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徽州(三)游屯溪老街

上海曹叔

<h1>  徽州,是中国文化底蕴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到了徽州,不能不到鼎鼎大名的屯溪老街一游……<br /> "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水是指临街的率水和横江,二水汇合成新安江;这街巷指的就是屯溪老街.屯溪老街,早闻其名,这条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巷,如今依然充满幽香淡雅的风情和古色古香的气息,我们到达时已经是下午四时,街上人头攒动,店铺鳞次栉比,一眼望过去,典型徽派建筑的黑白色调使两旁店铺显得古朴雅致,各种老字号的匾额林林总总,色彩多样形状各异的店旗飘飘扬扬….</h1><h1> 我到过好多老街,而屯溪老街与其它老街有着截然不同之处,这里的文化气息最浓厚,一家接一家的斋、苑、轩、阁,几乎清一色在卖笔墨纸砚、印章石刻、古玩字画.还有散落期间的各种大小书店,虽然也有不少专售土特产、中药铺的商店,但数量不多,成为一种点缀而已,不论那家店铺,店堂的营业员服务都非常热情,温文尔雅,与这条文化古街的风情很吻合,从老街一路走来,没有听到喧哗吵嚷和有欺行霸市的感觉,而是非常的亲切欣然,这点是难能可贵的.最为惊叹的是走进几家店铺,出售的商品都出自于营业员之手,在一家书画社,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精致漂亮的国画、书法条幅,若大的店堂只有一个中年女营业员,我以为这些国画也许是出于名家之手,问是谁创作的,她很坦诚地告诉我,除了有10多幅是朋友托她寄售外,其余的全是她自己绘画并创作的,包括挂着的20多条书法,听罢她的介绍,让我很感意外,这位外表极其普通与当地的农家妇女没什么区别,竟然手艺那么高超,画的一手好画、写的一手好字.实是佩服,她是白天开店,晚上画画,生意还很不错.与她攀谈的很投缘,原来她是当地镇上的人,父亲也是雅爱字画,家藏珍品甚丰,她自幼受父亲熏陶,熟诵古文诗句,日书大小楷百字,后来跟着父亲学画画,每晚一老一小,轻舒宣纸,濡笔挥毫,寒暑不辍,她用很平谈的语气告诉我,喜欢任何一门艺术,均需倾注心血,才能获得成功.信然!举目看到她的一幅"苦得其所,乐在其中"的书法,亦诗亦联,其书法古朴苍劲,刚柔相济,颇有汉碑风骨,十分耐看,让人读出了这位普通的徽州女性的睿智、雅趣与真性情…也许是碰上了艺苑知音,整个交谈无不灵犀相通,面对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善良憨厚的徽州女性,徒生敬佩之情.出门时,她送了一本她的书画精选册给我,我如获"文博珍品",竟然忘记了用一句合适的客套话谢谢她…我想,类似像她这样能书会画的民间艺人绝不是少数,也许是当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造就了他们的高雅情操及多才多艺……</h1><h1> 也同样在一家出售文房四宝的商店门口,一张很小的桌子上,一位老先生戴着老光镜正在专心致志的篆刻着一方印章,在他身后的店铺玻璃橱窗里,放满了许多各种石料的印象, 在灯光下,也有几块闪耀着瑰丽的色彩和神奇斑纹的寿山石,没标价格,我想这样的高档石料价格不会低,也许不少已经刻成的印章就是这位老先生的杰作,橱窗里还有好几张宣纸,上面是刻就的印章的红色样体,大大小小,非常的精致,大部份是刻的人名,也有外国人的名字印章,什么杰克、布朗、杰姆、山田、外国人的印章比较复杂,在中文名下还要刻上英文,有一块小长牌子上写了"购章送刻字"五个字,很显然,一条龙服务,立等可取,但我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果然不出所料,出售的印章价格不便宜…老先生的台子上有一张纸片,上面写了好多人的名字,看来生意是应接不暇,许多游客付完钱留了个名,去逛街了,一个圈子下来,章也刻好了,真是两不误……我站在老先生的一侧,仔细观赏他的刀法运作和技巧,也许时间较长,老先生有点迷惑,抬头朝我打看了一下,说:"你也喜欢篆刻",我说"我只是看看",从他的语气他的眼神中,我感觉他一定以为我在偷看他的技巧,有一种提防的心里..…...静观默察,我感觉到,老先生篆刻水平是比较高的,无论刀法、章法都很有线条和质感,刀法娴熟,运用自如,有好长时间,老先生头也不抬,此时他已进入了人刀合一,心无旁骛的境界……品其韵,悟其道,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篆刻技法,更是一种美感和愉悦,篆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一块不经意的石块上,篆刻的是思想,点化的是智慧,印下的则是欢快、清正、坚贞,它是精神情感的寄托……</h1><h1> 在老街,无处不被一种浓厚的文化所熏染,在前面一店铺的墙角,二三位当地人坐在路边,正在画扇画,露天作"细活",这到是头一回见识,因为我知道,扇画的难度是极大的,不仅是扇面的空间小,而且扇面有绉印不平,落笔稍不注意就会"失败",我一个朋友当初画扇画是浪费了50多把扇面作代价的,我看到他们的工具真的很简单,一只雪碧空瓶盛满了清水,几支毛笔和墨汁,还有几只小碗作调色,就这样作画了,伫足观赏,不得不感到惊讶,只见他们左手握扇画,右手提笔,速度极快,真是"下笔有如神",一会几幅原本白纸一张的扇画上已经被画上了梅、兰、竹、菊国画,还有山水水墨小品,另一位老兄更精腻,在画完的一幅山水画的右上方,用一支细小的毛笔题了一首词,书风劲秀,画面栩栩如生,清新流畅,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不经意"中"出炉",真是"尽到意时随放手,到疑性处略濡笔",有二位学生模样的游客买了墨汁未干的扇画高兴不已地消失在人群中……</h1><h1>屯溪老街的中心处有一个叫万粹楼建筑,据说当年一个商人自己设计建造的一座民间博物馆,主要是收集与徽派文化和建筑有关的文化遗迹和历史遗存,以供人怀着拜谒.万粹楼是屯溪老街乃至整个徽州地区的博物精髓,整个建筑很有特色,在一楼的中厅有一座石桥,桥下小桥流水,溪声潺潺,巧妙的是,盛水的池子造型与中国地图版图一样,更有寓意的是头顶的盘龙和红日,寄托着"一轮红日照九州"的良好愿望,凝聚着久远的民族历史渊源.大厅所用的门梁、门楣、门框、门槛、以及基石等物,竟来自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不同的年代,聚龙腾之气,让人惊叹不已……</h1><h1> 徜徉在条状的青石板上,街两旁的店铺密集紧凑,店堂依旧保留着古代"前店后坊"或"前店后铺"的格局,清一色的马头墙小青瓦,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曲径通幽,处处尽显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目不暇接的徽派书画、"徽州三雕"等艺术品.特别是文房四宝,木雕古玩,古色古香别有情趣.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徽州物资集散中心.老街全长1.5公里,路面宽5到8米,均用大块条石铺成,沿市内新安江北侧蜿蜒伸展,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被称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最早出名,是随着电影《小花》的放映.刘晓庆、陈冲和唐国强等人,在老街的百货商场地段,留下了"妹妹找哥泪花流"的动人故事.几十年过去了,许多人仍乐此不彼的寻找他们在银幕上曾经得到的一丝记忆中的痕迹……</h1><h1> 逛屯溪老街,恍如穿梭于历史的隧道之中,一时宛若时光倒流,遥想当年的老街,一定商贾云集,熙来攘往,十分的繁华和热闹……老街现存百年以上的老店铺除了众多的"文房四宝"以外,还有"同德仁"药店、"同和"秤店、"程德馨"酱园等——体现了徽商的儒雅特点.老街的商业繁荣,因而各种久负胜名的别称也非常多,如"古董一条街"、"东南邹鲁"、"东方的古罗马"……徽州文化内涵很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天空繁星.不可胜数。不难看出,徽州文化的历史源源和博大精深.</h1><h1> 屯溪老街,不仅仅是条商业街,而是徽州灿烂历史文化的一条纽带和长廊,来屯溪老街,一定是有收获的!</h1><h1> 再见了!屯溪老街,我一定还会来……</h1><br /><h1>文字、图片:曹文炳,(未经许可请勿转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