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哥曾广正

曾月

<h3>  一</h3><h3><br></h3><h3> 二十多年前,我和三哥在山岭上放牛,在林子里捡到一根竹棍,光滑的竹皮,均匀的竹节,和电影《少林小子》里的少林棍一样。我拿在手里,学着李连杰的动作挥舞起来,呼呼的风声让我很得意和满足。三哥接过竹棍,摸摸光滑的竹节,又将竹棍竖起来,眯着一只眼往竹筒里瞧,那有什么好看的,不知道他搞什么鬼。三哥把竹棍拿回家了,第二天放牛又把它带出来,却见上面多了几个孔,是他夜里用烧红的铁丝钻的,三哥横拿着竹棍,居然叽里咕噜吹出几个高低不同的音来。那时候我们十来岁,上小学。 &nbsp;</h3><h3> 三哥就是曾广正,我二伯的儿子,比我早出生十六天,如今是东莞电子科技学校的声乐老师,小有名气的青年男高音。小时候做梦都没想过,三哥的人生竟然会与音乐打上交道。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没上过音乐课,不是因为逃课,而是我们那乡村学校根本就没开音乐课,也没有音乐老师。家里就更没有音乐氛围了,祖祖辈辈都是跟土地打交道的,没有谁接受过音乐专业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三哥却喜欢上了音乐。我们俩在三哥家楼顶上吹笛子时,老是传来二伯的责骂:"你们俩一不看书,二不干活,成天里拿根烧火棍呜呜吹,吹得出金子来?吹得出银子来?"二伯骂起人来中气十足,声音洪亮浑厚,穿透力极强。也许这是三哥优良嗓音的源头,他遗传了二伯的嗓音条件,这是三哥唯一有利于音乐学习的家庭基因。</h3><h3> 高中毕业时,三哥的高考成绩离大学还有点差距。二伯辗转反侧了几个晚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让三哥学泥水匠,因为三哥身强体壮,浑身有力气,可以学一门靠力气和技术养家糊口的手艺。二伯说三哥性格憨厚,不会精打细算,如果让他去做猪贩子、卖老鼠药之类的小本生意,肯定会亏得一塌糊涂。三哥当然不愿意学泥水匠,也无意于猪贩子、卖老鼠药,暑假里意志消沉,和几个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四处溜达,却意外地听说学音乐专业可以考大学。于是三哥回来找我商量,我那时中专刚毕业,即将分配到镇里的一所小学教书。两个人一合计,决定去长沙拜师学艺,重新参加音乐类的高考。</h3><h3> &nbsp;</h3><h3> 二</h3><h3> 事实证明,我们俩的决定是多么英明。三哥学起音乐来如鱼得水,进步神速。仅仅培训了半年时间,他的笛子演奏已经初具规模,有板有眼了。他以笛子为主专业参加音乐类的高考,上了本科分数线,不过最终因文化分未达标而名落孙山。不过不要紧,三哥对追求音乐梦想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把握。第二年卷土重来,又是专业成绩优异,文化成绩拖了后腿,不过比上一年要强,达到专科分数线,被录取到衡阳师专。三哥开启了琴房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大学生活。在上声乐基础课时,钟卫军老师发现了三哥的嗓音潜质,对他说,你这嗓音条件不学声乐太可惜了。于是,三哥又一次改弦易辙,弃笛子而改学声乐。冥冥之中每个人都有一种命运的安排,注定着人生的方向,很幸运,三哥在重要关头的两次选择,都歪打正着,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歌唱。在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三哥开始了系统而正规的声乐训练,从意大利古典歌曲、艺术歌曲,到中国的民歌小调,三哥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h3><h3> 两年后,有了一个专升本的机会,通过考试,三哥考上湖南师大音乐学院,师从袁路安教授,继续进行本科学业的学习。其时,我已离开小学教师岗位,通过高考,在师大音乐学院上大二了。三哥的到来,让我的学习和生活多了一个良师益友,我们经常在琴房切磋技艺,探讨声乐的奥秘。三哥仍然着重于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民歌的训练,并适当学习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为了生存需要,我们俩在校外办了一个高考音乐培训班,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也积累了一些音乐教学经验。</h3><h3> 毕业前夕,三哥南下广东,四处面试找工作,却没想到,因为非典,耽误了一次英语补考,回到学校拿不到本科毕业证。三哥找了很多关系帮忙,最终都没有拿到,两年本科白读了,三哥的青春被母校狠狠地撞了一下腰。想起那些校门都没进过,却拿到毕业证成为荣誉校友的名流、官商、冠军之类,三哥很愤然,但也很无奈。带着这份愤然和无奈,三哥去了广东,先后在中山、东莞几所学校任教。由于没有本科毕业证,三哥的编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他在飘忽不定的无编制岗位上,拿着微薄的工资,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修炼内功。幸好学校没出什么事故,要不然三哥这种临时工肯定是第一个被顶上去,成为替罪羊的。好在上帝是公平的,在给三哥转编之路布满荆棘的同时,也给他的歌唱之路铺上了红毯。</h3><h3><br></h3><h3> 三</h3><h3> 此后几年是三哥歌唱事业的重要阶段,他韬光养晦,钻研了大量中外声乐作品。每到周末以及寒暑假,三哥就乘长途汽车去星海音乐学院,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杨岩教授上课,一上就是四年,在杨教授的指导下,三哥的歌唱技能得到极大提高,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三哥开始参加各种声乐大赛,积累舞台实践经验。同时,他四处拜师学艺,参加大师班,听声乐讲座,曾得到男高音歌唱家白萌、戴玉强、张亚林,男低音歌唱家栾峰等老师的指导。厚积薄发的三哥,在声乐舞台上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是一组获奖记录:2007年11月深圳市第二十届"荔枝杯"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组第一名,2009年9月广东省第九届"百歌颂中华"歌唱大赛金奖,2012年6月首届"大海之声"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铜奖,2013年1月CCTV第十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海南赛区选拔赛美声组第一名。将获奖记录罗列出来实在是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但想起每一项乏味的记录背后,三哥都曾经历了精心的准备、漫长的等待、莫名的紧张,激烈的角逐,以及成功的喜悦,便感受到这些记录不同凡响的份量,以及它们对于三哥的意义。</h3><h3> 2013年,三哥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尽管在广东省声乐界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仍然是一介临时工。多年的悬梁刺股有了回报,三哥考取了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再次走进校园,没有喜悦,没有激动,昔日的毛头小伙儿已然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三哥感慨万千,唯有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串沉甸甸的获奖记录是他三年硕士生涯的答卷:2013年12月浙江省第二届青年歌手大赛美声组二等奖,2014年10月浙江省第13届新作品演唱大赛金奖,2015年9月"珠江.凯撒堡钢琴"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美声组二等奖,2016年12月第八届"神州唱响"高校展演美声唱法教师组第一名。从这份呆板的获奖记录上,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三哥获奖的赛事规格已经由省级上升到国家级。硕士毕业后,考虑到妻儿,三哥依然回到东莞,他的平台更高,视野更开阔,编制也得以解决,他将继续在声乐演唱的道路上执着地求索。</h3><h3> &nbsp;</h3><h3> 四&nbsp;</h3><h3> 三哥的演唱擅长高音,学声乐以来,他在音域上从来就没有遇到过障碍。我则和大多数爱好声乐的朋友一样"逢G破",即一首歌曲前面的铺垫蓄势部分都唱得很好,而一到高过小字二组G的音就会"嘎"一声唱破,留下一地尴尬。而三哥不管多高的歌曲,都能流畅婉转,从头唱到尾。三哥到底能唱多高呢?记得有年暑假,我们回了邵阳老家,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约了几个好友一起去爬雪峰山,秀丽奇崛的美景触发了我们的兴致,我们一边走一边唱。三哥挺了挺胸脯,手臂一挥,一首陕北民歌脱口而出,好家伙,高亢的音调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音线在山峰与山谷之间回旋荡漾,惊起满山的鸟雀。三哥的歌声刚住,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接着雷声轰隆,不一会居然哗啦啦下起雨来。有点碰巧,我们笑三哥,你的高音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三哥傻呵呵地一个劲儿说,纯属偶然纯属偶然。我记下三哥唱的那个高音,回去拿琴一量,我的天,比嗨F还要高。</h3><h3> 当然,唱歌光有声音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三哥能唱出点名堂,除了漂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更重要的是他动人的乐感。乐感这东西,说起来有点玄乎,就像女人的温柔、男人的刚烈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通过努力不一定能学到。三哥唱起歌来悦耳动听,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优于常人的乐感。他对力度、速度的处理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总是那么细腻周到,对歌曲风格的把握总是那么准确鲜明。加上他的舞台表演,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出音乐的气息,他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若处子。他的神情、身体姿态,全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给听众奉上无尽的审美享受。</h3><h3> 三哥的歌路很宽,唱什么歌就有什么味道,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就不用说了,那是三哥最拿手的,一口气能唱很多首。《冰凉的小手》《今夜无人入睡》《春风啊请你唤醒我》,这些对于男高音来说十分惧怕的曲目,三哥却张嘴就来,就像吐一块嚼碎的口香糖一样简单。奇怪的是,三哥的英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唱起意大利语来却十分正宗和到位。中国民歌的演唱,三哥也毫不含糊,无论是北方豪放粗犷的山歌,还是南方细腻温婉的小调,三哥都能拿捏得当,风格突显。家人、朋友聚会时,三哥会唱唱流行歌曲,跌宕起伏和有技术含量的那种,三哥将美声唱法的技巧运用到流行歌曲的演唱中,气息和情感控制得惟妙惟肖,竟然与原唱者有异曲同工之妙。</h3><h3>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作为一名声乐老师和歌唱演员,三哥的这些特点是十分可贵的,他的优点还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以免有虚假广告的嫌疑。</h3><h3> &nbsp;</h3><h3> 五</h3><h3> 人无完人,三哥的优点很显著,缺点也同样很突出。其一,三哥不会经营自己。自从三哥显露出歌唱的潜质和能力后,我就一直期待着他声名鹊起、名利双收。然而很让我失望,他仍然只沉浸在歌唱当中,清心寡欲,那些沽名钓誉的事儿好像跟他没有半点关系,我至今没沾到他半点洪福。我说你就不能多印几张名片,多弄几个头衔,抽空多发几条朋友圈。你拜过那么多名师,就不能在人前多提提?谁谁的关门弟子,谁谁的得意门生,很有用的。如今但凡有点成就的,哪个不是相互提携、共赢互惠啊,名师出高徒,高徒产名师。最不济的,你也可以参加个星光大道、家庭梦想之类的节目,在电视上露露脸,以你这水平,跟那些个唱歌离调的人比,拿个冠军未必就降低了你的身份?还有,应该请个名家大咖给你写传,趁机拉面大旗做虎皮,有粉丝有影响。而我这无名鼠辈,既无文采,又无文名,写出来的东西只怕没人看。</h3><h3> 其二,三哥不会享受生活。在我的常识里,有点名气的人生活应该是流光溢彩、绚丽多姿的,最好还带有点隐秘和叛逆。他们有和自己一样成功人士的交际圈,经常参加各种豪华的聚会和宴席,闲暇时打打高尔夫,装模作样地聊聊高雅音乐。当然三哥还没出名和富裕到那个程度,但至少也要向那样的生活看齐和靠拢啊。即便高攀不上那种显贵的生活方式,一般饮食男女的生活水平还是得赶上吧,买套宽点的房子,换辆好点的车子;没事喝喝茶,有空多参加些聚会,积累些人脉资源;还有,东莞几年前不是那男人的天堂、家门口的皇宫吗?应该去体验体验。可我至今仍看不到三哥有任何努力提高生活水平的迹象。你看,他的生活多么枯燥无趣,除了唱歌,还是唱歌,三天两头往外地跑,赚到一点钱就投到声乐学习中,宁愿交学费、住宿费,为铁路、航空、各种音乐厅做贡献,也不愿意拿出来改善生活条件。这么多年了还住着学校的租房,开着辆破二手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泡吧,严格恪守着一个嗓音工作者的作息规律和职业操守,如同一个苦行僧一般守候着自己的精神家园。</h3><h3> 其三,三哥不会拒绝别人。我暗暗地观察过很多名人,他们对着镜头的时候满脸亲切,和蔼得能融化一座冰山,一旦离开镜头,马上就会变得冷若冰霜,他们面无表情,拒人于千里之外。拒绝是他们本能的自我保护,高冷方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和气质。多酷啊,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然而不开窍的三哥,仍然让我失望,他一点儿都不懂得拒绝。你看他始终傻呵呵的样子,见谁都主动打招呼,哪里像个有点名气的歌唱演员。更有甚者,不管谁邀请他参加演出,他连报酬都没谈,乐呵呵地就去了,站上舞台就开唱;远远近近有找他学声乐的学生,他也不问问人家交多少钱学费,打开琴盖就给人家练声,一点都不珍爱他苦苦追求来之不易的技艺和价值。</h3><h3> 三哥的这些缺点,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改正。当然,三哥的缺点再多,也不影响我对他演唱的喜爱,我的手机铃声是三哥的歌,车内音像是三哥的歌,在空旷无人的街道上行驶时,我会被三哥高亢辉煌的高音所震撼,为他细若游丝的半声而动容。听着三哥的歌,心里会涌起阵阵的感动,为有一个这样的三哥而骄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