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三十八

宽宽

<h3>家书三十八</h3><div>2017年6月16日</div><div>任会宽</div><div>古人读书有三上的典故,年少读书时便常用来勉励,说的是钱思公与欧阳修的故事。钱公手不释卷,坐读经书,卧读小说,上厕读小词。而欧阳修则称自己做文章在马上枕上厕上。这个典故很是有名,各个年代都会有人提及。</div><div>这大意是劝说人勤奋读书的,不过也有人觉得非议,说经书是端坐,小说便去厕所了,似乎对小说有不敬之意。这大概并非有错。宋人真是礼教浸润深刻时候,经书自然该是端坐看的,那怕是名士钱公欧阳大师也不愿写出厕读经书亵渎的话来。</div><div>如今的世道,这些都没有争论的必要。因为不管何时可能都变成手机低头的世界。我是古董的人,很早的时候,也多少读点书籍的,汲汲以求的年少时还因为无书可读而苦恼,孔乙己“偷书不算窃”的念想及行动也迂腐地实施过。可有书可读的时分遇到了爱情奔放,读书就搁置起来了。及步入社会成家立业,读书便是忘却的记忆了。</div><div>读书的旧习惯隐隐也发作。布置新房的片刻,在局促一角不忘叮嘱一翻打造个书柜,乔迁之时弄来一张书桌有模有样装读书了几回。再后来父亲搬进去了,书永久地积灰了;后来孩子出生,初为人父的欢乐就更不愿意读书了。书在哪里便渐渐发黄着了...</div><div>有时候自责自己堕落的时分,也告知自己该读点书,于是总是在上厕所的间隙里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严肃的书读。我忽然觉得,在这当下的确不适合读点“经书”,不是亵渎作者,实在不合适思考,于是我也备点小说。也算是手不释卷吧。聊以安慰!</div><div>这回在张北,停工日久,又是一人。种种懒惰休闲事情做着,电影、聊天、熨电话,可总会有百无聊赖的时间,于是就又不自觉弄点书来了,简易定做了一张书桌,垫了几块砖头,床头与桌前吊了两盏灯光,又一日空闲坐了村中的巴士去了一趟县城的书店,购置几本小说,扯了两三尺布匹铺上,摆放在床前。坐着卧着的时候,去厕所的时分都有了读书的资本。</div><div>只是读不读却难以知晓?</div><div>读书不易,非简陋穷苦不能得!</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