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氧都】——上思</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思县<br /></h3><h3> <br /></h3><h3>上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十万大山北麓,介于东经107°33′~108°16′,北纬21°44′~22°22′之间。东与钦州市交界,南邻防城各族自治县,西与宁明县接壤,北与扶绥县毗邻,东北与邕宁县相连。县境东西长约68.1公里,南北宽约49.5公里,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1.2%。</h3><h3> <br /></h3><h3>县城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仅100公里,距广西最大的海港防城港116公里,距中国边境重镇东兴市130公里,为防城港市唯一市辖县。</h3><h3>2011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授予上思县"中国氧都"称号。</h3><h3> <br /></h3><h3>县城位于东经107°58′48″北纬22°5′00″县城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仅100公里,南宁国际机场75公里,距广西最大的海港防城港116公里,距中国边境重镇东兴市130公里,为防城港市唯一市辖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h3><h3>上思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6.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达114.39千卡/平方厘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雨量1217.3毫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为各种动植物最适生长区之一。</h3><h3> <br /></h3><h3>上思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是终年气候温暖,霜期短,干湿季划分明显。冬季主要受北来大气团所控制,一般晴朗、干燥少雨;夏季主要受南来的热带和附热带海洋气团所控制,一般炎热多雨。由于受十万大山地形影响,全年多东北风,夏季受东南气流影响,形成炎热的时间长,雨量适中,温差不大。</h3><h3> <br /></h3><h3>自然资源</h3><h3>上思土地广阔而肥沃。境内土地面积4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林地面积267.6万亩;宜牧面积51万亩;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地大部分可作林地、农地开发。土层深厚,植被茂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大有潜力。</h3><h3>上思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县内大小河流28条。主要河流明江河境内流程134公里,总落差51米。全县水电资源蕴藏量为7.8万千瓦。</h3><h3> <br /></h3><h3> <br /></h3><h3>【动植物】</h3><h3>上思县是广西的林业大县。境内森林资源丰富,以马尾松、细叶云南松、以及阔叶树为主的森林面积254.84万亩,覆盖率61%。活立木总蓄积量638万立方米。</h3><h3> <br /></h3><h3>横跨广西上思县、防城港市防城区、钦州市钦北区的十万大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坐落在上思县,面积108万亩。其核心区在上思县,占地58万亩。核心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植物计有195科、35属、1458种。稀有珍贵优良树种有格木、万年木、紫荆木、红椎、米老排、鸡毛松等。十万大山有"天然药库"之称,有野生药用植物428种。动物共有26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有黑叶猴、小爪水獭、金猫、大灵猫、虎、林麝以及白鹇、原鸡等35种。失踪30多年的世界濒危鸟类海南虎斑鸠2001年在上思县被发现,引起联合国有关部门关注。</h3><h3> <br /></h3><h3> <br /></h3><h3>【矿产】</h3><h3>上思县地下矿藏有褐煤,地质储量为7788万吨;石灰石储量数十亿吨以上,分布于县思阳镇的布透沿四方岭横跨七门乡、在妙镇靠近县属国有平广林场一带,东西走向长34公里,南北宽2公里不等。金矿、石油、磷矿、汞矿、石膏矿等也具有开采价值;十万大山一、二号矿泉水,1988年经国家级鉴定,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两处年可开采3.56万吨,生产有十万大山牌矿泉水。</h3><h3> <br /></h3><h3>旅游资源</h3><h3> <br /></h3><h3>【十万大山】</h3><h3>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思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距南宁136公里,距旅游热点城市东兴100公里。该园地处桂林、南宁、十万大山森林公园、东兴、越南下龙湾黄金旅游线上。其前身是以水源林为管护对象的生态公益性林场——红旗林场。辖区总面积2037公顷,其中水源林1336公顷,占总面积65%,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1995年7月林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创办十万大山森林公园。该公园坐落在十万大山核心区,50年代拍摄的影片《英雄虎胆》的故事就发生在十万大山,十万大山森林公园也是该片重要的拍摄外景地。《英雄虎胆》故事片的上映使十万大山扬名全国。1996年8月,十万大山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h3><h3> <br /></h3><h3> <br /></h3><h3>【文庙遗址】</h3><h3>黉宫,亦称学宫、孔庙,明正德五年(1510年)建于城东门外,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州陈世瞻迁入城内东隅。清咸丰六年(1856年)道宪吴德,知州武卫会同团绅迁于今地(现县文工团驻地),有正殿、后殿、泮池、五框、乡贤名宦祠等。正殿屋脊双龙戏珠,青瓦红砖、雕梁画栋,金碧辉煌。1981年,因改建,将唯一留下的正殿拆掉。</h3><h3> <br /></h3><h3> <br /></h3><h3>【那板水库】</h3><h3>那板水库位于上思县城东南约4公里处,建于1960年9月份,总库容7.2亿立方米,库区正常水面约4350亩,从坝首至平江农场25公里,水里宽窄相间,曲折萦回,山清水秀。距坝首5公里处西南侧的独秀山清水秀一峰突起,尖如笔,有"千寻凌汉表,一点耸云端"之谓,为库区一奇景。</h3><h3> <br /></h3><h3> <br /></h3><h3>【弄怀岩】</h3><h3>弄怀岩位于县城西北7公里处,系石灰岩,洞深数里处有积泉。秋冬水涸,持火把,照电筒可入。窄处如走廊,宽处似厅堂。明嘉靖年间,上思知州周璞题"弄怀"二字刻于岩口上。古人游此洞后,多题诗作赋,写于洞口岩壁,或记入志书;赞赏岩洞风气。在上思八景诗中曾有"弄怀岩雅留仙迹"之句,旧志有"上思胜迹,此岩为最"之称。古时列入八景之一。</h3><h3> <br /></h3><h3> <br /></h3><h3>【布透温泉】</h3><h3>布透温泉在县城北面5公里处,三面环山,地处幽谷,风景优美。泉水从沟边岩穴中涌出,水温37-38度。古时为县的八景之一,名为"温泉晚眺"。温泉1988年1月经国家评审鉴定,确认为锶和偏硅酸的含量接近国家标准,钠含量低且游离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同时温度和氨的指标均达到医疗矿泉水标准。</h3><h3> <br /></h3><h3> <br /></h3><h3>【排茶仙桥】</h3><h3>排茶仙桥,又名观音桥,于叫安乡汪门屯打排茶山溪流上,石桥为天然石条横架深沟,宽2.5米,长40多米。传说古时神仙骑马过桥,因马靠边行走,踏动石桥,形成桥面稍倾斜,桥边尚有似马蹄印的窟窿。</h3><h3> <br /></h3><h3> <br /></h3><h3>【应天瀑布】</h3><h3>应天瀑布在十万大山扫把山下,瑶寨念文屯西南3公里的山谷中。瀑布落山外,岩板稍平阔,水口呈"凹"状,飞瀑处壁形,高28米,岩壁间有一凹处;深宽均数米,形似"水帘洞"。春夏大雨,山洪暴发;瀑布响声如雷,数里外还震人耳膜,"应天泉"由此而名。瀑下数十米,巨石如象;沉列溪中,同一溪流,距此瀑布约百米和二百米处,还有两处小瀑布,高度均约十余米,当地人称应天瀑布为"头龙",下面小瀑布为"二龙"和"三龙"。</h3><h3> <br /></h3><h3> <br /></h3><h3>【刘永福父墓】</h3><h3>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父刘以来之墓,位于那明村,葬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清政府曾于墓地四周各距数百米地建有5处牌坊,镶嵌越南皇帝和清朝皇帝分别赐给的"浩封"碑。民国后期,牌坊均倒塌。1985年6月,县文管所给刘以来墓立碑,并于墓旁立文物保护标志一处。</h3><h3> <br /></h3><h3> <br /></h3><h3>【平隆隘口】</h3><h3>在离县城59公里的十万大山上,是通往防城的重要隘口。此地原是羊肠小道,山势陡险。1979年修建从华兰圩通至防城区扶隆圩的三级公路后,始以车代步。隘口南面有一处长瀑布,俗称"马射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