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可能是这世上最另类的高等学府。这个超1000亩的偌大校园,是国内乃至世上最少见的乡村田园风光学校。是一所人文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殿堂。</h1> <h1>风雨长廊是四川美院虎溪校区最大的环境特色,造型源自川东地区民间,古朴自然 优雅现代,在校内休闲区,绕着山头,贴着山沟,到处都有这样的长廊,学子们喜欢在长廊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或看书,或傍聊,或品茗,或发呆。</h1><h3></h3> <h1>有这样的风雨长廊,配以鲜荷绿树,流水小桥,大家都说这里不像学校,更像世外桃源。</h1><h3></h3> <h1>每一栋建筑都很特别,都没做过任何装饰,本真的外墙配以独特的建筑造型,很吸引人的眼球。</h1><h3></h3> <h1>校园内处处可以见到师生的雕塑作品。这种立体视觉艺术,为校园创造出有品味的空间内涵,可视、可触,表达了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h1><h3></h3> <h1>如果没有这些精美的雕塑,没有本真自然的校舍,一眼望去,学校就是一个原生态的乡村田园。在感受舒适、体现悠闲的同时,透射出一种浪漫的向往。学校运用欧美经典元素,以高雅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文与自然交相融合,让心灵获得一种自然回归感,体现规划设计者追求的一种逸闲、优雅的环境氛围。</h1><h3></h3> <h1>邵逸夫图书馆前的裸身少女雕像,我不解其意,后经专门人士指点,才幡然领悟。原来艺术界经常见到的裸女,表现的是一种爆发性情绪力量,追求的是生活中的变化,满足好奇心,具有独创意。</h1><h3></h3> <h1>所有的建筑都不孤独,他们都很特异,都是环境教化的要素,都能引起参观者的由衷感叹。</h1><h3></h3> <h1>学校第二个特色是石墙、石门、石板路。你可不要小看这些怪异的造像,他们都是学校建设者们从四乡八邻买的来有年代的石头,石头上面留有早明前清的刻字题跋。</h1><h3></h3> <h1>在建设期间,学校让所有艺术家参与建设,集合所有的艺术思想,共同建设精神家园。</h1><h3></h3> <h1>风雨长廊沿着12座浅丘和两条谷地蜿蜒伸展,鱼塘、树林、农田、民居、水渠、机耕道悉数保留,各种农作物在田地间自然生长,人们在荷塘、菜畦与稻田间穿梭往来……如此桃花源般的景致,就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h1><h3></h3> <h1>收租院群雕作品,是四川美术学院的镇校之宝,路边可以见到仿制品。</h1><h3></h3> <h1>川美虎溪校区看不到高楼,看不到挂满外墙的空调机,找不到两幢相同的建筑物。有的建筑则形似书箱。建筑水泥柱子都是清一色的素混凝土,浇铸时留下的棱角也没有打磨光滑;所有的砖体都是原色,所有的石料都选择了历经风霜的表层。整个校园呈深灰色调。粗料细作是一大建筑理念,每一根柱子都体现出硬朗,每一种外墙色调都体现重庆这座工业重镇的历史记忆。</h1><h3></h3> <h1>最难忘学院校舍外墙上的藤蔓植物,恰到好处地掩饰了人工的拙劣,表现了自然的精到。</h1><h3></h3> <h1>墙上的植物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在墙体上,它们是绿色精灵,把教室装点成一个自然、舒适的绿色花园。</h1><h3></h3> <h1>从树干的缝隙看过去,校园繁花似锦,远处的教室若隐若现。</h1><h3></h3> <h1>石墙石门确实是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的一大特色,每一块石头都有一段历史,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向来客诉说。</h1><h3></h3> <h1>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负责新校区建设的该院副院长郝大鹏是著名设计大师、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校园内有12座山头。罗中立院长提出绝不铲平一个山头,绝不破坏原生态的山际线、天际线,集中全院艺术设计智慧,倾力打造‘十面埋伏’。所有建筑物都根据地形,埋伏在山头之间,建筑物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h1> <h1>石门,最早见诸是春秋鲁城外门。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於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h1><h3></h3> <h1>马路中间的巨大的石头门,很像远古时期建造的宫殿大门。</h1><h3></h3> <h1>从立柱上的字辨认,这个小石坊是明代遗物。</h1><h3></h3> <h1>这不是桥,是园拱门,一位手机控站在门内,古色和现代两厢魂萦。</h1><h3></h3> <h1>大门口建造的罗中立美术馆,外墙是马赛克拼成的涂鸦。自己对美术基本门外汉,但也看过那幅引起轰动的《父亲》。罗先生曾长期担任川美校长。</h1><h3></h3> <h1>看看这张图片,很像农村吧?川美就是一所看似田园的自然派艺术教育学府。</h1><h3></h3> <h1>高树深潭远处楼,学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很幸福。</h1><h3></h3> <h1>刚收割完的水稻,留下一茬枯叶,就留下了一处娴静。</h1><h3></h3> <h1>花丛中的小径,路尽头连着风雨长廊。</h1><h3></h3> <h1>石梯子上面是教学楼,教学楼上面是一群远望的学子。镜头里的他们成了校园里的行为艺术家。</h1><h3></h3> <h1>湖边的长廊,确实是一大风景,有很多青年学子喜欢在这里谈情说爱。</h1><h3></h3> <h1>图书馆远眺,像不像绿色王国中的王子居所?</h1><h3></h3> <h1>我们去时,恰逢学校举办毕业生作品展,看一下这墩雕像,很有老四川味道吧?</h1><h3></h3> <h1>与风雨长廊、石头墙并列的川美环境三大怪,是流行巴蜀大地的泡菜坛子。</h1> <h1>校园中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泡菜坛子,很容易勾起人们对本土生活的共鸣。</h1> <h1>我靠在风雨长廊的古床上,看不够的是风景,说不完的是对川美、对艺术生活的向往。</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