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一种爱,博大而厚重。有一份情,无私而平凡。父爱如山,沉默威严。父爱似海,浩瀚深沉。父爱,是无言的教诲,教会我们责任和担当。父爱,是不动声色的坚强,为我们树立起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诚地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时光不老,岁月长留。一生顺遂,福寿安康。天天开心!🌱🌟🌼</p> <h3>在这个世界上,爱你最深却又不表达的人,便是爸爸。</h3> 父爱如海,深沉而宽广。<h3></h3><div>父爱如山,于无言中坚定,</div><div>在守望中给予。</div> <h3>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便是爸爸。</h3> 父亲从小也热爱书法,现在看看他以前读书时的作业和工作后笔记,那是一丝不苟,守法有度,让人惊叹,爸爸的书法在他们那一代人中一直是很有名气的。<h3></h3> <h3>父亲经常教导我,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写字。</h3><h3><br></h3> <h3>记得小时侯,我父亲是机关干部,对我很严厉,他毛笔字又写得很好。自我8岁起,在农忙之余,就经常教我写字,就这样我幼小的心灵被“墨-好字”潜移默化的感染了。到了上小学后对学习毛笔字特别感兴趣,对“唐四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书法学习颇为用功;楷书的端庄雅致、方圆匀称的规范定式,是汉字美质的浓缩。在中学时期,遇到书法班张雪生老师有一手漂亮楷书,内心艳羡极了。他也对我很器重,让我当书法班班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多次获得嘉定青少年书法一等奖。那时,就感到学书很开心,很快乐。</h3> <h3></h3>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老爸当了八年兵,从小对我们进行军事化训练,所以,印象中爸爸总是那么严厉却不缺细致入微地教导。</p> <p class="ql-block">现在长大了,为人父,也感觉到父亲的不易,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亲的正直和不追求名利的精神境界,乐观豁达,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遇到挫折,您的教诲总在耳边回响:“孩子,要坚强,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风雨过后必有彩虹。”您的话语,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父亲现在年龄大了,我也感觉身上担子更重了,我感觉我有义务要好好继承传统,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把自己的所学传给下一代,传递更多的人。希望爸爸健康快乐长寿🌹🌹🌹</p> <p class="ql-block">又是父亲节,现在的我,已过不惑有数年,感觉父亲总是那么和善、坚韧、谦虚而智慧,也特别可爱😊😊😊🌹🌹🌹🌹☺☺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健康快乐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愿时间放慢脚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回报你的爱,去陪伴在你身边,感受那份无言的深情。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流。</p> <p>下面撷取部分父亲相片,记录他关心帮助我们的点点滴滴。。。。</p> <h3></h3> <h3></h3> <p class="ql-block">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又是一年父亲节,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父子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书法,作为中国的一门极其重要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已传承两千多年,兴盛不败</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传承过程中</p><p class="ql-block">诸多的“父子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更是为中国书法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爸爸,因为你</p><p class="ql-block">我也成了书法家!</p><p class="ql-block">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是</p><p class="ql-block">就是陪你一起慢慢变老</p><p class="ql-block">这是夫妻间最长情的告白</p><p class="ql-block">父与子之间</p><p class="ql-block">当爸爸你已经满头白发</p><p class="ql-block">我依然可以陪着你</p><p class="ql-block">一起写字、切磋书艺</p><p class="ql-block">这里我们侃一侃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父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子英雄儿好汉</p><p class="ql-block">老爸的书法好</p><p class="ql-block">儿子的书法也不差</p> <h3>三国“大小钟”</h3><h3></h3><h3>父亲钟繇</h3><h3>儿子钟会</h3><h3>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他在楷书上的造诣极高。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着重要作用。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h3><h3></h3><h3>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唐张怀瓘在《书断》中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他和父亲被人们称为“大小钟”。</h3><h3></h3><h3></h3><h3></h3><h3><br></h3> <h3></h3><h3>东晋“二王”</h3><h3></h3><h3>父亲王羲之</h3><h3>儿子王献之</h3><h3></h3><h3>父亲: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其书法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子王献之,也是影响深远的大书法家,合称“二王”。</h3><h3></h3><h3></h3><h3></h3><h3>儿子: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h3><h3></h3><h3></h3><h3>还有其他几个孩子其实也是书法很好的,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几乎在书法上都有成就。 长子王玄之,字伯远,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蕴之为嗣。玄之生前曾参与父亲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有帖传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右将军、会稽内史,亦工草书和隶书。他也曾参加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其妻为才女谢道韫。 三子王涣之,善草书。自幼学习父亲书法,达到了形似的程度。有帖传世。涣之也参与了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 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 五子王徽之,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当朝司空贺循。操之有宣之、慧之二子。 七子王献之,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 王羲之惟一的女儿,不知其名,只知她成人后嫁给浙江余姚刘畅,生一子一女。子刘瑾,有才力,曾任尚书、太常侍卿等职。女刘氏,嫁谢奕之孙谢,生一子,就是著名诗人谢灵运。可见谢灵运为王羲之的重外孙。</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父亲唐太宗</h3><h3>儿子唐高宗</h3><h3></h3><h3>父亲: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高祖要渊次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书法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又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后钟意于王羲之。善行草,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h3><h3></h3><h3></h3><h3></h3><h3>儿子: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本人善书法。</h3><h3><br></h3> <h3></h3> <h3></h3><h3>“大小欧阳”</h3><h3></h3><h3>父亲欧阳询</h3><h3>儿子欧阳通</h3><h3></h3><h3>父亲: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湖南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书法完美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严谨工整,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被称“唐人楷书第一”。</h3><h3></h3><h3></h3><h3></h3><h3>儿子: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唐代大臣、书法家。字通师,汉族,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工楷书,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等,欧阳通工于楷,尽得父法。晚年颇有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h3><h3><br></h3> <h3></h3> <h3>北宋“大小米”</h3><h3></h3><h3>父亲米芾</h3><h3>儿子米友仁</h3><h3></h3><h3>父亲: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他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作品酣畅淋漓。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等。</h3><h3></h3><h3></h3><h3></h3><h3>儿子:米友仁,北宋书法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h3><h3><br></h3> <h3></h3> <h3></h3> <h3>北宋“三苏”</h3><h3></h3><h3>父亲苏洵</h3><h3>儿子苏轼、苏辙</h3><h3></h3><h3>父亲: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h3><h3></h3><h3></h3><h3></h3><h3>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h3><h3></h3><h3></h3><h3></h3><h3>儿子: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书法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h3><h3></h3><h3><br></h3> <h3></h3> <h3></h3> <h3></h3><h3>赵氏父子</h3><h3></h3><h3>父亲赵孟頫</h3><h3>儿子赵雍</h3><h3></h3><h3>父亲: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元封魏国公,谥文敏。精通音乐,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h3><h3></h3><h3></h3><h3></h3><h3>儿子:赵雍,字仲穆,赵孟頫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1360年,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绘画有父风,兼工书法,真、行、草书承家学,其书有“精妙”之称。</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傅山父子</h3><h3></h3><h3>父亲傅山</h3><h3>儿子傅眉</h3><h3></h3><h3>父亲: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h3><h3></h3><h3></h3><h3></h3><h3>儿子:傅眉工诗,擅书画,亦能篆刻,篆刻师秦汉,尤精铜者。山水学父法,古朴而有真趣。</h3><h3><br></h3> <h3></h3> <h3></h3><h3>文家父子</h3><h3></h3><h3>父亲文征明</h3><h3>儿子文彭</h3><h3></h3><h3>父亲: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h3><h3></h3><h3></h3><h3></h3><h3>儿子:文彭精书法,少承家学,初学钟繇、王羲之,后效怀素,自成一家。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风格工稳。善写墨竹,老笔纵横,直入文同之室。亦工山水,所作类父风。</h3><h3> </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