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邵磐世(1930一1971),江苏南通人,梅庵琴派創始人之一邵大苏堂侄女,出身书香門第,精通語音学,系南通语音界的权威,曾任江苏省語音研究会委員,長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h3> <h3>邵磐世毕业于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h3><h3>曾派 选到中国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进修汉语音学。1955年全国汉语方言調查,受聘參加江苏省、上海市方言联合調查指导組,对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深入調查。</h3> <h3>1955年被选派到國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进修,致力于汉语语音学研究。她勤奋、聪慧,深得中国語言学家丁声樹、韦懿的赏识。</h3> <h3>1957年4月在首都北海公園与同学合影。</h3> <h3>1957年在北京郊外詹天佑塑像前与同学合影。</h3> <h3>在北京長城与同学们合影。</h3> <h3>1957年在北京長城留影</h3> <h3>1953年9月一1955年6月在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学习毕业(现揚州大學)。</h3> <h3>1953年一1955年在揚州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学习期間与同學合影。</h3> <h3>1955年7月与苏北师专中国語文科第三届全体毕业生和老师合影留念。</h3> <h3>1955年10月与南师院語音班一組同學合影。</h3> <h3>1958年一1964年在南通师范学校工作。</h3> <h3>1958年4月与南通女师幼三乙班毕业同學合影。</h3> <h3>1959年編写《南通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南通方言和普通話对照規律》,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两本书出版后得到教育界一致好评。为普及南通人学普通话在当時的南通市报上设专版连载汉语拼音知识。</h3> <h3>1964年9月一1969年6月在江苏省南通中学工作。</h3> <h3>在古琴艺术上,先求学于刘松樵,后师从于徐立孙。徐立孙在《(律吕考释)自序》中說:"近复得女弟子邵磐世,初学于松樵,余复为进而益之"。徐立孙在給凌其阵的信中说:"近得女弟子邵磐世,系語文教师而颖悟过人,甚愜心怀。在重点培养中,或亦衣鉢弟子也"。</h3><h3> 梅庵琴社成员:前排左起,卢芥兰、陈心园、徐立孙、刘蒿樵;中排左起邵磐世(邵大苏侄女)、刘本初、邹泰;后排左起王永昌、王旭初、徐霖、汪锡恒。</h3> <h3>文革中,邵磐世受尽迫害,1971年被迫害致死,年仅42岁。</h3><h3> 1975年6月2日中共南通市委为她公开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h3> <h3>1978年8月31曰江苏省南通市革命委員會发出,邵磐世同志被迫害致死的复查结论,調查证明:邵磐世同志受非法隔离审查,施行法西斯手段,大搞逼供信,致使她身心遭到严重推殘,被迫害致死。决定为邵磐世彻㡳平反、昭雪,堅决推倒強加在她身上的一切誣陷之詞,为她恢复名誉。</h3> <h3>1978年9月由市教育局、市农村工作局牵头組成邵磐世同志追悼会領导小组,向全市中小学发出通知,于9月13日下午3時在南通中学礼堂召开平反昭雪追悼大會。</h3> <h3>我市党政領导和大中小学师生员工以及各界代表、亲朋好友一千多人参加追悼大會。</h3> <h3>市領导朱剑主持追悼大會。</h3> <h3>在追悼大会上,邵磐世的家属悲痛万分。</h3> <h3>邵磐世的丈夫雷春嗚,女儿雷青,儿子邵允悲痛欲絕在追悼大會上。</h3> <h3>南通市教育局局長秦同在追悼大會上作悼詞。</h3> <h3>市农村工作局梁锋局長在追悼会上讲话。</h3> <h3>邵磐世學生罗玉芬代表南通师范师生在追悼大會上讲話。千余名师生亲朋眼含熱泪悼念邵磐世,悼词充分肯定了邵磐世对教育事业,对语音研究,对古琴艺术传承作出了巨大貢献和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h3><h3> 邵磐世42岁英年早逝,留給我們是不尽的哀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