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亮老师

一叶扁舟

<h3><font color="#010101"> 好友跃亮老师到枫坪挂职党委副书记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也是他担任农村指导员的第二个任期。24号下午,我们一行从松阳县城出发,前往枫坪的沿坑岭头村。<br> 当汽车开到离村庄大约不到一公里时,就见到一台挖掘机正在村前的一道山路上紧张地工作,狭小又简易的村道被临时关闭。我们从车上下来,一面看挖掘机工作,一面听跃亮讲修路的故事。从乡政府通往沿坑岭头的两个自然村的初等级公路共有4.82公里长,县乡共投资150万,用3个月的时间拓宽到两个车道,为当地的民宿和旅游发展、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也是为了农村的乡村文明建设、为了人们能够记住乡愁,这条路承载着政府与百姓的许多希冀。<br> 我们等了大约二十几分钟时间,挖掘机为我们开出一条便道,让汽车得以通过。<br> 到达“柿子红了”的驻地,我迫不及待地从车里下来,环视一周。眼前一处建筑物特别抓人,一个有百十平米的露台具有“现代气派”,地面是有上好的防腐防水的木条拼接起来的,周围用木条做了围挡,宽大的台子和与之相匹配的条凳,摆放在上面,供人歇息聊天、供人眺望远山、供人观赏周围的远山近景。当然,更多的也是为了远道而来的画家们的创作,而搭建的工作平台。我等不懂艺术的人来说,似乎感到有点“奢侈”,有点“夸张”。端详许久,我便悟出了道理,这个建筑的效果是,一下子就把周边的农舍给比了下去,一下子抬升了附近几处的民居,一下子这里会成为村里的“中心”。于是,我窃喜,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具有“点睛之笔”功效。筑一处露台,开启山乡农村崭新的生活篇章。<br> 具有家国情怀的跃亮老师,首先是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他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和所扛的责任,跃亮老师目前的主要工作精力是放在民宿业的拓展上。当初对发展民宿前景到底有没有收益,许多农民心里没有底,即便是有想法,但也不想来挑这个头,总想让人家做好以后再上也不迟,或想最好县乡有关部门来帮助建设。<br> 面临多数村民存在“等看要”情况下,跃亮发动三家农户自筹经费,改造改建自家的旧屋开始,到现在已经建成13家民宿,共有200多张床位,山乡吸引了许多外来画家、摄影家和游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接待16000余人次,农民毛收入也有160万。<br> 现如今,村里建起以了冠以松阳县民宿协会组织,一位叫叶秋平的农民兄弟任会长。“柿子红了”民宿设计被评为2015年度全县民宿的样本。随着公路的拓宽,村里的民宿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他带我们一路爬坡过岭,走了一家又一家,看看正在施工中的新民宿,显然比之先前的体量要大,设计得更加美观大气,村里民宿的集散中心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中,建成以后,它将统筹和管理全村的民宿业。何为“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就是。<br> 说到民宿建设,其实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真切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要紧跟当代的潮流,里边有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艺术追求、文化内涵、历史故事等。这一切都要源于从设计开始。所有的旧屋改造,既要不改变过去的结构,又要有新气息新元素,大玻璃窗,骑墙、牛腿、摆件、装饰和周围的环境,这些都要体现出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农村与城市等的集合。通过对农村旧房的改造翻新,本身就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次传统思想观念的革命,是一次文化的提升,是一次思想理念的革新。<br> 从农居到民宿,是对多少年来农村的习俗和农民的习惯的一次扬弃,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同时,这也是能够吸引外来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的,是一条能比较快出效果的脱贫路径,他们做到了。乡里请来了几位从事工艺美术和建筑软装的工程师,提出设计方案,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把关。从已经建成的民宿,和正在建设中民宿,很好的坚持以上的几项原则,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相得益彰,在众多的民居中显得既有张力又能融入其中,有着古老质朴与苍劲的柿子树一样的特质,与古老的山乡相一致。<br> 这次山乡之行,在我们观看民宿的时候,有一位六七岁左右的小姑娘始终与我们形影不离,跟在跃亮老师身边,还很热情地从家中拿来柿子干招待我们。我好奇地问跃亮,跃亮老师如数家珍地讲述了小孩子家发生的故事,听后心里觉得挺沉重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按照习主席的要求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这位长得有几分俊俏的小姑娘,生活在不完整的家中,已经缺少了家庭里的母爱,但再也不能缺社会的大爱啊。跃亮告诉我,他已经收了这个小女孩为干女儿,而且得到了跃亮夫人剑梅的认同。当天的晚餐,我们是在一家姓叶的农家用的,搞得很温馨,用餐时间也比较长。小姑娘就坐在剑梅的身边,得到了剑梅的悉心照顾,跃亮与剑梅时不时地给她夹去可口的菜肴,小姑娘置身在着温馨的家庭之中,又是多么的福气啊。跃亮与剑梅对小女孩的厚爱,温暖着她,感动着我。<br> 跃亮老师从小生活在松阳的农村。从七岁开始为生产队放牛,前后有大约十年时间。他对农村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在那里,无论工作事业发生怎么变化,这位来自农村,他的一颗反哺与回归农村的心是不会变的。时至今日,人到五十,他却常常在梦中想起这样的画面:夏天,农村中稻田周边阡陌纵横的田垄上,一条硕壮的水牛在垄上觅食,时而吃着青草,时而举头望着跃亮,一副自在满足。突然间,天空中乌云密布,风雨雷电交加,在无边的旷野中,只见一位牧童,用尽自己身上的力气,紧紧地牵着老水牛鼻子的缰绳,唯恐受惊的水牛咆哮乱蹦。这是对曾经的苦难的回忆和追溯,更是对当今生活的珍惜和感恩。<br> 这位放牛娃出生的大学老师,深知农村和农民,几年来,离家别妻儿,身处十几平米的陋室,走村串户,吃农家饭,办农家事,专心致志于农村指导员的工作,心若旁骛地建画家村、搞民宿、推销山货,还不忘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创作出一张一张精美的油画,向外界宣传松阳、宣传枫坪、宣传沿坑岭头。一位心中装着农民兄弟姐妹的昔日的小小的放牛娃,如今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四处奔走,把自己的智商情商用到了极致,为山乡建设付出的是十二万分的心血。<br>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和2015年,李跃亮两次走到了国家行政学院的讲台,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地方领导讲述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昨天、今天、明天。松阳县政府、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还给他制作一档可读性很强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位放牛娃成长的故事和梦想。<br> 2015年岁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山乡晨雾</font></h3>