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明戈晒化了(三)

唐知了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6月19日,坐火车两个小时,来到了古城科尔多瓦。马德里两天大概39、40度,科尔多瓦的天气预报更上一层楼,达到41、2度。我们已经淡然了。因为太热,城市工作人员早上就开始给街道搭设凉棚。<br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来西班牙的飞机上,看了一个BBC的纪录片《西班牙的艺术》(你也可以当作我在临阵磨枪),就是从科尔多瓦开始的。里面采访一个专家,说科尔多瓦在十世纪是西欧最大最fashion的一个城市,大家到科尔多瓦就跟今天人们去伦敦巴塞罗纳感觉差不多吧。科尔多瓦在历史上被多种文明侵略过,导致这里目前遗留下来很多文化种类,甚至出现同一建筑内的两种文化共存的矛盾现象。想着一会太阳出来了太热,首先去了古罗马桥。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2000年前?历代不停修复,现在的桥也不知道主要是哪个时候的。不过桥本身仍然在使用。一端是大清真寺以及古老的城区,另一端是安达卢西亚博物馆,桥前有一座小凯旋门。太热了,我们躲在门前的树荫下,按了两张照片就赶紧躲到大清真寺去了。回来一看,果然也没有拍到桥的精华,算了,哈哈。</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文化矛盾(相融?)的景点。这里最早从公元786年前后就开始修了,而且是在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修建的,此后一直扩建修复,规模越来越大。<br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个清真寺是阿拉伯清真寺风格,现在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这些石柱是科林思建筑的柱头和4米的标准高度,主要的材料是斑岩、碧玉以及大理石,所以会看到很多红色。</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公元1236年,西班牙占领后把这里改成了天主教教堂,封闭了伊斯兰教的殿堂。16世纪,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近三分之一被毁,从中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礼拜堂、唱诗班等几部分。唱诗班的椅子全都带有华贵的巴洛克雕刻,而两个讲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镶嵌制成。而这个区域居然是整个建筑参观的人最多的地方,简直搞不懂!他们知道他们参观的是清真寺而不是教堂吗?直接导致我没拍到好照片。横!<br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8 世纪时,基督教徒们准备更浮夸的改建这个清真寺,而卡洛斯五世国王表示了不满,他对改建者们说:"你们为了建一些到处都能见到的东西而破坏了再也无法找回的东西"。终于,国王发话让这座伊斯兰教的大清真寺得以保持至今。而伊斯兰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并存在同一建筑内,也让它变得与众不同。<br /></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下午两点科尔多瓦的温度到了38,而且还要升高到41度,人们从清真寺里出来全部躲在墙根下,或者干脆就在树荫里睡了。我们,还是回宾馆吧。</span></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直到晚上八点过,我们又才再次出门,而外面虽然稍微降了点温,但依旧日头高照。随便在小城里晃荡了一个多小时。晚上十点左右第一次在西班牙看到了天黑,也第一次看到了路灯。</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