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梅里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雪山,南接碧罗雪山,气势磅礴,蔚为大观。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怒江和澜沧江夹峙的梅里雪山,冰峰横亘,雪峦连绵,云雾缭绕,天上人间。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的雪峰有13座,素有“太子十三峰”之称。习惯用十三峰统称梅里雪山,但远不止这十三峰,十三是藏语中的吉祥数字。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高耸入云,伟岸傲立,雄冠彩云之南,为云南第一高峰。在拉萨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远眺西南方向,五彩云层中就有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卡瓦博格意为“白色雪山”,被称为雪山之神。</div><div> 梅里雪山是藏区人们的朝觐圣地。如果不朝拜梅里雪山,死后不会有好的归宿。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藏民牵羊扶拐口念佛经手转经筒绕山焚香地朝拜,络绎不绝。二世大宝法王噶玛巴1268年朝圣卡瓦格博之后,确定了梅里雪山的内外也叫大小转山路径,700多年以来,这两条转山路线仍然处于原始状态。</div> <h3> 遇见神山 心藏般若</h3><h3> 心心念念的梅里雪山外转终于开启旅程。</h3> <h3> 这一段徒步路程有着最绚烂的色彩和最妖娆的流水,一路高耸的参天大树和一路倒伏的巨木残骸,组成了生与死的绝美图景。</h3><h3> 看,巨树倒下后旁边一棵树苗又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h3> <h3>“在那高高的生死界山顶,</h3><div>白骨骷髅堆成了小山包。</div><div>有缘者能见到真佛面,</div><div>无缘者只能见到阴森白骨。”</div><div><br></div><div>在这首广为传唱的藏族歌谣中,</div><div>生死界山即指多克拉垭口。</div><div><br></div><div>我们一行7人现在要翻越的即是多克拉垭口。</div> <h3>进山第2天下午过4300米多克拉垭口,准备上垭口时天起浓雾,又下起雨来,我登上垭口时全对7人还有2人在半坡上艰难的往上爬,领对令我们稍等同伴一会,顺朝拜莲花大师(垭口左边百米远比垭口高出百米的山峰传说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朝拜后休整期间我回望上垭口时的方向只见雪坡上有2个人影在往上爬,他们身后完全不见路印,而再往底下却是深不见底。这时都不敢相信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片刻回过神来再去探垭口另一面我们要下去的路,只见白雪深渊不见路,而此时雾气更大了,见这场景我整个人都震撼了,由内心最深处发出最虔诚的求助:求卡瓦格博神保佑我们全对平安顺利翻越垭口。</h3> <h3>平安翻越了多克拉垭口,一路下坡,又开始进入茂盛的原始森林中。</h3> <h3>梅里雪山茂盛的树萝很有意境,树萝是高海拔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原始森林中才特有的植物,它寄生于各种树木之上。</h3> <h3>进入藏区,途经云藏丙察察线察瓦龙乡,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土石公路上,沿怒江过著名的大流沙小流沙,一路惊心动魄,见证西藏的苍凉之美。</h3> <h3>高海拔徒步中的意外惊险不可避免,但我们身处其中必须勇敢面对,就在过苏拉垭口上至4千500米处时右边山峰传来像打雷的巨响声,当时我们不明就里,本能反应赶快向左边山峰奔跑,巨响声有十几秒后停止,我们也停下来后才知是山体落石,还好山峰离我们有数十米远,有惊无险,但这轰隆隆的巨响声却实怪吓人的。</h3> <h3>梅里雪山外转第7天过海拔4800米苏拉垭口,狂风 惊雷 雨雪等极端天气是高海拔垭口不可预测的气候,其中有位对友在冲刺垭口时出现高反和失温,而此时突起浓雾,雨水随至,情况危极,好在我们的领队强憾,硬把这个对友给拽过垭口了,有惊无险。</h3> <h3>梅里雪山外转第8天安全出山,感谢对友和领队齐心协力,感谢马帮鼎力相助,感谢梅里惊艳的美景和愉悦的感受!</h3><h3><br></h3><h3>想起我们走过的路 感受过往的风景 忆起内心的愉悦 放下一切随心去旅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