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清谷源

<h3>  父亲叫项天顺,1929年农历6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德清县老城关镇郊的一个叫董家角的村庄。父亲出身贫寒,三岁丧父,母亲改嫁,是好心的邻居把他送到了当时县城南门外一户没有儿子的项姓人家。13岁养父病故,我父亲跟着养母离开了德清去了余杭塘栖,小小年纪开始了学弹棉花,自食其力。</h3><h3> 回忆起童年,他常常对我说,在项家是他度过最快乐的10年。项家的养育之恩他永远铭记。</h3> <h3>  1951年3月,父亲重回德清参加了革命工作,进入了公安系统。由于他出身贫寒,天生帅气,加之学习勤奋,工作努力,1956年调人了县委监委工作。</h3><h3> 文革开始,一切以阶级斗争为刚,是非对错变得模糊不清。父亲先后去了工作组、五七干校、公安局看守所、乡民政所等地工作。</h3><h3> 回忆这段历史,老人家到现在还会滔滔不绝对人讲述自己曾经被冤枉。老爷子啊,因为历史的原因,有些已经无法搞清楚了,放下吧。</h3> <h3>  我小时候,父亲经常会给我讲他有四位母亲的故事。他有一位生母,一位岳母,两位养母。生母是他离别20多年后的1954年,经多方打听找到的。他有空就会穿梭于4位母亲之间,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他特意分别带了这些母亲去照像馆拍了2寸照,给她们留下纪念。留给自己的那张,他会时不时的拿出来给我们看看。</h3> <h3>  父亲对子女教育比较严,有时候脾气也比较暴躁,小时候我很怕他。照片中父亲抱着的女孩就是5岁的我。记得上幼儿园时我若犯了错,一定不敢回家,因为就算我是女孩👧,我已经知错,等待着的也一定是一顿打。但话说回来,那时的女孩子里我算是比较淘气的。</h3><h3> 曾经的我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并发誓以后定要与这个凶狠的父亲势不两立。</h3><h3> 1978年我离开家乡到杭州上学,父亲亲自送我去学校。当他安顿好我赶回码头想要回家时,发现当天回家的最后一班船已经开走了,他只好在码头的长凳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又兴匆匆的赶来学校看我,这时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已经露头的白发,有着皱纹的额头,真正开始领悟了父亲对我的爱。时光已经过去了40年,我依然感觉像是昨天。</h3> <h3>  父亲喜欢收藏,品种有邮票、钱币、照片及证书。前几天我回了趟老家问父亲:“我有出生证吗”?没想到老父亲一转身,很快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找了出来,我很惊讶。他慎重地交给我说,“以后你自己保管吧”。估计这些证件他经常在看,生怕有一丝闪失。</h3><h3> 看到了出生证,我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凌晨4点出生,重6斤,我妈还因此享受到了3斤糖的福利,心里难免一阵酸楚。</h3> <h3>  父亲喜欢邮票、钱币如痴如醉,有时会废寝忘食。集邮、集币很需要花钱,他的余钱几乎全部花在了这上面。他就是一次花几千元买邮票、钱币也从不眨眼😜,但来回邮票钱币市场乘车的钱他总要精打细算,从不打的,一直到今。</h3> <h3>  父亲收藏的邮票在德清县算是比较齐全的,也常常会在县里展出。他曾是德清集邮协会的付会长。</h3><h3> 收藏邮票保管很重要,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他开始担心以后家人会保管不好这些珍品有闪失。在他80周岁那年,将自己的最爱:全部邮票捐献给了德清县博物馆,了却了自己的心愿。</h3> <h3>  父亲已经快90岁了,我母亲与父亲相差7岁。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希望父亲与母亲健康长寿!幸福快乐!</h3> <h3>这是我们全体家人的共同祝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