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炊烟(散文)

何以笙箫默

<h1>炊烟,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饭时从烟囱里面冒出来的烟雾。那当然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br>小时候在农村,炊烟时常见到,炊烟是房屋升起来的云朵,是柴草凤凰涅槃成的幽魂,是村庄的气息和呼吸。有时她又能起到钟表的作用,农人在田间劳作,看到袅袅的炊烟升起来的时候,也就到了收工回家的时候。</h1> <h1>久居城市,难见炊烟的踪影,每当听到邓丽君那行云流水似的歌曲:<br>“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br>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br>眼前仿佛缕缕炊烟在袅袅飘荡。</h1> <h1>乡村的炊烟是那么的宁静、纯洁、轻盈、缥缈。它既有古朴敦厚温柔的一面,又有超凡脱俗优雅的一面。有风的日子,炊烟随风飘摇;无风的日子,炊烟则袅袅娜娜。有云的日子,她是飘浮天空的白絮;无云的日子,她就成了天空中飘浮着的最贴近人们的不肆张扬低调处事的淡色调的云朵。<br>漂泊异乡的游子,看到袅袅的炊烟,会产生家的温馨;晚归的旅人,闻到烟火的气息,会加快回家的步履。<br>炊烟一日三餐形状各异: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显得清淡疏朗;中午的炊烟,艳阳高照,显得直来直去;而傍晚的炊烟则最能够显出农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来,“炊烟袅袅牧人归”,这时一般都是家人齐全的时候,上学的孩子、远归的旅人、劳顿的农人,一日三餐,当然最注重晚饭的温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炊烟风里来雨里去而又浓浓的盘旋在村庄的上空,经久不散。</h1> <h1>炊烟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春、夏、秋的炊烟像村民们的早中餐,需要俭朴,冬天的炊烟就像村民们的晚餐,需要丰盛。<br>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一动一静,彰显和缭绕着的是人间的悠闲与繁忙,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间风俗画,静的是乡间老屋,动的是袅袅升腾的炊烟,它们动与静不经意的结合,便是一幅人间最和谐的生活图景,也是村庄万古流传宁静平和的生活常态。</h1> <h1>不见炊烟,有些许伤感,但文明社会的发展,终究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空间,它们像炊烟一样,仍然会在人类前行的步履中留下长久的印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