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在牛的养殖过程中,牛反刍是牛重要消化过程之一,俗称“倒沫”、“倒草”或“回嚼”,但是很多养殖户对牛反刍时间、次数及特点并不是很了解,因此,一些养殖户经常询问。为此,给大家做如下总结。</div><div> <font color="#ed2308"><b> 牛反刍时间</b></font></div><div> 肉牛一昼夜用于反刍的时间为7~8小时,一般冬季70%、夏季54%的反刍时间在夜晚。一昼夜反刍10~15次,每次反刍所需时间,黄牛为24~36分钟,肉牛为40~60分钟。普通牛1个草团在口腔中平均咀嚼48次,肉牛为30~60次。采食粗硬的秸秆、冬季枯黄的牧草多,咀嚼次数也相应增加。</div><div> <font color="#ed2308"><b> 牛反刍次数</b></font></div><div> 成年牛每天反刍6~10次,每次持续40~50分钟,平均每天用在反刍上的时间约6~8小时。犊牛出生后21天出现反刍,幼畜日反刍约达16次。反刍可以排出消化过程中瘤胃产生的气体,但主要是通过嗳气排出,牛平均每小时嗳气17~20次。</div><div> 反刍可使瘤胃内容物磨碎,促使60~70%纤维素得到发酵分解。经反刍咽下的食物,在网胃中停留25~30秒,反刍后10~15分钟食物进入皱胃及肠道。液体12秒钟即可进入网胃,3~7分钟出现在皱胃。皱胃的酸性胃液在喂食后5~6分钟即可开始分泌。</div><div> <font color="#ed2308"><b> 牛反刍特点</b></font></div><div> 牛在采食时,饲料一般不经充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通常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再仔细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为反刍。反刍可分四个阶段,即逆呕(食物自胃返回口腔的过程)、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反射活动,与前胃,皱胃的机能及动物整体的健康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font color="#ff8a00"><b>观察动物的反刍活动对疾病诊断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b></font></div><div> 一般饲喂后经0.5~1.0小时开始出现反刍,每一次反刍的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的食团平均再咀嚼40—70次,然后间歇一段时间再开始第二次反刍。这样,一昼夜约进行6~8次反刍,而犊牛的次数则更多。牛每天反刍的时间累计起来约有6~8小时。</div><div><font color="#ed2308"><b> 反刍机能障碍,包括反刍机能减弱和反刍完全停止。</b></font></div><div> <font color="#ff8a00"><b>(一)反刍机能减弱</b></font></div><div> 主要是前胃机能障碍的结果,具有不同的特点。反刍迟缓,即开始出现反刍的时间延迟,如采食后3—4h才出现反刍;反刍稀少,即每昼夜反刍的次数减少,如每昼夜仅反刍1—2次,反刍短促,即每次反刍持续时间过短,如每次反刍仅持续5—15min,反刍无力,即反刍时咀嚼无力,时而中止,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如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至10—30次。常见于前胃疾病(如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热性病、中毒病、代谢病和脑病。</div><div> <font color="#ff8a00"><b>(二)反刍完全停止</b></font></div><div> 表示前胃运动机能高度障碍,胃壁麻痹,内容物干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出现顽固性或反复出现的反刍机能障碍,多提示为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或严重的全身性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后期,恶性病变等。</div><div> 从上可得知,反刍是牛正常的消化活动之一,也是牛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大家对牛反刍时间、次数及特点有所了解,对大家在养牛生产中有所帮助,错漏之处望大家指出批评,以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