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来源:市委组织部<br></h3><h3> 白军志,男,生于1963年11月,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榆中县哈岘乡仁和村草池社人,现任榆中县恩玲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h3><h3> 白军志同志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总是以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追求教育的完美,把赤胆之心奉献给榆中教育事业,尤其是榆中九中的工作历程更是这种精神的有力见证。2012年被评为兰州市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兰州市爱生学校建设试验项目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甘肃省“园丁奖”,2015年荣获兰州市“金城名校长”称号。</h3><h3> 一、甘守清贫乐奉献,率先垂范铸正气。</h3><h3>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他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也努力坚持做到。无论严寒酷暑、还是上学放假,他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操心教育教学、学生安全以及假期校园水暖电等等。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他树立“不断学习,严防浮华、立身奉献”的信念,一门心思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自己80多岁的老父亲多次因病住院,也没有请假去陪护,每天只是利用休息时间奔波往返于医院、学校。医生、护士无不啧啧称赞。在他的影响下,榆中恩玲中学党支部成为一支觉悟高、风气正、有活力、求创新的基层党组织。</h3><h3>二、崇德厚学育桃李,服务师生不言怨。</h3><h3> 他在全校师生心目中是一个善知师生冷暖,把师生的一切装在心中的好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在工作上,总是甘为人梯,把利益和机会总是毫不犹豫、毫无吝啬地让给别人。每次评模选先,推让于一线教师;学生父母双亡,家庭极度困难,率先领导师生极力帮扶;出资近2万资助3名贫困大学生;学生父母吸毒、贩毒而无人监管,上门探望、促膝长谈、承担费用,促使他考入县一中,等等。他的行为,让每一位共产党员深刻领会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让每一个学生切身体会到“师恩如海”的真正意义。</h3><h3> 三、殚精竭虑创特色,风云际会写华章。</h3><h3>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教育管理者,他知道,学生从思想上发生变化才是教育的真谛,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他成长的关键。基于这一点,他坚持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作为办学理念,把激发学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培养学生对自己、对生命、对家庭、对国家负责的责任观念作为教育目标,并积极倡导和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实际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以“责任”为核心,促使学校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以他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学校获得了第三批甘肃省德育示范学校的荣誉。</h3><h3> 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去说话,每一处景点都要育人,使校园处处体现出鲜明而又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在这种文化育人的理念影响下,学校在师生活动的各个区域,建立师德风范、党员风采、学生天地、校纪校规展示平台;建起了榆中历史文化长廊、养成教育文化长廊、责任教育文化长廊、树德立人劝学励志长廊、学生教育感言展示长廊、毕业生母校赠言展示长廊、教师感言寄语展示长廊等。学校还把历年收集的师生美术书法作品和优秀毕业生事迹装帧上框,悬挂在楼道显眼处。所有这一切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心声、展示才华、相互砥砺的舞台,也将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目标传递给了全校师生。在建校短短15年的历史中,在他的率领下,通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学校呈现出生动活泼、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7年获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多次蝉联兰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先后被授予兰州市“双基”及迎国检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兰州市“阳光体育”示范校、兰州市“爱生学校”试验项目示范校、市级卫生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甘肃省德育示范校”等称号。</h3><h3>四、励精图治上层楼 ,再创辉煌献丹心。</h3><h3> 2016年1月,经过榆中县委组织部遴选,年逾50的白军志同志又走向新的岗位——榆中县恩玲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短短几个月,他深入教师中间,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依靠学校工会组织,广开言路,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修订了事关教职工利益的职称考核细则;同时鼓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讲原则、树正气,为学校年轻人做出表率。结合恩玲中学是香港爱国人士捐资建设的这一背景,学校以“恩德”为核心,确立了“一训三风”,将学校的文化建设系统化。在老师、学生们的眼中,他总是事必躬亲,经常出现在教室里、宿舍里、餐厅里,校园的角角落落,已经布满了他勤快的脚印。在他的影响下,中层干部不能有一丝的懈怠,恪尽职守;科任教师尽心尽力备好课、上好课;学生们时时觉得校长可能发现自己。他说“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把教育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经历了基层教师、中层主任、山区校长、初中校长直至如今恩玲高中校长,从一名教育者到教育管理者,同龄人大多基本走向行政职位或闲散岗位,而他还在教育岗位,管理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大,鬓间的白发越来越多,但他还是 “心怀满腔热忱,情系教育事业”,“沥血为教育,丹心谱新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