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漫山的桐花落尽,夏天渐渐显示出她的威力,如诗如画的五月,榴花似火。这时如果你能回到老家,细看老屋后山上,一定还可以看到那灿黄如云的相思树,正盛开着那满树的相思花儿。
老屋,曾经那么热闹的老屋,如今只有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愿离去,守望着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抚摸如今的苍凉与荒芜。我问老人,为什么不住儿孙建起来的楼房?老人说,老屋冬暖夏凉,舒服!
老屋坐南朝北,是典型的“三堂二横”式客家民居。屋后,是半环形的小山,山上翠竹成林,佳木繁荫。三棵两人合抱的相思树,如遒龙般前伸着它的枝干,仿佛在守卫着老屋。老屋的主体,有上、中、下三堂,且设二厢形成院落,前设门楼,两侧加横屋各十间,屋前有方坪,坪前还有半圆形鱼塘,老屋建筑材料特殊,结构坚固,曾有整齐的结构美,只是年久失修,如今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泥砖瓦盖的房子曾经给我们的庇护,那伴着我们长大的时光,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我没有去计算老屋的占地面积,记忆中,老屋人丁兴旺,每一个拥挤的房间似乎都住满了人,每一个简陋的房间,都是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家。除了厨房,正间往往是一家四口、五口人都挤在一起。学习、会客、休息、储藏……集多功能于一体。真不知道,那时候的我们,是怎么挤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