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经验之「山水画的一场意外」

大喆

<h3>陌生的经验「一、山水画的一场意外」</h3> <h3>陈老师局部的文字版「陌生的经验」终于到手,印刷装帧尚可,内页稍逊色。亚光铜版印刷画册质感平平,内容字大行稀,秉承陈老师一贯的腔调,诚实中有情感又稍许幽默,自嘲自讽随处可现。</h3><h3><br></h3><h3>对于这样的读物,用所谓总结性的文字概述就是暴殄天物了。我总以为,书画的品读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底蕴,艺术发展史的粗浅了解,并对历朝历代或西方的发展简史都有概括性的认知。</h3><h3><br></h3><h3>众所周知,西方从十三世纪佛罗伦萨的画家乔托开始,西方艺术史演变成伟大艺术家的历史,在同一时代的元朝却是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派」发展的高潮期。陌生的经验第一张我分享的是宋徽宗时期的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h3> <h3>陈老师在此章节中重复的说,怎么可以如此美!太美了,只有把脸贴到玻璃上的份了。却没有分析此画作为何这么美,到底怎么美?在这个层面上就没有高居翰老先生厚道了😜。我斗胆约略说一下各见。</h3> <h3>这幅宋青绿山水之所以得陈老师厚爱,我理解因在墨的晕染笔法上有油画的意识,特别是染料在绢布的质感,像极了印象派最初的笔法,如莫奈日出印象,但是中国画的布局观,透视点又是如此有想象力,如埃及壁画般不是见山是山,比例大小随心所欲,波涛水纹抽象惬意,这幅图中的水纹,马远「南宋」水纹图中有所表现。我以为中国的山水画较文艺复兴后的印象派领先了几百年。</h3> <h3>所以,对千里江山图和王希孟陈老师宠爱倍加。当然少年的不谙世事与灵动之作也是大师们最欣赏的桥段。书中还有许多细节与画作由来的描述就不再赘述了。</h3><h3><br></h3><h3>另表扬陈老师大胆承认错误的胆识,书中有一句云:手卷抄录仅限以下几句,特请国学大家一笑。好吧,那我也借此坐等大神拍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