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重探访 那家话情长

一品

<h1>  特别感谢牛义顺,连续驾车数百公里,带宝义、陈健和我,重返魂牵梦绕的下花园和化稍营老军营。</h1> <h1>下花园原五团办公楼二楼阳台上的合影(左起陈健、孙宝义、牛义顺)</h1> <h1>  下花园是原高炮635团驻地,牛义顺和我曾在此服役。下花园地处冀西北山间盆地中部,是张家口市四个市辖区之一。战国前属冀州,秦属上谷郡,汉属茹县,三国、晋属幽州上谷郡、广宁郡,南北朝属燕州,隋、唐属新州(涿鹿)、武州(宣化),宋、辽奉圣州(涿鹿)金德兴府(涿鹿),元属大都路奉圣州(涿鹿)、明宣府保安州、清属宣化府保安州。据《辽史》记载,下花园因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时期建上、中、下三个花园而得名。</h1><h1> 鸡鸣山位于高炮635团驻地正门外,距张家口市50公里。占地17.5平方公里,海拔1128.9米,是塞外最高的孤山,有“飞来峰”、“参天一柱”之美称,元朝诗人郝经曾用“一峰奇秀高插云“的诗句来形容鸡鸣山的高峻。此山景观峻秀,伟岸挺拔,如巨人参天,又如天然屏障。每当夏、秋之际,白云环腰,景色宜人,若大海波浪逶迤而动,令人叹为观止。曾被形容为“塞北第一峰”。</h1><h1> </h1> 军营正门依旧是老样子 <h1>  這个营房是原某部建一半留下的。五团在此基础上修了大礼堂、办公楼、大寨楼、大操場、自来水塔、炮場等。那里的砖埸也是自己从唐山请来的师傅建的。北山上还自建了石灰場,在下花园发电厂支援下,可以说是自力更生。团长邢东升带机关干部早起上山抬石头垫操場,打土坯烧砖。这个营房锻练了五个年度(76年至8O年)的干部战士。营建的班子有我和扬怀德付团长、后勤付处长宋永录及陈刚、王万邦、黄树奎等。小黄后来被调军区营部当到付部长……看了景才发的微信,回忆了一中午。<br></h1><h1><br></h1><h1> 2017年6月16日 </h1><h1> 原五团副政委 酒振中</h1> <h1>  5团下花园营房的建设,由3任团长率领全团指战员,苦干了9年才基本建成。营房冠名三道沟。削平了两座山填平了三道沟。因为当时营建费标准很低,每平米不过几十元,要想建成质量好一点房子,就全靠指战员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自己烧砖、制瓦、采沙、采石、烧石灰……仅1982年共烧砖200万余块,制瓦一万七千多块,采沙1410立方米,石子1670立方。除了水泥、木材、钢筋、玻璃等是购买外其它建材都是自己生产的。 </h1><h1> </h1><h1> 2017年6月19日 </h1><h1> 原五团团长(后来任高炮68师副师长)</h1><h1> 孙炳义</h1><h1><br></h1><h1> </h1> <h1>义顺、景才:早上好!</h1><h1> 5团的营建工作有多事值得回味。一个团的营建历时9年才基本建完,在全军恐怕是空前绝后的。我支持你们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以彰显5团的精神,激励后来人。<br></h1><h1> 经历5团营建的3任团长,已有两人辞世了。万事开头难,前3年是最艰苦困难的,可惜邢团长早几年就驾鹤西去了。我的后任刘德年也英年早逝。只有我这80老朽还残留世上。<br></h1><h1> 下花园原营房是炮403团建的。该团是85防坦克炮团,由于两个团的编制装备不同,所需营房面积相差悬殊。按编制5团需36000多平米,而403团最多不过4000平米。他全团的车炮场还放不下一个100炮连的车炮。更主要的是原营房建筑质量极差,95%以上的门窗口因下陷裂口,几乎所有屋面起龙。连队宿舍都没有吊顶……<br></h1><h1> 我团移驻后决定(经师首长批准)全部拆除重建。(保留了家属院和后来改做家属工厂的一憧)</h1><h1></h1><h1> 我在回忆中专门写了一节有关5团营建的回忆文字,由于年久、人老很多事记不清了,你们动笔前,可以多访问一些当年的连排干部和还健在的团的领导,他们了解的可能更多更具体些。</h1><h1> 2017年6月20日</h1><h1> 原635团团长孙炳义</h1><h1><br></h1><h1> 老首长,我只是记录战友聚会,不是写回忆录,也不可能完成那样的任务。老首长的回忆,不仅是部队的历史,还有那时官兵同甘共苦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首长们有回忆文字,我会加入美篇,让战友和网友们回味和了解部队的光荣传统。</h1><div> </div><h1> 2017年6月20日<br> 美篇制作者 张景才</h1> <h1>原团机关办公楼前操场上合影(左起牛义顺、陈健、张景才、孙宝义)</h1><h3></h3> <h1>原办公楼二楼东侧的政治处主任办公室,我在这间办公室工作了三年多,睹屋沉思,感慨万千。</h1> <h1>从办公楼二楼的阳台远眺,鸡呜山依然雄伟挺拔</h1> 机关办公楼的楼梯完好 <h1>牛义顺在礼堂前留影,他工作过的广播和图书室就在礼堂的二楼</h1> 同行四人在礼堂前合影 <h1>礼堂整体上无法使用了,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了</h1> <h1>其他院落杂草丛生,门窗不在</h1> <h1>营房正门锁闭,不过有一小门可钻进钻出</h1> <h1>营房正门外路边的树木都成材了</h1> <h1>下花园街边的小吃,还是老味道</h1> <h1>  化稍营为原高炮636团驻地。孙宝义、陈健和我都曾在此服役。</h1><h1> 化稍营建于明嘉靖(1522至1566)年间。据称,因村内庙台上有棵桦树,遂起名桦树营,后演变为化稍营。</h1> 现在的化稍营已旧貌换新颜 <h1>化稍营原六团军营正门,门外岗亭已不在,围墙上涂写了学校宣传字样</h1> 营区大门,基本样貌没变 <h1>家属院房屋还在,只是已无法使用</h1> 司令部和首长办公房 政治处办公房 <h1>宝义在他曾居住过的组织股门前</h1><h3></h3> <h1>陈健在她居住过的广播室门前留影</h1> <h1>  外柔内秀孙宝义,<br>  好著丹青勾思绪。<br>  心海波澜层层起,<br>  四年友谊化泪滴。<br><br>  往事件件重追溯,</h1><h1></h1><h1> 笑脸张张脑海浮。</h1><h1> 德才兼备个个是,<br> 千挑百选政治处。</h1><br><h1> 难忘相处同甘苦,<br> 难忘共创六二五。</h1><h1> 励志全团做表率,</h1><h1> 军政训练不服输。<br> </h1><h1> 2017年6月16日</h1><h1> 原636团政治处主任于保永</h1> <h1>原宣传股门前留影(我在这间办公室工作两年多)</h1> 在礼堂前的操场上留影 陈健留恋着礼堂内的图书室 <h1>礼堂的一部分已经变为学生食堂</h1> <h1>司令部和首长办公房前的白杨已长成参天大树</h1> <h1>整齐的连队营房外观如前(我在其中的一连和三连都曾经任过职)</h1> <h1>陈健停留的是原一营三连连部门口</h1> 难忘难舍的一草一木 <h1>与在营房里上学的孩子门合影</h1> <h1>  在由下花园前往化稍营和从化稍营返京途中,顺路,曾在高速公路宣化服务区和宣化城停留,宝义和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陈健从小到入伍生长在炮院,她顺便去看望和爸爸要好的长辈以及发小的朋友。我和宝义逛了一段宣化城。</h1> <h1>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坐落在素有 " 京都屏障 " 之称的古城宣化。学院是全军炮兵高等学府,创建于 1944 年秋,她的前身是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延安炮兵学校。炮兵指挥学院是炮兵中级指挥院校,担负培养陆军炮兵团(旅)职军政指挥干部和部分炮兵初级指挥干部的任务。廊坊陆军导弹学院于 2004 年 7 月并入炮兵指挥学院,现更名为炮兵指挥学院廊坊校区。校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区。 </h1><h1> 高炮68师曾有多人被调入该学院任教或担任领导职务,68师的许多军政领导干部毕业于该校。</h1> <h1>我在曾经的母校–宣化炮兵学院正门前自拍留影</h1> 陈健和她的儿时好友 <h1>  这里有个小插曲:因为炮兵学院是我的母校(我是该校81级83届毕业生),所以非常想进母校看看。但是,因为要赶路时间紧,我没有随陈健一起进炮院。而军事院校的出入管理很严,没有证件不行,就连拍照也不允许。可是我非常想在母校门前留个影。于是,我把相机安上三脚架并装上无线快门线,摆在距离学院大门很远的大树下,然后悄悄迅速自拍了炮院门前照。当陈健儿时好友送她走出炮院时,我举起了相机,为她们拍张合影。这时,一个门卫哨兵疾步向我走来,摆手并要求我停止拍摄。哨兵一脸严肃,吓得我赶紧抱紧相机、连连称是。心想,只要不没收相机,怎么都行。还好,哨兵见我停止了拍照,就转身回哨位。就在哨兵转身走了的瞬间,我举起相机连续按动快门。于是,才有了陈健和推着自行车的发小在炮院门前的送别照。照片中依稀可见哨兵疾步走来和返回的身影。</h1> 哨兵走来制止拍摄 哨兵离去姐儿俩窃喜 <h1>  从老军营返回到北京时,战友范国庆和杨秀春早已在那家盛宴精心安排并迎候,实在让人感动。</h1><h1> 坐落在北京西部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的那家盛宴,古朴庄重的中式宅院,精巧的木制结构和传统装饰的高超手法组成了近两千平米的主体风格,十六个风格迥异、装潢精美的厅房散落其中。据说,那家盛宴原自清朝,满族官府菜,老板乃正黄旗。装修古色古香,老式的方、圆形木制餐桌,中间是白色的石材桌面。黄碟子,黄碗,金托,红白双筷,金调羹,再配上玉质器皿包装的刺绣餐布,一水儿的御用范儿。</h1> <h1>门前的鹦鹉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h1> <h1>共同举杯(左起杨秀春、陈健、范国庆、牛义顺、孙宝义)</h1> <h3>共同举杯(左起::牛义顺、范国庆、孙宝义、张景才、杨秀春、陈健)</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附2013年牛义顺重返下花园军营视频</span></p> <h1>  本篇分享后,受到许多战友和网友关注,特别是在两个军营服役过的老兵,写下了深情的留言。这里添加两张截屏图片,把他们的留言分享给大家,并以此对战友和好友们的关注表示衷心感谢。</h1> <h1>下一集为《筑梦金山岭,情系北京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