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条”面

樂樂

<h1>  面条,谁没吃过?有种面条不是手擀出来的手擀面,不是手抻出来的拉面,不是刀削出来的刀削面,也不是机器压出来的切面,而且食材不是小麦粉,也不是米粉。你吃过这样的面条吗?给你两个提示:这种面条的<font color="#167efb">特色之一</font>是用双手和特制工具将发酵的玉米面攥、挤、甩而成。<font color="#167efb">特色之二</font>是因玉米面发过酵,所以面条带有一股特殊酸味。猜到了吗?</h1><h1> 如果你不是东北银很难猜到的。它就是<font color="#010101">东北</font><font color="#ff8a00">酸汤子,又称汤子</font>。酸汤子不是带酸味的汤,是带酸味的面条。它是东北满族人常吃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流行于东北辽宁省东部,如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吉林省东南部,如通化市,黑龙江伊春市等地。</h1> <h1>  我第一次吃酸汤子是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父母因工作调动来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我也有了接触满族地道小吃的机会。那年正赶上电视热播女排比赛,我家没有电视,就跑到邻居家看。正看到兴头却到了晚饭点儿,又舍不得走开,热情的孙姨亲切地说: “ 今天家里做酸汤子,不如你们就在这儿吃吧!”我和小弟一听忙拍手称快。</h1> <h1>  节目间歇期,我来到厨房看孙姨如何料理。那是乡土气息十足的炉灶,大铁锅直径有半米,锅下烧的是事先劈好的木柴,正吐着熊熊的火苗,锅中的水在嗞嗞作响。面盆里放着自制的玉米酸汤子面,发过酵的酸汤子面不同于一般的发酵白面,它呈金黄色,比较稀,表面还附有水份(由于玉米从发酵到制作成酸汤面的过程较为复杂,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饮食大饕可到网上查看。)。等大锅水一开,孙姨把酸汤子套套在右手大拇指上,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酸汤子套。那<font color="#167efb">酸汤子套</font>是一个用罐头盖的薄铁片卷成的小漏斗,小漏斗有一寸多长,大头口径有2厘米,小头口径约5毫米,外侧有一套指环,可以套在手指上,用时大头口面向手心,小头口面向手背。</h1> <h1>  接着,她从面盆里揪出一小块面团,把面团<font color="#167efb">攥</font><font color="#010101">在</font>手里,右手五指并拢托着面团,左手把那酸汤子面往套在右手拇指上的酸汤子套里用力<font color="#167efb">挤</font>,并且两手同时在大锅上方顺着锅边转圈儿<font color="#167efb">甩</font>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那金黄色的酸汤子面条便乖乖地从小漏斗的小头口吐出来,落入滚开的大锅水里,由于孙姨会用巧劲,甩出的面条足有20厘米长!因为酸汤子是用双手这样攥、挤、甩制作而成,所以这个过程叫“<font color="#167efb">攥汤子</font>”。很快大锅里就落下数条“金条”,片刻后,落入水中的“金条”就浮出水面,那一锅的“金条”,仿佛是盛开的金菊花,很是好看。</h1> <h1>  攥汤子除讲究事先准备好发酵适度,干稀适中的酸汤子面,以及攥、挤、甩技法,还讲究动作紧凑、有条不紊。攥汤子的过程中要将灶下火烧旺,还要不时地用勺子搅开大锅内的汤子以防“金条”粘在一起,坨了。如果整个过程,一人包办,那她一定是个手脚麻利的巧妇!孙姨就是这样的人,她攥汤子的悠然自如简直就是才艺表演!</h1> <h1>  看孙姨攥汤子很过瘾,我也手痒痒的,便向孙姨讨来另一只汤子套,一步步跟她“学艺”。刚开始挤时,汤面从手指缝、手腕往外跑,就是不从汤套的小口出,挤不出面条着急,再加上大锅的热气,一会儿就浑身是汗。学了半天,费了好大劲儿偶尔能挤出一条,却只有三四厘米长,而且粗细不均。看来我要想达到孙姨“攥汤子”那样地游刃有余,不知要反复操练多少次。<br>  酸汤子起锅了!连汤带面盛碗,撒些翠绿的葱花和香菜提味,浇上酱油和麻油调味。还没吃就早已被那金黄色、半透明、飘着特殊酸味的酸汤子吸引住了!一尝,面条口感绵柔、细腻而有弹性,微微的酸味,玉米的甜谷香,加上葱香、香菜香、麻油香刺激着味蕾,那种美妙的味道,至今难忘。 </h1> <h1>  往事如烟,八十年代初,中国人的生活不算富裕,邻里和睦,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会盛上一碟一碗请邻居品尝,小巷时常充满欢声笑语。现如今,住在“石屎”大楼(“石屎”广东话,是混凝土的另一种说法。)里的人们见面连声“早上好”都吝啬得不肯开口,更别说盛情邀请你来家坐客,为你亲自下厨煮食美味了。人们凡事追求“快”,再难寻找到肯花慢工夫,为你用古老的酸汤子套展示技艺表演一样,一条一条制作“金条”面的人了。</h1><h1> 多年前,在邻居家吃一碗酸汤子是再平常不过小事了。多年后,忆起那个夕阳西下,宁静的农家小院,我和小弟坐着小板凳,围在邻居家的圆桌前,一边和小伙伴谈论女排的拼搏,一边细细品尝纯手工制作的酸汤子,仿佛是一张金黄色的旧照,珍贵难得。</h1> <h3>  <font color="#808080">现今,酸汤子已成为东北名吃之一,为满足诸多食客的口腹之欲,汤子也改用专门酸汤子神器压出来了,如下面图片所示。<br>酸汤子有很多吃法。</font></h3><h1></h1><font color="#808080">1) 汤面。汤面夏天吃开胃、消暑止渴;冬天吃暖身省神。汤面有两种,清汤面和荤汤面。</font><div><font color="#808080"> 清汤面:从锅里盛出汤面,加到事先准备好的汤中,汤可简单的只有青菜、香菜、葱、盐、酱油。边吃酸汤子边就着几样农家小菜,如凉拌海带丝,青椒土豆片等,很有田园风味。<br> 荤汤面:锅里放上油,用葱花、生姜等炝出香味,将用料酒腌好的猪肉上锅炒,再添上水,水开,攥汤子,汤子熟后连汤带面,盛碗即可食用。 </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 <br>2 )拌面。如果你喜爱吃凉爽的,可将酸汤面条过水沥干,拌点儿辣酱、瘦肉丝或者青菜丝,随你口味想加什么菜都可,也别有一番风味。<br>  </font></div><div><font color="#808080">3)炒面。荤炒、素炒各有千秋。</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