老师只给你一个鸡蛋,你说小朋友都有一个,这是上午中间餐,中午还要吃饭、睡午觉,你是怎样把鸡蛋从上午装到下午,再带给我们。你说:“我想给妈妈吃。”</div><div> 懂得宽容。小学六年级,你在教室门口,有位同学玩笑过度,把你绊倒,手臂骨折,我还有心找找他的家长,让其给予一定的赔偿,你说:“算了,都是同学,他也不是故意的。”</div><div> 懂得努力。幼儿园放学回家后,没人追你,总会把书包打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缠着我一遍遍讲别的小朋友不知道的故事;小学时,作业写完了,仔细端详一遍,写得不好,撕掉重写,作业本不是写完了,是撕完了;初中时,遇到不会的难点,你翻课本一遍又一遍,听你妈一遍又一遍讲解,让你第二天再学,你总是要学到深夜自己弄懂了;高中时,你总是晚12点才回来,早上6点就走了。</div><div> 懂得帮助。家就是你初中时的自习室,院内有个同学,初中三年,陪伴了你三年,一放学就一起回来咱家做作业,你成绩不错,你做完了,一遍遍地给同学讲解着。</div><div> 懂得感恩。高中毕业,你离开我们到北京去了,山高水远,我们再也够不着你,不时地,却有东西从全国各地寄给我们,吃的,用的。你说:“我觉得好的,就想着给你们,不要只想着为我操心,你们也该浪漫就浪漫,要过好自己的生活。”</div><div> 想想你的话,你的事,都是暖心的。</div><div> 无论你长多大,都是我的孩子。不需要有多么的出人头地,登峰造极。只要你是健康平安的,我就是快乐幸福的。</div><div><br></div><h3> 2017.6.2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