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之旅一:德国柏林游记

wty

<h3>  2017年6月5日夜,我和小妹随广之旅乘坐卡塔尔航空公司客机开始了东欧之旅,6月6日中午经多哈转机到达柏林。</h3> <h3>  德国首都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拥有350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十六个联邦州之一,与汉堡和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及哈维尔河流经该市。</h3><h3> 柏林无论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是欧洲大陆航空与铁路交通枢纽,也是全球焦点城市之一,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h3> <h3>  本次东欧旅游团以暨南大学退休老师为主,华南理工大学退休老师及其他成员为辅组成,并分组管理,东部公司三人与暨大靓女们组成十人小组。旅途中,我们十人小组和另一组暨大梁老师与男导游何宇汉在旅游车前留影。整个旅途一路走来,大家公认随团导游何宇汉无愧于广之旅标杆导游光荣称号,他的确是我接触过的导游词说得最好、服务质量最高、对大家最负责任的导游;该车(车号:CZ5AL 8332)捷克司机热心为大家服务,对工作认真负责,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全车游客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到全体乘客的赞誉。</h3> <h3>  我们首先游览了柏林夏洛滕堡宫御花园。夏洛滕堡宫位于柏林露丝广场,是柏林现存最大的霍亨索伦王朝宫殿,普鲁士王国时期巴洛克建筑的代表。它不仅是历史与艺术的纪念碑,也是王室变迁的生动见证。它最初是腓特烈一世的夏宫,后经几任国王扩建,并经历二战时期损毁及战后修复,如今依然可见其奢华。目前,曾经的皇宫剧院被改建成博物馆,现仍在装修过程中。</h3> <h3>  该宫殿是1695~1699年弗里德里克三世(选帝侯)请建筑师为其爱妻索菲·夏洛滕修建的一座朴素的避暑寓所,弗里德里克三世于1701年成为普鲁士国王,夏洛滕成为他的王后。初建时,夏洛滕堡宫名为“里琴堡”,1705年,年仅37岁的索菲·夏洛滕王妃去世后,腓特烈一世为了纪念她,将此宫殿命名为“夏洛滕堡”。</h3> <h3>  夏洛滕堡庭院中心雕像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克三世(即后来的腓特烈一世)骑马像,为安德烈亚斯·施吕特尔于1696~1697年所作,二战以前一直立在柏林城堡外长桥上,后在用船运至夏洛滕堡宫途中与小船一起沉在特格尔港口,直到1950年才被找到,两年后重新竖起。</h3> <h3>  新结识的姐妹们在夏洛滕堡宫御花园合影留念。</h3> <h3>  夏洛滕堡宫后花园。这是一座巴洛克式宫殿,是柏林地区保存最好、现存最大的霍亨索伦王朝宫殿。</h3> <h3><br></h3> <h3>  夏洛滕王妃雕像。</h3> <h3></h3> <h3></h3> <h3>  郁郁葱葱的云杉中间道路直通陵墓。1810年,弗里德里克·威廉三世为纪念他受人民爱戴的妻子路易莎皇后,委派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为路易莎建一座陵墓,威廉一世皇帝与路易莎皇后都埋葬于此,这也是若干普鲁士统治者及属臣的墓地。</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夏洛滕堡宫御花园背面</h3><h3></h3> <h3>  夏洛滕堡宫御花园房顶上的石雕各不相同,婀娜多姿。</h3> <h3>  美丽的夏洛滕堡后花园幅员广阔、大气、典雅,一片生机盎然,树木和花草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翠绿和鲜艳。</h3><h3></h3> <h3></h3> <h3></h3> <h3>  我们围绕夏洛滕堡宫游览一周后,从夏洛滕堡宫正面上车,途径柏林市区前往勃兰登堡门巴黎广场。</h3> <h3>  行车途中外观德国柏林最旧的建筑威廉皇帝纪念教堂。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在柏林建造一座教堂,以纪念他的祖父、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威廉一世,并命名为“威廉皇帝纪念教堂”。</h3><h3></h3> <h3>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是一个在二战中被空袭摧毁的新教教堂。该教堂在1940年的德国空袭中被摧毁,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德国人民将其一直保留至今,就是为了对后人进行残酷的战争提醒。</h3><h3></h3> <h3>  威廉皇帝纪念教堂虽已千疮百孔,但其外貌仍风采依旧。</h3><h3></h3> <h3>  柏林建筑一景。</h3><h3></h3> <h3>  行车途中外观柏林新国会大厦。该大厦是柏林地标之一,又称帝国大厦,是德国联邦议会的所在地,建于1894年。原建筑在二战中受损,中央穹顶被毁。东西德国合并后,德国联邦议会决定重新迁入国会大厦,1994-1999年,在原来国会大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建,使其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尤其是它的圆形拱顶是玻璃的,适合采光、透明、通风、太阳能发电等。</h3> <h3>  行车途中外观柏林法兰西大教堂。法兰西大教堂由Cayart于1701~1705年设计,为从法国逃迁到柏林的胡格诺派教徒所建造。教堂中心建筑为长方形,在其长边的两侧建有两个半圆形建筑。1780~1785年,加建醒目的塔顶,并建造了穹形塔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大教堂受损严重,于1977年至1988年重建。现内部为胡格诺派博物馆。</h3> <h3>  途径柏林歌剧院(歌剧院两边分别为法兰西大教堂)。柏林的德意志歌剧院建成于1912年12月7日,被视为人民的剧院,是德国歌剧的最高殿堂,二战期间歌剧院被毁,1961年经过重新设计后开幕。德意志歌剧院的设计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简洁明快,连窗户都很少出现,目的是为了避免听众分心。该歌剧院只邀请世界一流的指挥家和音乐家登台,这一传统延续至今。</h3><h3></h3> <h3>  歌剧院另一侧的柏林法兰西大教堂。</h3><h3></h3> <h3>  德国柏林市波茨坦广场街景。</h3><h3></h3> <h3></h3> <h3>  请看,这里是“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人的骄傲!</h3><h3></h3> <h3></h3> <h3>  途径柏林中央火车站。2006年5月26日,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的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落成剪彩。这座历时10年、耗资130亿欧元建成的五层钢结构蓝色玻璃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火车站,也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每天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车站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拥有80多家商店。</h3> <h3>  途径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纪念碑。2005年5月10日,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位于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揭幕仪式。在经历近17年的争论和期待后,这座深具历史意义的纪念碑终于向世人揭开了沉重的面纱。在联结历史城区、议会和政府区的地方建立揭露德国过去最不堪与晦暗历史的纪念碑,不仅需要非同寻常的道德勇气,同时也体现了非同寻常的反省与自觉诚意,这是德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省和承担历史责任。</h3><h3></h3> <h3>  在联结德国柏林历史城区、议会和政府区的地方建立揭露德国过去最不堪与晦暗历史的大屠杀纪念碑,不仅需要非同寻常的道德勇气,同时也体现了非同寻常的反省与自觉诚意,这是德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省和承担历史责任。</h3><h3></h3> <h3>  游览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是柏林城的标志,建于1788年,是按照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城门式样建造的,门高26米、宽65米、门内有五条11米深的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原来是皇室御道。</h3> <h3>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是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h3><h3></h3><h3> 勃兰登堡门曾数次遭受劫难。1807年,拿破仑攻陷普鲁士王国,大门上的四马战车连同胜利女神一起被拿破仑作为战利品带走,7年后才被德国人带回柏林。</h3> <h3>  勃兰登堡门曾与柏林墙一起将柏林一分为二。这里原来是柏林墙的所在地,随着柏林墙的拆除,人们在这里留下一块标记,上面记载了柏林墙建立和拆除的时间。</h3> <h3>  在何导游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位于勃兰登堡门西侧的柏林胜利女神柱。该柱高67米,是为纪念1864年和1871年普鲁士战争胜利而建。内有盘旋的登高梯,可以登高俯览柏林城,可惜我们无法亲临只能远望。</h3> <h3>  勃兰登堡门东面是巴黎广场,它是为纪念1814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巴黎而命名的。广场一侧是法国大使馆,另一侧是美国大使馆。</h3><h3></h3> <h3></h3> <h3></h3> <h3></h3> <h3>  我们姐妹与同行的原公司办公室关主任在巴黎广场德国车旁留个影。</h3><h3></h3> <h3></h3> <h3>  柏林地导向我们介绍了二战期间落在德国的炸弹碎片,压平之后安置在这里,作为对战争的警示。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战后的柏林,也几乎成了一片废墟。</h3><h3></h3> <h3>  照片中展示的92个炸弹碎片上分别写着魏玛共和国92个国会议员的名字、出生日期及死亡日期,以警示后人铭记历史,也是人们对战争的反思。</h3><h3></h3> <h3>  国会大厦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建筑,于1871年德法战争中打败法国之后决定兴建,大厦从选址,征集设计方案,直到落成,过程长达20余年。战后,1961至1971年、1994年至1999年,以大厦最初的规模为蓝本对国会大厦分别进行了两次修建,新建的穹形圆顶具有现代化的采光和通风功能,既可供人游览,也已成为成为柏林城的新标志。</h3><h3></h3><h3> 德国国会大厦早先乃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后来是共和国议会的议会会址。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德国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联邦总统,从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h3> <h3>  国会大厦旁的联邦总理府。联邦总理府是新建政府区最醒目的建筑之一,这座白色大厦是“联邦纽带”的一部分。“联邦纽带”将新建建筑连在一起,同历史建筑国会大厦遥相呼应。联邦总理府由中间的九层主楼和较低的并向两侧延伸的两翼组成,建筑上部18米高的半圆形是主楼的标志。联邦总理府的玻璃外墙使建筑更透明、宽阔,12米高的石柱使玻璃外墙结构清晰,并产生了内外响应的透视效果。联邦总理府两翼为办公区,主楼入口大厅宽阔宏大,用于接待贵宾。</h3><h3></h3> <h3>  默克尔总理府</h3><h3></h3> <h3>  默克尔总理府前宽阔的大草坪,许多德国人在此休闲、娱乐、运动。</h3><h3></h3> <h3></h3> <h3>  柏林东部画廊是名声最响的一段柏林墙。1961年至1989年间,155公里的柏林墙(建墙者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将当时的西柏林紧紧围住,使西柏林同柏林东部地区和东德地区隔离开来。1989年柏林墙倒塌及1990年德国统一之后,柏林墙被一段段拆除,如今仍能看到一些柏林墙的残迹。 分离期间,彩色装饰画家和艺术家以墙代纸,柏林墙西侧一面曾是倍受青睐的做画场所。柏林墙倒塌后,一些著名的喷画艺术家在长期保留墙段的东侧一面作画,诞生了今日的画廊。</h3><h3> 兄弟之吻是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于1980年创作的,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图中描绘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总理埃里希·昂纳克的画就是根据下面照片而作。<br></h3><h3></h3><h3> </h3> <h3>  兄弟之吻原照片。</h3> <h3>  原柏林墙遗址。照片中蓝色圆管为当年苏联人铺设的水管线,因还可使用,所以德国人仍继续使用。</h3><h3></h3> <h3></h3> <h3>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h3><h3></h3> <h3></h3> <h3>  船只在施普雷河自由航行。</h3><h3></h3> <h3>  施普雷河上的桥梁。第一天的欧洲东部游就此结束。</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