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岭村位于长治市东部山区,距长治市区约30公里,西岭村地处东山余脉凤凰岭。2013年冬,长治县贾掌镇西岭村因其古道、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而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3><div> 在西岭村,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这些古民居依山而建,房屋结构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br></div><div> 西岭村村北山顶上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道。古道长约五六里,宽约三米,和城区的塔岭山相连。路面青石被磨得光滑鲜亮,据该村老人们讲,这条古道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河南省通向潞安府的一条主要商道。直至明清时期,古道上依然有南来北往的商贾络绎不绝。当时染房、药铺、当铺、杂货铺、盐店、客栈、饭馆、货栈、骡马大店等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被当地人喻为“小北京”,由此可见当时的繁华。后因道路更改,古道荒废。<br></div> <h3>这就是西岭村的文化基地</h3> <h3>老年大学一行10人到这里来采风。</h3> <h3>这是贾掌镇西岭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基地</h3> <h3> 这就是西岭村青石铺的古道,路面青石被磨得光滑鲜亮,据该村老人们讲,这条古道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直至明清时期,古道上依然有南来北往的商贾络绎不绝。</h3> <h3> 走过这一家院落进去看看,看到一位老人已年过八旬。他给我们讲述,多少辈以前这个村子是以做陶缸瓦罐为生计的。从现在破落院内堆放的和墙头垒砌的缸瓦片,就足以验证。</h3> <h3> 走近明清老宅子,还可以寻到老的印记,石碾子,砖雕木刻的门窗,门栓,青石凿刻的门当。。。</h3> <h3>墙上留下历史的印记</h3> <h3>看家护院的小狗慵懒的鼾睡着。。。</h3> <h3>当我们走到村头,遇见一位老人家,攀谈中他给我们讲述了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h3> <h3>这位老人名叫武珍宝,今年七十五岁高龄</h3> <h3>据传,这座院落建成后,凡入住正堂室的人员,均在夜半三更,莫名其妙被人抬至庭院,吓的主人只能屈住厢房,正堂屋至今不敢住人。</h3> <h3>这座宅院建于明代末年,其中,正堂房五间两层,两侧各有厢房三间,大门中开,气势恢宏。</h3> <h3>这个传说己流传几百年,且无从考证。解放后,院落收归集体所有。老人家讲,其二弟武林宝,年少气盛,不信邪门,曾入住一宿体验真假,果然在半夜时分昏昏恶恶被两位白衣男子抬出屋外,此后大病一场,险些丧命。</h3><div><br></div> <h3> 这房屋上下两层至今都是空的,二楼的房梁都有30一40公分直径的树干做房梁。上世纪五十年代,农村大办教育事业,村干部们将此院落设为村办小学,并在正堂屋立伙做饭。结果发生了米面油吃不尽的怪事。学校延存一年,为避免怪事发生,只好停办。至今这一现象无法解释清楚。</h3> <h3>现在居住在这所院内的是村上帮扶的一对老人,男的叫陈根生84岁,老伴80岁,俩人身体都很健康,生活井然有序,院落收拾的很干净。帮扶脱贫的项目是种植药材。</h3> <h3>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所老屋宅里。</h3> <h3>用我的手机和相机记录这个村里的点点滴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