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随笔

剑隐苍庐

<p class="ql-block">  大约七、八年前在《美篇》上以《收藏随笔》的篇名写过几篇东西,后来赶上疫情,闲在家里又陆续以《古玩杂谈》的名义写了五十来篇小杂文。近来有朋友索看,正好新建了个公众号,于是新瓶装老酒,略做改动,发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收藏随笔(外销瓷)</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聊几句外销瓷,原因不过是能接触到一些这类瓷器,并且有意地收藏了一些这类瓷器。既然我认为外销瓷可藏、可玩,也就想把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 中国外销瓷数量巨大,远的不说,明清以来,销往欧洲的数量至少有几千万,甚至上亿件。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有文献可查,也有文章、书籍作了专门介绍。现在国外还遗存有多少中国古代瓷器,我说不清,但数量一定是极为可观的,因为一是基数巨大,二是不像中国近代经历过太多的战乱和劫难,损毁严重。现在不仅民间古玩瓷器市场靠外销瓷支撑,拍卖会更是离不开海外回流的输血。</p><p class="ql-block">图1、康熙外销五彩将军罐</p> <h3>图2、乾隆外销瓷粉彩人物盘</h3> <h3>  收藏要靠对藏品的欣赏,要靠艺术性和审美体验,在这方面,外销瓷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我的看法是基本上达到了民窑精品的水准,有些方面甚至不在官窑之下。</h3><div> 外销瓷就风格看,不外乎三种:</div><div> 第一,纯西洋风格,徽章瓷是典型代表,这类东西,国人不接受,不说也罢。</div><div> 第二类,纯中国传统风格,造型是中国传统样式,画篇是中国传统画法,这类东西,中国人最喜欢,与国内瓷器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很多人拿到手里还不知道是外销瓷。</div><div>图3、中国风格的外销瓷</div> <h3>图4、中国风格的外销瓷</h3> <h3>  买上面这件天球瓶是2008年,在天津。当时是按国内瓷器的价格买的,花费较大。后来摸清了外销瓷的价格,再买类似的东西,至少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也从此开启了外销瓷的收藏。</h3><div> 第三类是中西合璧的瓷器,有些主题纹饰是中国的,辅助纹饰是西洋的,有些是中国传统造型,但所画内容是西洋题材,这类瓷器是两种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对外国文化形象思维的物化,也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管中一窥。中国人开始系统地学习油画大概是清末民初的事情,但一些西洋的绘画方法,在清初的外销瓷器中已经开始采用。曾见过一个外销瓷照片,在一个乾隆晚期的大盘上画出了十几个美国开国元勋的肖像,包括了华盛顿、杰佛逊、富兰克林等历史人物,画的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外销瓷应该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div><div> 从瓷器本身的质量看,外销瓷也不在民窑瓷精品之下。外销瓷是用来换外汇的,外国人花大价钱买瓷器,是有一定质量要求的,景德镇的工匠做一件普通外销瓷比做一件普通国内瓷器能挣更多的钱,也就必然在制造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制作得更加精美。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可以作为佐证,粉彩的技术是雍正时期成熟和广泛使用的,在国内乾隆时期及以后的粉彩瓷常见,而雍正粉彩瓷很难见到,但在外销瓷中却有大量的雍正粉彩,可见新的制瓷技术首先用在了创汇上。 外销瓷中还大量的使用了进口彩料,即所谓的洋彩,这种材料一定是很昂贵的,在国内民窑瓷器中很少使用。珐琅彩是官窑中的最高等级,国内民窑中几乎没有使用,但在外销瓷中却能见到。</div><div> 外销瓷的胎一般都比较细,我想可能是因为细胎才能增加强度,少用料,降低重量,减少运输成本。 </div><div> 外销瓷中量最大的是碗、盘一类,由于胎薄,这类瓷器的主要缺陷是有些会出现变形。</div><h3> 我是从2008年开始接触外销瓷的,这些年来,外销瓷价格一直在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并不大,但它是直线上升,不像国内的瓷器,有时会出现回落。与国内瓷器相比,外销瓷仍然是价值洼地,而且是太便宜了。举个我经手的例子:我有一个28公分的雍正青花山水纹大盘(图5),买的比较晚,大约2008年,当时花了11000元,品相好,特别是釉光非常好,后来最高时涨到了25000元左右,现在至少也在20000元以上(顺便说一句,现在市场上有时能见到几千元一个的类似盘子,都是仿品)。我两年前也买过一个32公分的雍正粉彩山水外销瓷全品大盘(图6),当时花了6200元,盘子画的非常好,我是真有心收藏,但禁不住软磨硬泡,被一个外地开店的朋友6500元拿走了,后来他卖了8000多,让我好一阵后悔,不该转让给他,不是心疼人家挣了钱,是心疼一件值得收藏的东西从身边溜走了。两个盘子相比,外销瓷盘尺寸更大,胎、釉更精细,同样是中国传统题材,价格却只有国内青花盘的三分之一,这难道不是巨大的价值挖地?两个盘子按市场价让我选择收藏,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外销粉彩大盘,即因为它的精美,也因为它的价格优势。</h3><div>图5、国内传统雍正山水纹大盘,直径28公分</div><h3> </h3> <h3>图6、外销雍正粉彩大盘,直径32公分</h3> <h3>  其实外销瓷最贵的时候还不是现在,是人们没有认识它之前。当时人们还没有外销瓷的概念,许多人都把这类瓷器当作民窑瓷精品看待。群内艺缘阁杨老师提供了2005年他参加太平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资料,当时以七、八千元成交的普通外销瓷盘,现在也超不过三千元。图7图8是2005年太平洋拍卖公司成交的外销瓷,当时一个国内雍正青花山水盘跟它门的价格基本相等。</h3><h3>图7、2005年拍卖成交的外销瓷盘</h3> <h3>图8、2005年成交的外销粉彩瓷盘</h3> <h3>  图9是我曾经买过的一个外销瓷盘,与上面的两个盘子应该属同一档次,购买时也不过花了两千多元。</h3><h3>图9、雍正粉彩外销瓷盘</h3><h3><br></h3> <h3>  不要以为外销瓷没人待见,在国内外的各大博物馆中都有收藏,甚至有些是很常见的、几千元就能买到的外销瓷也被博物馆收藏。<br></h3><div>图10、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外销粉彩瓷盘<br></div><div> </div><h3> </h3> <h3>图11、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外销瓷盘</h3> <h3>  上面两个盘子虽然精美,但类似的东西在市场上还是经常能够见到的,价格也不太贵,按尺寸大小,也就在几千元到两三万元之间,如果说这已经算作博物馆级别的瓷器,还是我们收藏得起的。如果换做国内瓷器,任何一件故宫级别的,一般人都会在价格面前望洋兴叹。图12是我两年前几千元买到的康熙外销青花瓷盘。</h3><h3>图12、康熙外销青花瓷盘</h3> <h3>  现在收藏外销瓷仍然不晚,但机会不会太多了,早就有人在用大量资金敞开收购,作为我们普通的收藏者,不可能有丰富的资源用来收藏外销瓷,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有一点超前意识,不放过眼前的机会。</h3><div> 不说“高大上”的东西,也不说捡漏,我认为目前能够经常见到并应该收藏的外销瓷包括两大类:</div><div> 1、清早、中期的日常生活用瓷,其中最多的是盘、碗一类,只要是全品相的,画篇达到一般水平的,都应该收藏。</div><div> 2、晚清、民国的立件、陈设器,主要是罐、瓶一类,全品相的,即便画篇普通一些也值得收藏。</div><div> 另外,全品的东西在外销瓷中也是少数,特别是盘、碗类的日用品,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如果是清代早、中期的东西,瑕疵不大,比如略有小锛或微瓢,也值得收藏,但价格上会打去二、三成的折扣。</div><div> 搞收藏,眼力和眼光都很重要,作为一个普通收藏者,在中国传统瓷器上想要玩出艺术性,玩出品味,收藏到精品,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幸好,还有外销瓷。我相信十年以后,外销瓷也会变得稀有,价格至少会上涨两到三倍。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找新的机会,也许更难了。</div><div> 微信上写这么多,过于冗长了,打住吧。</div><h3> 2018.7.21</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