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活力的风景-人像("穿越亚非欧之旅"相冊4)

江鸟

<h3>  人像,算得上是旅行途中活生生的风景线,每张照片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我们赞扬人间的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本相冊制作之初衷,就是向各位着重呈现外国友人的头像,从他们的脸部表情可以窥视其深奥的内心世界;相冊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一些人景交融之照,其中不乏出现我们同行的一些团友。首先请欣赏第一乐曲:儿童与少年。</h3> <h3> 第一乐章:儿童与少年</h3> <h3>旅行途中餐厅用餐时拍下的这张照片</h3> <h3>一本正经的少年男</h3> <h3>土耳其清真寺门厅地上的小孩</h3> <h3>好美味啊!大眼睛+酒窝,令人喜欢。</h3> <h3>乘玻璃船观海底世界,蓝色海水映入舱中,拍下了这张冷色调的照片。</h3> <h3>头发自然环,睫毛特别长。开罗机场候机大厅外拍撮。</h3> <h3>皮肤有点黑,正在评美味。</h3> <h3>爸爸身边的女孩</h3> <h3>眼睛斜视远方</h3> <h3>严肃淡定的少年男孩</h3> <h3>卖大饼姑娘满脸笑容,拍自开罗阿米尔清真寺门外。</h3> <h3>友好使者</h3> <h3>他在尼罗河的小游船上给我们做过表演,上岸收小费前的动作。</h3> <h3>玻璃船甲板上的胖丫头</h3> <h3>一看就知是外国孩子</h3> <h3>在去棉花堡景区的路上,我欲给他们拍照,那爸爸特意放慢脚步迎候。事后有团友告诉我,这女孩不愿意且生了气,难怪脸部不舒展,真是对不起她。事后细看此照,这位爸爸十分开心。</h3><h3>在境外,我们都是用相机的长焦镜头远距离抓拍,被拍摄者如若不愿意,则立刻放弃,还得不停地给对方打招呼。这一点是游人特别要注意的!</h3> <h3>凝视</h3> <h3>被抓拍到的女孩</h3> <h3>童车上的儿童</h3> <h3>我们从伊士坦布尔返上海,旅客们正在接受出境检查;这是我此次旅行拍下的最后一张人像,女孩笑得好灿烂噢!</h3> <h3> 第二乐章:工作中的人们</h3> <h3>土耳其导游大海</h3> <h3>埃及导游努娜</h3> <h3>土耳其的另一位导游</h3> <h3>土耳其陶瓷工厂展厅内的解说员,一口流利的中文。</h3> <h3>  以下四张照片,在陶瓷工厂内拍摄,工艺师们在精雕细琢,第三张是拍得的传统制陶工艺。</h3> <h3>我们在洞窟餐厅内用餐,艺人在表演。</h3> <h3>土耳其希林斯小镇酒店老板电子收款</h3> <h3>土耳其出产的羊毛地毯世界闻名,展厅一侧的员工在织布,供游人参观。这家公司的女解说员来自中国河北,与留学中国的土耳其青年成婚,现定居该国,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份稳定的工作。</h3> <h3>修鞋的老者</h3> <h3>当地导游在博物馆给游客讲解</h3> <h3>去土耳其旅游,每人至少要备20张一元的人民币(纸币),因为去一趟洗手间要缴一张(不论大小便)。要想拍当地人的照片,也得给上一元纸币,硬币是绝对不能作小费的。这张照片和前面展示的牵驴女郎、卖烧饼的女孩,都是给小费获得拍摄权的,团友们可以跟着剩拍。</h3> <h3>来自南京的团友元宝女士与正在持枪值勤的保安人员合影,这在我们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的。</h3> <h3>第三乐章:学习是终生之事</h3> <h3>闹市里的室外阅读者</h3> <h3>酒店客房走廊都陈设着座椅,供客人或看书看饮茶或观景。</h3> <h3>店铺门前的老人在读报</h3> <h3>专心致至读圣经的老人</h3> <h3>在伊士坦布尔另一基督教堂的阴暗角落,信徒苦读经书,我未能拍好这照片。</h3> <h3>一对老夫妇在潜心专研摄影技术,这等装备令人羡慕。</h3> <h3>出门旅游,也没忘掉带上几本书。</h3> <h3>网上亦能得到无穷无尽的知识,莫要整天沉醉在游戏王国里。</h3> <h3>坐着轮椅参观博物馆的老人</h3> <h3>进博物馆也是学习,这位女士正在全神贯注地细读历史、人文、建筑、雕刻……</h3> <h3>第四乐章:休闲的群体</h3> <h3>一脸的贵夫人神态,在餐厅远处用手机拍到。照片虚了,因为她的美,保留了这张照片。</h3> <h3>超重的女子</h3> <h3>她的体重也不一般</h3> <h3>他也是重量级甲字队的队员</h3> <h3>亲吻鲜花</h3> <h3>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h3> <h3>在伊士坦布尔大巴扎的门外,我坐在此人的旁边,等候导游集中去下一站。</h3> <h3>伊士坦布尔码头边上,一位休闲的当地老人。</h3> <h3>牵着驴的埃及女郎</h3> <h3>清真寺内长时间俯地祈祷后的穆斯林信徒</h3> <h3>机场验关,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排队时拍摄。</h3> <h3>一种独特的吸烟方式</h3> <h3>在用餐的女士</h3> <h3>似一对母子</h3> <h3>宾馆大厅内的游客</h3> <h3>等待下船</h3> <h3>博物馆内的阿拉伯女子</h3> <h3>这女士一定是拍到了好照片</h3> <h3>机场登机口拍摄,片名“想家的时刻"。</h3> <h3>一对外国夫妇在酒店的自助餐厅</h3> <h3>第五乐章:多人照与集体照</h3> <h3>大巴扎内的购物者</h3> <h3>幸福的一家在合影,我也凑个热闹。</h3> <h3>希林斯小镇另外一家人的合影</h3> <h3>游客在蓝色清真寺门前</h3> <h3>他们在游船上欣赏岸边的风景</h3> <h3>在机场登机口候机的旅客</h3> <h3>基督教堂门外的游客</h3> <h3>餐厅内的一家子</h3> <h3>导游大海和三位游人在去体验热气球的途中</h3> <h3>棉花堡景区的外国女郎</h3> <h3>同行的南京刘氏姐妹俩</h3> <h3>为了弥补相冊2棉花堡景区照片未选足之缺失,现增补照片如下,让大家饱览一下这里的特异风光。</h3> <h3>此次旅行全体团员在棉花堡景区的合影</h3> <h3>  第六乐章:婚礼进行曲</h3><h3> 我们这次旅行十分庆幸地碰上了一场西式婚礼,一对新人在我们住宿的酒店举行婚礼。宴席设在酒店的露天广场上,一共二十多桌客人。当我们晚餐后、去海边拍照回来,客人陆续入场,双方父母在入口处迎接客人。西方人很守时,一到约定时间就开席。客人吃了好长时间,不见新人入场,我们打算返回房间休息,途中却遇上了一对新人,当我举起手机欲照相时,他俩突然站停脚步,让我拍了下面的一张双人照。</h3><h3> 新人入场不奔饭桌,直接跳起了双人交际舞。跳了两曲以后,出席喜宴的嘉宾开始互动,一对对男女粉墨登场,参与跳舞的既有年青人、中年人,也有老年夫妇,他们与新婚者同乐,重温当年的海誓山盟。</h3><h3> 婚礼现场布置与我们中国的民俗载然不同,我们讲究的是中国红,而这里的婚礼现场是一片白,据说是象征圣洁。</h3><h3> 以前有人说西方人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实际我们国家的离婚率现在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我看这与贪官们腐化堕落分不开,他们包二奶另求新欢,离婚再取、甚至雇凶杀妻,败坏了社会风气。我所知道的欧洲人,男女双方都十分珍惜家庭,他们宁可放弃好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也要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男主人一下班就回家陪伴家人,照顾孩子。</h3><h3> 爱情忠贞,是做人的一条基本底线。维护家庭和谐,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h3> <h3>新人刚从房间出来,准备去婚礼现场,遇上了我们。</h3> <h3>举行婚礼现场的海边,我拍了下面两张人物照,纳入此章节。</h3> <h3> 我的“穿越亚非欧之旅"电子相冊1~4集的制作业已完成,给这次埃及、土耳其旅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她将成为本人一生中最美好记忆的一个段落,我会经常打开相冊,重温那旅途中一幕幕愉快的场景,再度享受旅行的快乐。</h3><h3> 诚挈感谢各位微信朋友、QQ好友、美篇的朋友们对前期相冊的厚爱、点赞与鼓励,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与各位共同提高。1~4集相冊,合计收录照片400张,皆为手机拍摄。其中有几张照片借用于团友,在此一并鸣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