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中新三己班同学影册、视频集锦(1965.7----2017.7)</h3><h3><br /></h3><h3> 一九六五年七月,无锡市一中六五届新三己班五十六位同学圆满结束三年初中学习,告别母校、老师和同学,继而考上各自的学校或走上工作岗位。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同学在漫长的岁月里几乎没有机会再见面,大家默默工作、生活在各自的城市和家庭。二零一六年六月由魏树萍、刘天策等同学发起并组织了部分同学的一次聚会,会上决定建立新三己班同学微信群、成立联络服务组,开始发动大家寻找"失联"多年的昔日同窗。通过半个月的共同努力,就落实到四十八位同学的信息。在冯老师和联络服务组的积极参与下,开始筹备新三己班的同学聚会。 </h3><h3> 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分别五十一年的四十一位同学和老师,在荣巷明乐居欢聚一堂、举办新三己班第一次同学聚会。在此后的近一年中,共举办了四次全班聚会,小范围的茶会、宴请、病伤慰问、看望家属等活动十多次。值同学会一周年之际,特将聚会、茶会拍摄的部分照片、视频j集锦成册,供大家观看和收藏。</h3> <h3> 昔日年少风华正茂,可惜照片朦朦胧胧。各位能在照片中找到当年的自己吗?</h3> <h3> 冯老师当年大学毕业就当我们的班主任。在二年时间里和大家相处和谐,关心、教育我们,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终身难忘。</h3> <h3>前左三陈从云</h3> <h3>后左二蔡荣兴、唐建清</h3> <h3> 左高竹平、胡伯颖、吴铁生、俞宏焕,前左三周产生、张衡、李燮范</h3> <h3>左董正、蔡钰林、沈锡兴、韩华森、张大中、荣志煜、杨锡涵</h3> <h3>左李锡松、蒋亚辉、吴仁谱、许志熙、华家驹、汪正言、沈荣林、刘天策</h3> <h3>左一沈国平、左三陈士清、范旭东</h3> <h3> 左二李海麟、蒋乾治、邵子初、徐耀兴</h3> <h3>左三黄利娟、陶锡英、魏树萍</h3> <h3>左沈亚庭、惠月华、张永芬、黄建萍、李云秋、刘牛娣</h3> <h3> 左赵启志、张雅芬、苏妮澜、姚懋梅、郑凤仙、朱锡仪</h3> <h3>左钱璐璐、范玲娣</h3> <h3>后左三马士娣</h3> <h3> 以下六张照片是我们班三位男同学、三位女同学,分别出生在1947、1948、1949年,拍摄于1965年、1990年左右和近期(其中吴仁谱同学已经离世)。把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放在一起,同学们从他们外貌的变化和近况中不难看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谁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真是光阴似箭、今非昔比、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啊!下图蔡荣兴同学。</h3> <h3> 赵启志同学</h3> <h3> 张大中同学</h3> <h3> 黄利娟同学</h3> <h3> 吴仁谱同学,他只有二张照片,其中一张拍摄时56岁。</h3> <h3> 刘牛娣同学</h3> <h3> 这是一张十三年前部分同学和冯老师的一次合影,从照片大家能看得出,<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七十和六十区别是很大的。</span></h3> <h3> 最早发起同学聚会的十个同学在吟苑合影</h3> <h3> 2016年7月15日,分别五十一年的41位同学和老师在荣巷明乐居汇聚一堂,举办了第一次同学聚会。会上大家畅谈分别多年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能在古稀之年聚会交流倍感亲切和高兴。在本次聚会中,同学们通过讨论,一致同意班同学聚会及各类活动费用均以AA制方式,这样既方便活动经费的支付,又能兼顾到同学会的持久开展。</h3> <h3> 冯老师在会上讲话</h3> <h3> 谢玉书发言</h3> <h3> 李海麟发言</h3> <h3> 俞宏焕发言</h3> <h3> 陈明达发言</h3> <h3> 和远道而来的张永芬合影、前右一张永芬。</h3> <h3> 女同学和冯老师合影</h3> <h3> 认真听老师讲话</h3> <h3> 男同学和老师合影,右二是从成都来锡<span style="line-height: 1.5;">的蒋亚辉、右一蔡钰林.</span></h3> <h3> 左郑凤仙、冯老师、胡伯颖、张雅芬</h3> <h3> 陶锡英、刘牛娣、赵启志、范玲娣</h3> <h3> 冯老师和胡伯颖</h3> <h3> 朱锡仪、黄建萍、赵启志、黄利娟、张雅芬</h3> <h3> 边吃边聊</h3> <h3> 韩华森、李锡松、苏妮澜、徐耀兴、魏树萍</h3> <h3> 许志熙、蔡荣兴、杨锡涵</h3> <h3> 为两蒋(蒋乾治、蒋亚辉)拍照留念</h3> <h3> 同学们送上一束鲜花,感谢老师多年的教育和培养。</h3> <h3> 左一沈荣林,右一沈锡兴</h3> <h3> 一起合个影</h3> <h3> 女同学和冯老师合影</h3> <h3> 举杯祝愿。左二张大中、左四李燮范、唐建清。</h3> <h3> 右一谢家坤</h3> <h3> 笑得多开心</h3> <h3> 献花代表和冯老师合影</h3> <h3> 再拍一张留下纪念</h3> <h3> 赵启志和谢玉书叙旧</h3> <h3> 和从上海、石家庄赶来聚会的左一许志熙、左二蔡荣兴合个影。</h3> <h3> 没有不散的宴席,同学们握手话别。</h3> <h3> 席散人去还有说不完的话</h3> <h3> 到车站接从徐州来锡参加同学聚会的张永芬</h3> <h3> 到火车站送张永芬回徐州</h3> <h3> 大家互相敬酒、叙旧。</h3> <h3> 2016年9月26日新三己班第二次同学聚会在太湖工人疗养院举办,有28位同学、老师参加。没有拍摄照片,只留下了这一段珍贵的视频。</h3> <h3> 2016年秋,汪正言母亲100岁大寿,同学代表前去祝寿。</h3> <h3> 和汪母(前排中)合影,右一汪正言。</h3> <h3> 2016年11月4日在梅园二号饭店举办新三己班第三次同学聚会,有36位同学、老师参加。本次聚会通过大家讨论决定:从2017年起,同学会每年举办二次,上下半年各一次。</h3> <h3> 女同学和冯老师合影</h3> <h3> 冯煜珠老师和李万金老师合影</h3> <h3> 在同学群中能看出冯老师有多么看轻</h3> <h3> 这次聚会适逢新三丁、戊班也在梅园二号,陈从云、谢玉书和左一戊班周庆庆合影。</h3> <h3> 毕业于棉花巷小学的部分同学一起合个影</h3> <h3> 钱璐璐摆个姿势留个影</h3> <h3> 魏树萍、赵启志、张雅芬</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2017年春节茶话会在惠山古镇园林茶室举办,20多位同学和冯老师参加。</span></h3> <h3> 董正在发言</h3> <h3> 大家边听、边聊、边吃、边喝。</h3> <h3> 兴趣来了就唱上一曲,视频是钱璐璐用俄语唱歌。</h3> <h3> 陈明达高歌一曲</h3> <h3> 四月初部分同学、冯老师和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姚懋梅一起合影留念,后左五为姚懋梅。</h3> <h3> 赵启志为老同学践行</h3> <h3> 2017年4月25日新三己班第四次同学聚会再次在梅园二号举办,有31位同学、老师参加。大家畅谈了同学聚会的体会、感想,对同学会提了积极、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本次聚会特别邀请已故吴仁谱同学的爱人、戊班盛培琳同学和黄建萍同学的爱人陶先生参加。</h3> <h3> 赵启志首先发言</h3> <h3> 冯老师讲话</h3> <h3> 刘天策发言</h3> <h3> 沈锡兴发言</h3> <h3> 陈从云发言</h3> <h3> 荣志煜发言</h3> <h3> 韩华森发言</h3> <h3> 钱璐璐发言</h3> <h3> 苏妮澜发言</h3> <h3> 董正发言</h3> <h3> 魏树萍总结发言</h3> <h3> 合个影留作纪念,前左四盛培琳。</h3> <h3> 左三黄建萍爱人陶先生,左二沈兰娣。</h3> <h3> 静心听取同学、老师的发言,左韩华森、范旭东、李燮范、徐耀兴、沈荣林。</h3> <h3> 能看出来是张雅芬在发言吗!</h3> <h3> 黄建萍和冯老师</h3> <h3> 茶余饭后不能忘了看手机</h3> <h3> 刘牛娣在梅园二号独影</h3> <h3> 都希望和老师一起合影</h3> <h3> 黄建萍、冯老师、赵启志</h3> <h3> 胡伯颖、吴铁生、徐耀兴、张大中</h3> <h3> 三位老同学一起留个影</h3> <h3> 这是1965年初中毕业照片中的李云秋同学。她目前生活在南京,是我们班群中三个尚未与大家见面的同学中的一个。由于李云秋同学家事较忙 ,四次同学聚会未能如愿,我们都希望能在下一次聚会中见到她。</h3> <h3> 这是1965年初中毕业照中的马士娣同学,她目前定居在连云港。由于身体和其他原因,也是班群中没有和同学们见面的一个。大家迫切希望能在下一次同学聚会中与她碰面。</h3> <h3> 这是尚未见面、在上海定居的沈国平同学,也是班群中没有与大家见面的唯一男同学。上海距无锡很近,高铁也就四十分钟,盼望老沈同学年末一定参加三己班同学聚会,共同庆贺我们的生日。大家都真诚、迫切地等待着你们三位的到来。</h3> <h3> 编后语</h3><h3>一、本次影册由于拍摄水平有限,影像及取景不够理想。尤其是六五年学校拍摄的毕业照,时年条件较差,相隔时间又长,给我们辨识当年的同学带来困难,如有不对,敬请谅解。</h3><h3>二、由于我们联络服务组准备不充分,考虑欠周全,没有安排专人拍摄照片,所以好多值得留念的像、景没法呈现给大家。我们会在以后的同学聚会中加以改进并逐步提高拍摄水平。</h3><h3>三、同学是我们一生的记忆,也是我们诚挚的朋友。趁着大家身体还硬朗,多聚聚、多聊聊;快乐比烦恼好,喧泄比痛苦好。同学们在一起,可以忘了年龄,淡泊名利。希望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平安顺利。</h3><h3> 新三己班联络服务组 2017.7.1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