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视点(三)欧洲曾经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

游云

<h1>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是60年代末引进的第一部外国电影,我记得坐在小板凳看露天电影,不止看了一遍。让那遥远年代的歌声做为这个美篇的背景音乐吧。</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在阿尔巴尼亚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见到我们东方面孔,得知来自中国,非常友好,他们都曾经在中国留过学,一口流利的中文。</h1><p class="ql-block"><br></p> <h1>60年代末,中阿蜜月期,阿尔巴尼亚在我们心中至高无上 ,我和我的闺蜜,我扮阿尔巴尼亚人她扮中国农村贫下中农,两人一起读毛主席语录,有了这张时代色彩的像片。(黑白片,用透明彩色上色)闺蜜田燕燕拍摄,手机翻拍。</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半个世纪后,我终于踏上这块曾经无限想象和向往的国家,看看他的真实面貌。因为地拉那外国游客很少,为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拍到真实的地拉那,用手机是最好的选择。</h1><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游走地拉那,手机随拍,印象阿尔巴尼亚。</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阿尔巴尼亚全境多山,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矿业、水泥、石油、木材为主,农业占国民经济的二分之一,主要是畜牧业。尽管穷,却富有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人们生活安逸。</h1><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过欧洲很多国家,相比之下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这样破旧的房屋随处可见。</span></p> <h1>新旧并存</h1>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建的民居色彩艳丽,但感觉很刺眼。</span></p> <h1><br></h1><h1>生活在逐步提高</h1>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市中心一个广场,周边的建筑还不如我国的县城。</span></p> <h1><br></h1><h1>这是地拉那最高最漂亮的楼,听说盖了好几年才完工。</h1><p><br></p> <h1><br></h1><h1>多么眼熟的街景,让我联想到国内县级城市街景。</h1> <h1><br></h1><h1>街头修打火机的老人</h1> <h1><br></h1><h1>随意的街头涂鸦意味着现在可以自由的表达</h1> <h1><br></h1><h1>这样的广告不知在霍查时期是否充许存在?</h1>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地拉那街头聊兴正浓的三个人,我印象中典型的阿尔巴尼亚男子汉配上广告中的美女,俊俏与俊朗。</span></p> <h1><br></h1><h1>地拉那的咖啡馆,据说阿尔巴尼亚咖啡馆按人均在欧洲排名靠前。</h1><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市中心商业区比较高挡的咖啡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街头巷尾的咖啡店</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地那拉的夜生活主要是泡酒吧和咖啡馆,没有西欧那么开放场所。</span></p> <p><br></p><p>现代住宅还比较时尚</p> <h1><br></h1><h1>建筑物上艳丽夺目的色彩,丰富的几何图案,彰显了地拉那的朝气,寓意着她的明天会更美好!</h1><p><br></p> <h1><br></h1><h1>阿尔巴尼亚已踏上这条多彩的康庄大道</h1><p><br></p> <h1><br></h1><h1>左边清真寺,右边东正教堂,宗教信仰自由,不同宗教和谐相处,也是阿尔巴尼亚社会稳定的基础。阿尔巴尼亚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和东正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多于东正教,具体数据不详,欧洲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是阿尔巴尼亚和波黑。</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大街上无法通过着装判断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信仰伊斯兰教的女人也不蒙头蒙面。</span></p> <h1>地拉那清真寺</h1> <h1><br></h1><h1>地拉那东正教教堂</h1> <h1><br></h1><h1>孩子们学用筷子,示意喜欢中国文化。</h1> <h1><br></h1><h1>对中国表示友好。</h1> <p><br></p><p>游云2017年游于哈尔巴尼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