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桃花寨 征服鸡公岽

温小红

<h3></h3> <h1> 走入桃花寨 征服鸡公岽</h1><h1> ------记2017.6.9登顶石城最高峰</h1><h1>  此刻坐在电脑前,脚稍稍酸胀,比起昨天好了太多,趁着脚酸还在,得赶紧留下点什么,等自己真的老了,走不动了,也不至于眼巴巴羡慕别人,看着别人登顶心痒痒,最少我还可以看看自己尚未年老时曾经也疯狂过、努力过。原来打出的标题是登顶鸡公岽,但我感觉那两字不足以概括路途的艰辛,所以还是用征服更准确一些。</h1><h1>  </h1><p><br></p> <h1> 报名加入登山队,组织者牛牛在微信上一再让我确认自己的体力以及经验是否真的能参队,我不以为然,喜欢户外运动的我经常爬山,牛牛又提醒我,那是有路的山,鸡公岽位于赣江源保护区原始森林,灌木丛生,山高林密,海拨1389米,两省三县的分界山,被人们丢弃多年,上山的路早没了,我更不以为然,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想没有路尚能走出路,鸡公岽原本是有路的那还怕啥呢,牛牛又问有指南针、有手电么,以防迷路,我想牛牛其实应该担心的是我的年纪和性别吧,呵呵,那就走着瞧吧。</h1><div>  </div> <h1>  早上6时30分自驾队伍向桃花寨进发,8时到达桃花寨店下组,当地向导带着他的刀,还有刀架子(文后附图),那种我没有见过的可以绑在腰间的木架子已经在等着我们了,一看向导那专业的装备,我在心里提醒自己,鸡公岽的路应该会比我想像中难,要加油了。大山的气候多变,因为未知的路途,我们未作停留,一行二十多人便在向导大王的带领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巡山。</h1><div><br></div> <h1>  刚开始的一段路相对好走一些,只是林密草高,防止被剌伤被割伤就好,走不多远路就越来越难走了,因为昨夜刚下过一场大雨,路湿路滑,向导砍了一些竹子,底端削得稍尖给我们当拐杖用,当脚底滑动的时候,第三条腿可以帮助我们稳定自己,一路走下来,还真多亏多出的第三条腿,让我们少摔了太多的跤。同行的大哥下山后把用亮的竹子拐杖带回了家,大哥说和竹子有感情了,得带回家收藏起来。</h1> <h1>  继续前行路越来越陡,且越来越不像路,湿气也越来越重,有来自于昨晚一场大雨的湿气,更多的是丛林中自带的湿气、瘴气。穿过一片粽叶丛林,眼前出现一条小河,我们需要跨着石头过河,可是被雨水长期浸泡的石头光滑滑的,虽然万分小心的跨着每一步,意外还是出现了,只感觉脚下一滑一空,我以为这下会摔到小河里了,但立刻感觉到前后都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臂,借住于外来的力量,迅速抬脚向前迈过,还好,除了一只脚滑到水里鞋子湿了一点并无其他大碍。感谢陌生的队友们,遇到危险时,前后都伸来温暖有力的手手,因为专注于脚下,我都没有看清伸手的你们长啥样,但这又何防呢,为了我们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目标团结互助继续前行吧!</h1> <h1>  10时零6分队伍到达羊西田,几间破败的房子及残存的房址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过往。据说咸丰光绪年间这里还有居民,是两省三县离鸡公岽最近的村庄,再后来这里成了山民制作横江重纸的纸寮。残墙上依稀可见造纸厂几个字,领队告诉我们,他90多岁的爷爷年轻时在这里工作过,为了生存,远离家人挣扎在这片丛林中 。站在羊西田放眼望去,眼里能看到的除了大山还是大山,除了竹海就是丛林。早些年应该有的梯田也早隐于灌木丛林,大山极美,空气极好,但却也是满山的寂寞,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还常有老虎出没,据说现在还有豹子、蟒蛇的踪迹。我不知道横江重纸需要多少道繁琐的工序才能练出来,但此时脑海里似乎浮现出当年人们艰辛的劳动场景。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国际上人们或许不知道江西赣州,但却知道中国横江重纸,横江重纸曾经远销马来西亚等国。科学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现在还有没有横江重纸,我不得而知,就算是有,肯定也不是羊西田纸寮的这种生产方式了吧。</h1><p><br></p> <h3></h3> <h1>  辞别羊西田继续前行不远,我们走入了一条稍宽崎岖的石阶大道,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走汀州”,江西的小商小贩及农闲的农户们挑上粮食到福建的长汀换取食盐等生活物资再回江西,我想这应该就是赣闽通衢肩挑客常走的路吧,很难想像在大山丛林中这路是怎样修建起来的,我猜想应该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日积月累一点一点的修筑起来的吧。原以为眼前的大路会让我们轻松不少,其实我错了,常年隐于灌木丛林中的石头路,因为再没有人行走,因为大山的湿气,每块石头都自带青苔,脚一触就滑,用同行大哥的话来说就是每块石头都被“搽过油”,摩擦系数基本为零,在没有经验的时候摔跤是在所难免的,摔过跤之后,才知道不能相信脚下的石头,我们尽量往长草的石头空隙中迈步,可脚下依旧常常滑动,幸好我们都有“第三条腿”,让我们不至于总是摔跤。路虽然不好走,但风景却很美,沿途可见百年红豆杉等珍贵树木,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没有见过的灌木、乔木,还有抬头可见满树的野果,可惜成熟的季节应该是秋末冬初了,在这样的大山中一条整齐的石阶路蜿蜒上伸,头顶是天然屏障,太阳只能透过密林的空隙一缕一缕投影下来,静谧而空旷,置身其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所有的负担,心灵得以洗涤,甚是享受,登山的艰辛也散去了一大半。<br>  </h1> <h1>  经过这样的道路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鸡公岽山口的刘家坳,眼前出现了兴建于道光8年(1828年)的“江福亭”, “江福”应该是指江西和福建吧,亭内宽广,亭顶像拱桥的一个跨孔,这种造型有别于我们平常看到的茶亭,大概是因为其独特的外形有利于收集雨水,亭顶亭身长满了绿色植柸,大石垒砌的墙壁间隙也长出了粗大的树枝,整座亭子都散发着生机,大自然的和谐在“江福亭”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细算一下,“江福亭”历经风雨近两百年,静静的矗立在赣闽通衢的道路上,曾经为多少人遮过风挡过雨,见证过多少来来往往的人,见证过多个历史时代,好想能够静静的坐下来看着“江福亭”说说话,这便是现代与历史的对白,如今这条石道除了偶尔登顶鸡公岽的户外爱好者从这里经过,早已没有了行人,而“江福亭”还将继续守望在这里,守护着路过他的行人,守护着这座大山,守护着那段历史。</h1><div><br></div> <h1>  穿过“江福亭”继续前行,转入一条登山的小道,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陡,树木越来越矮,直到矮过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视线也越来越好,虽然路陡,但上山的路因为林低阳光好,已不再湿滑,太阳直接照射到我们身上,透支着我们的体力,也让我们沐浴着高山的阳光。11时39分,我们一群人终于到达顶峰,因为山顶的外形形似大公鸡的鸡冠,所以取名“鸡公岽”吧,因为天气好视线好,站立在“鸡冠”上放眼望去,远处一座座大山,近处连片的林海尽入眼底,伸手仿佛可以摸到天,俯视一切众生小,所谓山登绝顶我为峰,此刻的我感觉自己就是西游记中的悟空,一个筋斗云世界都在我的脚下,似仙但非仙。再看近处的风景,因为海拔高,山顶已长不了大树,整座山头最多的就是杜鹃,漫山遍野的杜鹃,可惜杜鹃花开的季节刚刚过去,杜鹃树上花开残留的痕迹清晰可见,若是花开的季节定当又是另一种壮观吧。</h1> <h1>  大山的气候多变一点都没有错,刚刚还艳阳高照,几分钟工夫就风起云涌,我们未能在山顶呆太久,12时我们开始下山,雨也开始下了,同行的姐妹说郁闷,这雨来得不是时候,来得太早,我说来的算是时候了,要是前半小时、前一小时下雨那才不好呢,如若那时就下雨或许就会有人提出放弃登顶,为了安全,也许就真的会放弃,那样该有多遗憾啊,我宁愿登顶之后再下雨,就算是雨下得大一些,那怕是全身湿透我也愿意,同行的大哥说看来雨没有下错,如果这样去想的话淋着雨也是高兴的,所以说人呀,心态很重要,有时明明郁闷的事情换个角度就是乐趣,心态若好,快乐永相伴。<br>  </h1> <h1> 俗话说登山容易下山难,一点也不错,淋着雨我们返回到了“江福亭”,再一次踏上了石阶道路,原本湿滑的道路因为走的下坡路,人的重心往前倾斜,路就更滑了,从“搽着油”的石阶路上行走,早有了必摔的心理准备,同行的姐妹们此起彼伏的摔跤,摔多了自己都在笑,我在华丽丽的摔了六次之后,终于找到了可以不摔跤的办法,那就是放弃正道,走上路边没有路的山体,因为山体多草且没有了“搽着油”的石阶,从那一刻起我真的没有再摔跤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大道都适合行走,行得通走得顺的道路才更适合我们,那怕只是一条小道,那怕是并没有路,那怕是自己走出来的路,人生亦是如此,未必大富大贵就能幸福,关键是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从心生活,听心活着便是最好。</h1><div><br></div> <h1>  下午15时20分,经过近八个小时的努力,队伍所有人终于安全抵达山脚,奇怪的是我居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偷偷告诉你,下山路上我们摘到野生杨梅了,那个红呀,那个甜呀,我就不说了,望梅止渴,用到我们这里大概就是“摘梅止累”吧,哈哈),到了桃花寨,我们还去参观“中蜂林”,品尝了现场摇出的真正土蜂蜜,为什么我要说是“中蜂林”呢,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样去形容我看到的土蜂养殖林,蜜蜂分为“中蜂”和“意蜂”,中蜂也就是中华蜜蜂,在大山深处,很大的一座山上一个个蜂箱用铁架子分散固定在树林里,蜂场里有树林,树林里到处都是蜂箱,所以我暂且叫他“中蜂林”吧,那里的蜜蜂采的是大山里各种野花的花粉,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了,还是直接上图吧。</h1> <h1>  美美的喝完了蜂蜜,我们开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原以为今天的活动就此圆满结束了,可是还不是,回城的路上领队问我们累不累,有没有兴趣再去参观一下号称“亚州第一漂”, 亚州落差最大的赣江源纯自然漂流,同行的队友大概都是因为刚喝了纯种土蜂蜜,精神百倍,于是我们又拐入了赣江源,去探寻赣江源头 ,写到此,感觉跑题太多了,若要写也得是另起篇幅,此文就这样结束吧,期待下次征服更高的山,看更美的景……</h1> <h1>结束语:无意间在朋友圈发现有组织去鸡公岽的户外活动,之前对于鸡公岽基本没有了解,但第一高峰、赣江源、洋地、桃花寨、原始森林于我都有足够的吸引力,问过身边的朋友、同学并没有同行者,同样的关键词可以吸引我,但也会吓跑更多的人,于是独自参队,跟着一队陌生人一起朝着目标、朝着梦想出发。事实证明这样的组织是靠普的、合理的、温暖的,因为大家都怀着同样的梦想、目标一致,累了也没有人会在半道退出,所有人都有一定的户外运动体能,没有人会拉团队的后腿,照看好自己就是帮助了团队,同时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在队友有困难的时候不用言语第一时间大家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大家同为陌生人,没有人了解你,也不用去了解他人,也不用去问对方的职业、姓名、收入,可以全身心的放松,简单、单纯、纯粹的相处,共同的兴趣爱好,不用言语也能分享彼此登山的乐趣,正如活动结束后有个队友建议登山群不能解散,也不想退出,就算不聊天也留着,因为只有共同亲历过的人们才更懂得那份收获,那份快乐。我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喜欢这样的户外运动,单纯且富有挑战,舒服而简单,在此感谢石城门户网“村长”,感谢户外俱乐部"牛牛”,感谢领队"京"队长的组织,因为你们的付出我们才得以成行,我们的快乐缘于你们,谢谢你们!</h1><h1><br> 俊秀于二○一七年六月十一日</h1><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